摘要:3、醫院裏還有一個特殊的羣體——新冠肺炎疫情“感控自由人”,“自由人”經培訓考覈後上崗,主要負責監控進入隔離病區、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的操作流程和防護服穿脫是否符合規範,以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通過對講機進行提醒。“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通過消毒通道準備進入隔離病區,密閉、不透風的防護服,一穿就是4個多小時,渾身痠痛卻也不敢輕易脫下。

許多年以後,當我們回憶起2020年開年這場“戰疫”時,心中的恐懼或許早已散去,但那些藏在護目屏後充滿血絲卻堅毅的眼睛、口罩後傳來的溫柔卻透着力量的聲音、被防護服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白色身影,卻依然清晰如初,讓我們倍感安心。

——南京戰疫記·第八期

本期執行:騰訊大蘇

1月20日,這裏收治了南京市第一例疑似病例,同日被確定爲定點收治醫院。當天,醫護人員完成集結,全部到崗。

1、這些醫護人員選擇逆行而上。你們是最美的“戰疫逆行者”!

南京市第二醫院湯山院區的醫護人員正在穿戴防護服。

黃線後就是隔離區,左側黑色物體是機器人,負責向病房內運送物品。

“前移”治療室內正在進行藥液準備和病例分析。

2、從進駐隔離病房起,直到現在,所有人都沒有回家。“我們不能隨意走動,要對社會負責!”看,奮戰在一線的他們,真美。

08:00-12:00,12:00-16:00

16:00-20:00,20:00-00:00

00:00-04:00,04:00-08:00

隔離病房,與外隔絕

醫護4小時一班,輪流上陣,

早已模糊了時間的概念。

3、醫院裏還有一個特殊的羣體——新冠肺炎疫情“感控自由人”,“自由人”經培訓考覈後上崗,主要負責監控進入隔離病區、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的操作流程和防護服穿脫是否符合規範,以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通過對講機進行提醒。

清點庫存、測量體溫、監督防護服穿脫、空間消毒、傳遞物品、協調內外、代訂盒飯,在這個隔離病房和外界的中間地帶,自由人起着橋樑紐帶的作用。他們笑稱自己是“抗疫1.5線人員”。

手推車上的食物,由“自由人”推進消毒通道,轉送給住院治療的確診患者。

4、隔着防護服和護目鏡

我們看不清他們的模樣,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白衣戰士。

要進入隔離病區,需穿上3層的防護服,穿過三道關卡。大家都清楚面對的敵人有多兇險,但沒有人退縮——每一位醫護人員都將名字寫在防護服的背後。

“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通過消毒通道準備進入隔離病區,密閉、不透風的防護服,一穿就是4個多小時,渾身痠痛卻也不敢輕易脫下。

在新擴建的南京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應急工程中工作的醫護人員。

5、防護服長時間的壓迫,在他們臉上留下一道道印痕,“我不怕疼,我只是怕影響工作!”你摘下口罩的樣子,讓人心疼....

6、他(她)每天與隔離病房爲伴,帶着一身的“痠痛”回“家”。

這個家,不是別處,正是醫院爲一線職工準備的宿舍。

換班後,脫下三層隔離服走出隔離區的醫護人員。

宿舍,是由病區臨時改成的,三餐不定時,24小時待命。

抗“疫”一線

陳菲,31歲,孩子才16個月大,原在軍總呼吸科工作,2019年來到二院,2020年1月31日這到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每天四個多小時的工作量。

說到工作感受,她覺得和日常工作一樣,只是多了層防護服。接觸第一例確認患者時也沒覺得特別恐懼,平時醫院院感做的非常好,有專門穿脫防護服的培訓,家裏人也放心。

閒暇之餘她也會和家裏人視頻通話。

高娟,滁州來安人,孩子5歲,工作已8年,愛人在公交公司上班。2020年1月26日來到這裏,主動要求進隔離科,期間一直沒休息過,當班期間和其他同事照顧全病區的確診患者。

看到她從消毒通道出來後,連喝兩大瓶水,她說穿着密不透風的隔離服沒法喝水也沒法上廁所,一穿上立馬就汗流浹背的,渾身都溼透了,有種虛脫的感覺。

回到宿舍後,又喝了一瓶水,她說工作期間口渴,嘴脣都脫水掉皮。

家裏人對她的工作還是有點擔心,她坦言自己接觸第一例確認患者時還是有點緊張的,後來慢慢就好了。這段時間一直沒和孩子見過面,都是通過視頻聊天;夫妻倆因爲工作平常陪孩子少,過年原來準備帶着孩子回老家走親戚,拜年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只能等到明年了。

2月21日,湯山分院距收治南京第一例病人起已滿一月,高娟是第一批醫務人員,由於他們工作強度大,按規定“滿月”後需撤出隔離病區進行休整。

一同"滿月"休整的醫護人員。

本期執行:騰訊大蘇 (攝影:林琨)

指導單位:南京市委統戰部、南京市委網信辦、南京市衛健委

主辦單位:南京新媒體人士聯誼會、 南京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江蘇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