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蜀志·許靖傳》:“‘張子云’今雖臨荒域,不能參與本朝,亦國家之藩鎮,足下之外援也。”藩是“保衛”之意,鎮是指軍鎮;唐代朝廷設置軍鎮,本爲保衛自身安全。唐朝的軍制,顯著的一點是繼承前朝在重要地點設置都督府。

唐玄宗執政期間,直接擴大了這個藩鎮政策,即:在國家重要的邊界區域設置了10個軍鎮,由節度使負責管理軍鎮。並且,節度使不僅負責管理邊境的守備軍隊,還要兼管軍鎮的行政和財政事務。總之,節度使手握重權的同時責任也非常大。

根據當時的慣例,節度使一旦立功,有很大的可能性會被提拔爲宰相。

李林甫上臺以後,爲了專權不僅打壓朝廷上的文官,甚至,連遠在邊境的節度使都遭到他的政治排擠。當時,執掌四處軍鎮的節度使王忠嗣,任職期間功勞無數。他的手下哥舒翰、李光弼等都是當時的傑出將領。

李林甫擔心王忠嗣因功勞過大,會被唐玄宗調任回京任宰相,於是,便派人到唐玄宗那裏誣陷王忠嗣意欲擁立太子謀反,王忠嗣差點因此被判處死罪。之後,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爲王忠嗣辯白,王忠嗣這才免除死罪,但是仍被降職處理。

深受冤屈的王忠嗣,積鬱成疾不久便病逝了。

從五胡亂華開始,河北、中原有大量胡人。至隋唐時期,河北仍然是漢人、契丹人、奚人、突厥人等多民族雜居,陳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將其叫做“河北胡化”。

那時,邊境將軍中有一些胡人,李林甫認爲胡人文化很低,調任回京任宰相的機會不大,於是,竭力向唐玄宗建議重用胡人,原因是:胡人善戰且沒有心機與朝內官員難以勾結。唐玄宗最害怕的就是邊境將領與朝中內臣勾結謀反,於是,便接受了李林甫的建議。

在衆多被提拔的胡人節度使中,安祿山就是最被朝廷器重的一個。

安祿山年輕的時候曾在軍中任職,後因戰場抗命導致打了敗戰,於是,被押送至京城聽候發落。當時的宰相張九齡按軍法將其判處死刑,唐玄宗卻說:“安祿山是個人才,並且,命令釋放安祿山。”張九齡對唐玄宗說:“此人戰場抗命,以致士兵死傷無數,依軍法該判死罪;而且根據我的觀察,此人面相不善,若此時不殺,必定後患無窮。”

但是,唐玄宗卻沒有聽進去張九齡的建議,執意釋放了安祿山。世事無常,後來,張九齡被罷免了官職。而安祿山卻憑着他溜鬚拍馬的功夫,接連升遷,官至節度使。

安祿山任職節度使期間,爲了取悅唐玄宗,四處搜尋奇珍異獸送往皇宮。而且,他深知唐玄宗喜歡邊境將軍報告戰功,於是,他使用陰謀欺騙平盧附近的少數民族將領和士兵參加宴會。在宴會上,他使用藥酒毒殺這些人,然後,割下頭顱送往京城謀取戰功。

唐玄宗經常命令安祿山前往京城朝見,安祿山抓住這些機會謀取唐玄宗的信任。安祿山長相矮胖,肚子很大,雖然,看上去愚蠢但是卻非常討喜,而且,他還裝作傻乎乎的樣子,讓玄宗看着就開心。有一次,唐玄宗拿他的大肚子開玩笑,問道:“肚子那麼大,裝的都是什麼呢?”

安祿山毫不猶豫地回答:“沒有別的,只有一顆對皇上忠誠的心。”唐玄宗認爲安祿山真的十分忠心,心裏十分開心。後來,安祿山被封爲郡王。玄宗還爲他在長安修建了一座非常豪華的府邸。安祿山住進府邸後,唐玄宗幾乎每天都會派人與其飲酒作樂,甚至,讓楊貴妃收安祿山做乾兒子,允許安祿山自由進出內宮,君臣關係十分親密。

安祿山獲得了朝廷的信任之後,控制了北方國境的大片地區。他祕密擴充軍隊,拉攏了一批親信,並任用漢人作爲軍師爲其出謀劃策。只待唐玄宗死亡,他便準備反叛。不久之後,李林甫病逝,楊國忠憑藉着楊貴妃哥哥這一身份接任宰相一職。楊國忠與安祿山兩人合不來,楊國忠曾多次在唐玄宗面前提及安祿山的謀反之心,但是,唐玄宗卻根本不相信。

隨着時間的推移,安祿山反叛的跡象逐漸顯露出來。

他要求朝廷將32名漢人守將撤職,而由自己派人接管他們的職位;唐玄宗下令要求他前往京城朝見,他也以病推辭,至此,唐玄宗開始懷疑安祿山。755年10月,安祿山經過精心準備,決定發起叛亂。此時,剛好有一個官員從長安來到他的駐地,於是,安祿山僞造聖旨,召集士兵宣佈:“我收到了皇帝的祕密命令,要求我立即將部隊開往京城討伐楊國忠。”

士兵們雖然對這一消息疑惑,但是,誰也不敢違抗聖旨。

第二天一早,安祿山率領叛軍向南出發。15萬步兵、騎兵奔行在河北平原上,聲勢浩大。中原地區大約一百年多年沒有經歷過戰爭,沿途官員要麼逃跑要麼投降,叛軍一路南下,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力。安祿山叛亂的消息傳到了長安,唐太宗一開始甚至都不相信。

後來,當各地警報一一傳來,他纔開始驚慌失措的召集羣臣商議對策,但是,朝中官員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都面面相覷不發一言。只有楊國忠站出來說道:“我早就說過安祿山意欲謀反。但是,我敢肯定衆多將士們不會跟隨他行此不義之舉。十天之內,必定有人將安祿山的項上人頭送上朝堂。”

唐玄宗聽完這些話後,纔有些安心,然而,事與願違,不久之後,叛軍渡過黃河攻佔洛陽... ...

可以說,安史之亂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它削弱了封建集權,爲封建割據創造了必要條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自此,唐王朝也失去了對周邊地區少數民族的控制,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自兩晉南北朝是就已經開始。並且,之後唐朝在西域的勢力也大大衰退,由高峯跌入了低谷。

參考資料: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舊唐書》、《安史之亂對大唐的影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