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助力海門貝雕的新發展,開闢新的征程。7月25日上午,以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雕情貝藝社會實踐隊爲橋樑,聯合深圳貝殼紅實業有限公司的陳新峯先生、廣東末代貝雕藝人林漢桂先生及貝雕收藏家盧湘瑩女士在汕頭博物館就海門貝雕現狀及對海門貝雕未來展望進行了四方會談。從多個維度探索海門貝雕新曆程。

各方進行關於貝雕發展的會談

會談期間,汕頭電視臺對盧湘瑩女士及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雕情貝藝社會實踐隊進行採訪。這是汕頭電視臺第二次對雕情貝藝社會實踐隊進行採訪。通過新聞媒體的採訪,一方面可以讓汕頭人民更瞭解貝雕這門工藝,另一方面擴大了海門貝雕在當地的影響力。

汕頭電視臺採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雕情貝藝社會實踐隊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談到對貝雕情緣時,陳新峯先生一句:“愛海及貝,愛貝及藝”使大家無不心服首肯。作爲一個宣揚貝殼文化的企業家,陳新峯先生提出了關於振興海門貝雕的見解,首先要走一條方向正確的路,讓貝雕貼近生活、走進市場;其次要樹立文化自信,在喜愛和尊重貝雕文化的基礎上,深入挖掘貝雕的內在內涵,從而推向國內外;最後還要尋求一羣熱愛這門技藝,迎合新時代潮流的年輕人、手藝人,這樣才能使得貝雕重新煥發光彩。

陳新峯先生與隊員們交流心得

“在海門已經很難找到貝雕了。” 林漢桂先生一句話點破了海門貝雕的現狀,在場的人深感惋惜之餘,也油然而生了復興貝雕的責任感。曾經作爲“納稅光榮戶”的貝雕藝人林漢桂先生在推動海門貝雕發展方面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針對貝雕現狀,他也有自己的思考,他提出,要復興貝雕就要讓貝雕走大衆羣體的道路。通過市場帶動貝雕產業化的發展,先建立小的生產基地再慢慢擴大基地,有市場了就會湧現一批批人才……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要一步一個腳印纔有可能要復興貝雕,切忌一步到位。

林漢桂先生與隊員們交流心得

此次的會談讓身在各地的貝迷到這裏相聚,正如盧湘瑩女士所說:“曾經有朋友說我收藏貝雕是走了一條孤獨的路,但是有了你們的加入我就不再孤獨了。”各方因貝相聚,因情相續。

會談在下午3點圓滿結束,此次會談的圓滿結束卻是貝雕新徵程的開始。而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雕情貝藝社會實踐隊的隊員們也將繼續深入羣衆,深入基層,進一步錘鍊品質、踐行真知,不僅是爲了復興海門貝雕,更是爲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爲現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發揮創新精神,不怕苦不畏難,積極奉獻社會、服務社會,貢獻屬於年輕人的青春和力量。

會談大合照

文章提供: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外國語學院雕情貝藝社會實踐隊曹珺琨

圖片提供: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外國語學院雕情貝藝社會實踐隊曹珺琨|張汛

責任編輯:中大新華學生會學術部麥凱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