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痴迷于自己的初恋,是真的因为在乎初恋吗?

不是的,他们出于自恋。”

李荣浩的新歌刷屏了:《年少有为》

它讲的是李荣浩对于前女友陆瑶的愧疚:当年,李荣浩在事业刚刚有些成绩时离开了她,在领奖台上高调宣布单身,之后便和杨丞琳在一起,而陆瑶也因此患上重度抑郁症。

歌词里写道,“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懂得什么是珍贵,金钱地位,搏到了却好想退回”。

这都是李荣浩的内心写照。

如果他在和前女友在一起时就事业有成,如果他作为新人的他在被杨丞琳追求时,能不这么飘然忘我,如果他当时能明白最珍贵的不是金钱、地位和美人,如果他当时就懂得相濡以沫的感情,会成为他一生之痛。

或许他会重新做选择。

可惜没有如果,因为当年的李荣浩也自身难保。

李荣浩,初二便辍学。

每周他会坐火车到南京学习低音提琴,一直坚持了7年。他曾通过技校参加高考,可是考了三次都落榜了。

之后,他意外遭遇了车祸,在医院躺了一年多。出院不久,父亲因为白血病过世。他只能带着母亲来北京,通过给其他人制作音乐还债。

这就是为什么28岁的李荣浩一出道,就能循序蹿红的原因。

他已经为人操刀了近200首歌,没有厚积,哪来薄发。

他成为了首位同时登上台北小巨蛋和香港红磡的内地歌手。

他的作品,强势入围9次台湾金曲奖。

长久的积淀,让他一出道就迸发出了巨星的风采。

如果知道了这些,我们再听《年少有为》的时候,应该能咀嚼出更多样的滋味了:

一出生就锦衣玉食的王思聪毕竟是少数,

更多的是当初的李荣浩,来到城市苦苦奋斗。

在狭窄的出租屋内,那个才20岁出头的少年苦思冥想着旋律,

因为唱片公司规定的截止期就在第二天。

可是越着急心越乱,父亲刚去世,自己的身体还没好,母亲为自己打了几份工,女朋友为他送来了热粥,心疼他为他哭红了双眼。

幸运的是,最后李荣浩搏到了金钱和地位。

不幸的是,一门心思奋斗的青年,最终错失了那段姻缘。

这一幕仿佛《夏洛特烦恼》,成为巨星的夏洛怀念的是曾经的马冬梅。

而322的马冬梅已经嫁给了二傻子。

人家已经结婚,你在用墙板和电视撒气都显然是没用的,所以只能幻想着:

“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懂得什么是珍贵”来撩以自慰了。

爱而不得,永远是情歌的主题,不然都得到了写毛歌啊。

这也是很多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都出自于苦难之人的原因。

你整天快快乐乐的,能写出什么打动人的歌呢,只有对于你的苦难,我们才喜闻乐见。

你的快乐,我们真不想听。

为什么不管是什么尿性的男人,对自己的初恋都这么痴迷呢?

因为初恋,就意味着遗憾,意味着没有得到。

而你越是没有得到,终其一生你就越会追求什么。

那些被压抑的、无法实现的愿望,会成为我们一生的魔咒。

这在心理学上,就叫契可尼效应,指的是我们对已经完成的、有结果的事很容易忘掉,对被迫中断的、无法完成的事却记忆犹新。

得到只有一种可能,得不到却有无限可能啊。

那么,男人痴迷于初恋,真的是因为太在乎初恋吗。

并不是。

他们只是出于自恋。

他们爱的从来就不是初恋,而是那个曾经美好单纯的自己。

那个时候,他们可以毫无杂念、奋不顾身地去爱一个人。不在乎条件,不在乎两人的差距,不在乎旁人的眼光,甚至不在乎自己。

在此之后,男人再谈恋爱,就越想越多了。哪怕再看对方,也是充满了挑剔的,很容易一个细节,就对她厌烦。

只有初恋,是经过PS的,怎么看怎么美好。

知乎上有个网友就说:你回忆的不是那个人,是那些时光,那种情怀,以及那些难以忘却的记忆。

就像忽然时空倒流,你又坐在了教室里,老师依旧讲着催眠课,同桌依旧睡得口水流了一桌子,后面那个小姑娘偷偷在照镜子,右前方的学霸咬着笔皱着眉头看着黑板,好像过去的一切只是你刚刚发了一会呆。

这就是《夏诺特烦恼》、《年少有为》以及同类作品所存在的意义。

初恋是男人的青春。

初恋是男人的时光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