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蜀志·许靖传》:“‘张子云’今虽临荒域,不能参与本朝,亦国家之藩镇,足下之外援也。”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朝的军制,显著的一点是继承前朝在重要地点设置都督府。

唐玄宗执政期间,直接扩大了这个藩镇政策,即:在国家重要的边界区域设置了10个军镇,由节度使负责管理军镇。并且,节度使不仅负责管理边境的守备军队,还要兼管军镇的行政和财政事务。总之,节度使手握重权的同时责任也非常大。

根据当时的惯例,节度使一旦立功,有很大的可能性会被提拔为宰相。

李林甫上台以后,为了专权不仅打压朝廷上的文官,甚至,连远在边境的节度使都遭到他的政治排挤。当时,执掌四处军镇的节度使王忠嗣,任职期间功劳无数。他的手下哥舒翰、李光弼等都是当时的杰出将领。

李林甫担心王忠嗣因功劳过大,会被唐玄宗调任回京任宰相,于是,便派人到唐玄宗那里诬陷王忠嗣意欲拥立太子谋反,王忠嗣差点因此被判处死罪。之后,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为王忠嗣辩白,王忠嗣这才免除死罪,但是仍被降职处理。

深受冤屈的王忠嗣,积郁成疾不久便病逝了。

从五胡乱华开始,河北、中原有大量胡人。至隋唐时期,河北仍然是汉人、契丹人、奚人、突厥人等多民族杂居,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将其叫做“河北胡化”。

那时,边境将军中有一些胡人,李林甫认为胡人文化很低,调任回京任宰相的机会不大,于是,竭力向唐玄宗建议重用胡人,原因是:胡人善战且没有心机与朝内官员难以勾结。唐玄宗最害怕的就是边境将领与朝中内臣勾结谋反,于是,便接受了李林甫的建议。

在众多被提拔的胡人节度使中,安禄山就是最被朝廷器重的一个。

安禄山年轻的时候曾在军中任职,后因战场抗命导致打了败战,于是,被押送至京城听候发落。当时的宰相张九龄按军法将其判处死刑,唐玄宗却说:“安禄山是个人才,并且,命令释放安禄山。”张九龄对唐玄宗说:“此人战场抗命,以致士兵死伤无数,依军法该判死罪;而且根据我的观察,此人面相不善,若此时不杀,必定后患无穷。”

但是,唐玄宗却没有听进去张九龄的建议,执意释放了安禄山。世事无常,后来,张九龄被罢免了官职。而安禄山却凭着他溜须拍马的功夫,接连升迁,官至节度使。

安禄山任职节度使期间,为了取悦唐玄宗,四处搜寻奇珍异兽送往皇宫。而且,他深知唐玄宗喜欢边境将军报告战功,于是,他使用阴谋欺骗平卢附近的少数民族将领和士兵参加宴会。在宴会上,他使用药酒毒杀这些人,然后,割下头颅送往京城谋取战功。

唐玄宗经常命令安禄山前往京城朝见,安禄山抓住这些机会谋取唐玄宗的信任。安禄山长相矮胖,肚子很大,虽然,看上去愚蠢但是却非常讨喜,而且,他还装作傻乎乎的样子,让玄宗看着就开心。有一次,唐玄宗拿他的大肚子开玩笑,问道:“肚子那么大,装的都是什么呢?”

安禄山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别的,只有一颗对皇上忠诚的心。”唐玄宗认为安禄山真的十分忠心,心里十分开心。后来,安禄山被封为郡王。玄宗还为他在长安修建了一座非常豪华的府邸。安禄山住进府邸后,唐玄宗几乎每天都会派人与其饮酒作乐,甚至,让杨贵妃收安禄山做干儿子,允许安禄山自由进出内宫,君臣关系十分亲密。

安禄山获得了朝廷的信任之后,控制了北方国境的大片地区。他秘密扩充军队,拉拢了一批亲信,并任用汉人作为军师为其出谋划策。只待唐玄宗死亡,他便准备反叛。不久之后,李林甫病逝,杨国忠凭借着杨贵妃哥哥这一身份接任宰相一职。杨国忠与安禄山两人合不来,杨国忠曾多次在唐玄宗面前提及安禄山的谋反之心,但是,唐玄宗却根本不相信。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禄山反叛的迹象逐渐显露出来。

他要求朝廷将32名汉人守将撤职,而由自己派人接管他们的职位;唐玄宗下令要求他前往京城朝见,他也以病推辞,至此,唐玄宗开始怀疑安禄山。755年10月,安禄山经过精心准备,决定发起叛乱。此时,刚好有一个官员从长安来到他的驻地,于是,安禄山伪造圣旨,召集士兵宣布:“我收到了皇帝的秘密命令,要求我立即将部队开往京城讨伐杨国忠。”

士兵们虽然对这一消息疑惑,但是,谁也不敢违抗圣旨。

第二天一早,安禄山率领叛军向南出发。15万步兵、骑兵奔行在河北平原上,声势浩大。中原地区大约一百年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争,沿途官员要么逃跑要么投降,叛军一路南下,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到了长安,唐太宗一开始甚至都不相信。

后来,当各地警报一一传来,他才开始惊慌失措的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但是,朝中官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都面面相觑不发一言。只有杨国忠站出来说道:“我早就说过安禄山意欲谋反。但是,我敢肯定众多将士们不会跟随他行此不义之举。十天之内,必定有人将安禄山的项上人头送上朝堂。”

唐玄宗听完这些话后,才有些安心,然而,事与愿违,不久之后,叛军渡过黄河攻占洛阳... ...

可以说,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它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自此,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自两晋南北朝是就已经开始。并且,之后唐朝在西域的势力也大大衰退,由高峰跌入了低谷。

参考资料: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旧唐书》、《安史之乱对大唐的影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