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南海同中華全國總工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提到,“我國工運事業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工運事業,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奮鬥史。

讓我們重溫三個小故事。

啓蒙

1920年,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李大釗派鄧中夏、張太雷等到北京豐臺永定河西岸盧溝橋畔的長辛店開展工人運動、籌辦成立勞動補習學校。當時條件非常艱苦,教員幫助工人代寫家信,教授文化知識,與工人們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學習者|總書記說的“工運事業”,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奮鬥史

李大釗也前去授課。一次,工人問他:“您給我們講講工人怎麼當家作主?”

李大釗挽起袖子在黑板上豎着寫下“工人”兩個字,問工人們這兩個字合起來念什麼。

課堂一下安靜起來。

一位工人回答了:“老師我認識,這個字念——天。”

李大釗高興地說:“天就是你們工人,工人的力量比天大。”就這樣,教員們通過爲工人傳遞先進的思想和文化,培養了大批工人運動的骨幹。

熱血

黃愛、龐人銓,中國最早犧牲的工運領袖。

上世紀20年代初,他們是長沙影響最大的工人組織——湖南勞工會的負責人。在毛澤東的影響下,兩人表示,願意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並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1年4月,黃愛和龐人銓發起湖南第一紗廠公有運動,認爲每天十小時以上的工作制不合理,而認爲應當推行“八小時工作,八小時教育,八小時休息”。

舊社會,如此爲工人階級利益奔走的後果,可想而知。1922年1月17日,黃龐二君被湖南軍閥趙恆惕殺害。

學習者|總書記說的“工運事業”,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奮鬥史

毛澤東親筆寫就輓聯:

奮鬥爲衆生,千古傷心是工運;

取義拼一死,九泉含笑亦冤魂。

時在德國的周恩來得知黃、龐被害消息,也寫下了《生離死別》一詩悼念死者。

奉獻

王荷波,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從南京走出去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他曾對工友說:

“工人要有自己的組織,只有組織起來纔有力量,才能反抗洋人、工頭的欺壓。”

1921年3月14日浦鎮機廠的工會正式成立,王荷波被選爲會長。

工會成立這天,正趕上王荷波的妻子分娩。無暇分身,他只好委託工友的家屬代爲照顧。當開完會回來時,妻子已經平安生下一個女孩。王荷波喜笑顏開,爲了慶祝工會成立,給女兒取名爲“職工”。

王荷波把工友們當成自己的兄弟。爲了讓兄弟們漲工資、冬天能穿上禦寒棉衣,王荷波選擇去臥軌請願。

當時,工人們深受資方壓榨,生活困苦。王荷波代表工人們向鐵路局提出增加工資、發放禦寒棉衣等11條要求,可鐵路局一直置之不理。一個星期日,趁津浦鐵路特別快車進站之時,王荷波帶領浦鎮機廠幾十名工人臥軌請願。鐵路局只能答應讓王荷波代表工人進京談判。

果然,在交通部,王荷波受到一羣官僚的百般刁難,但是他大義凜然,據理力爭,迫使北洋軍閥政府答應了工人的全部要求。

學習者|總書記說的“工運事業”,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奮鬥史

王荷波(中)

八七會議之後,中央決定成立北方局。由王荷波、蔡和森等五人組成。王荷波任書記。後由於叛徒出賣,他於10月18日在北京被捕。11月11日,王荷波壯烈犧牲。

學習者|總書記說的“工運事業”,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奮鬥史

1949年12月12日,《人民日報》報道了周恩來親臨主祭王荷波等十八烈士移葬京郊革命公墓的消息。

學習者|總書記說的“工運事業”,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奮鬥史

往期精選

@學習者

▎作者:樊驊

▎責編:李虹靜

▎審發:曾繁華

關注我們 | 做新時代的學習者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學習者|總書記說的“工運事業”,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奮鬥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