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癡迷於自己的初戀,是真的因爲在乎初戀嗎?

不是的,他們出於自戀。”

李榮浩的新歌刷屏了:《年少有爲》

它講的是李榮浩對於前女友陸瑤的愧疚:當年,李榮浩在事業剛剛有些成績時離開了她,在領獎臺上高調宣佈單身,之後便和楊丞琳在一起,而陸瑤也因此患上重度抑鬱症。

歌詞裏寫道,“假如我年少有爲不自卑,懂得什麼是珍貴,金錢地位,搏到了卻好想退回”。

這都是李榮浩的內心寫照。

如果他在和前女友在一起時就事業有成,如果他作爲新人的他在被楊丞琳追求時,能不這麼飄然忘我,如果他當時能明白最珍貴的不是金錢、地位和美人,如果他當時就懂得相濡以沫的感情,會成爲他一生之痛。

或許他會重新做選擇。

可惜沒有如果,因爲當年的李榮浩也自身難保。

李榮浩,初二便輟學。

每週他會坐火車到南京學習低音提琴,一直堅持了7年。他曾通過技校參加高考,可是考了三次都落榜了。

之後,他意外遭遇了車禍,在醫院躺了一年多。出院不久,父親因爲白血病過世。他只能帶着母親來北京,通過給其他人制作音樂還債。

這就是爲什麼28歲的李榮浩一出道,就能循序躥紅的原因。

他已經爲人操刀了近200首歌,沒有厚積,哪來薄發。

他成爲了首位同時登上臺北小巨蛋和香港紅磡的內地歌手。

他的作品,強勢入圍9次臺灣金曲獎。

長久的積澱,讓他一出道就迸發出了巨星的風采。

如果知道了這些,我們再聽《年少有爲》的時候,應該能咀嚼出更多樣的滋味了:

一出生就錦衣玉食的王思聰畢竟是少數,

更多的是當初的李榮浩,來到城市苦苦奮鬥。

在狹窄的出租屋內,那個才20歲出頭的少年苦思冥想着旋律,

因爲唱片公司規定的截止期就在第二天。

可是越着急心越亂,父親剛去世,自己的身體還沒好,母親爲自己打了幾份工,女朋友爲他送來了熱粥,心疼他爲他哭紅了雙眼。

幸運的是,最後李榮浩搏到了金錢和地位。

不幸的是,一門心思奮鬥的青年,最終錯失了那段姻緣。

這一幕彷彿《夏洛特煩惱》,成爲巨星的夏洛懷念的是曾經的馬冬梅。

而322的馬冬梅已經嫁給了二傻子。

人家已經結婚,你在用牆板和電視撒氣都顯然是沒用的,所以只能幻想着:

“假如我年少有爲不自卑,懂得什麼是珍貴”來撩以自慰了。

愛而不得,永遠是情歌的主題,不然都得到了寫毛歌啊。

這也是很多偉大的文學、藝術作品,都出自於苦難之人的原因。

你整天快快樂樂的,能寫出什麼打動人的歌呢,只有對於你的苦難,我們才喜聞樂見。

你的快樂,我們真不想聽。

爲什麼不管是什麼尿性的男人,對自己的初戀都這麼癡迷呢?

因爲初戀,就意味着遺憾,意味着沒有得到。

而你越是沒有得到,終其一生你就越會追求什麼。

那些被壓抑的、無法實現的願望,會成爲我們一生的魔咒。

這在心理學上,就叫契可尼效應,指的是我們對已經完成的、有結果的事很容易忘掉,對被迫中斷的、無法完成的事卻記憶猶新。

得到只有一種可能,得不到卻有無限可能啊。

那麼,男人癡迷於初戀,真的是因爲太在乎初戀嗎。

並不是。

他們只是出於自戀。

他們愛的從來就不是初戀,而是那個曾經美好單純的自己。

那個時候,他們可以毫無雜念、奮不顧身地去愛一個人。不在乎條件,不在乎兩人的差距,不在乎旁人的眼光,甚至不在乎自己。

在此之後,男人再談戀愛,就越想越多了。哪怕再看對方,也是充滿了挑剔的,很容易一個細節,就對她厭煩。

只有初戀,是經過PS的,怎麼看怎麼美好。

知乎上有個網友就說:你回憶的不是那個人,是那些時光,那種情懷,以及那些難以忘卻的記憶。

就像忽然時空倒流,你又坐在了教室裏,老師依舊講着催眠課,同桌依舊睡得口水流了一桌子,後面那個小姑娘偷偷在照鏡子,右前方的學霸咬着筆皺着眉頭看着黑板,好像過去的一切只是你剛剛發了一會呆。

這就是《夏諾特煩惱》、《年少有爲》以及同類作品所存在的意義。

初戀是男人的青春。

初戀是男人的時光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