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江西殡葬改革出现多地“抢棺砸棺”,是顺应潮流,还是坚守传统

在中国,人死之后讲究魂归故土,下土为安,这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的传统习俗。入夏以来,江西出现了多地的打砸棺材的事情层出不穷,这难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出现这种事情,以前入土为安的殡葬制度不适合了?为什么会出现“抢棺砸棺”的现象。

江西殡葬改革出现多地“抢棺砸棺”,是顺应潮流,还是坚守传统

《左传》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即,对于国家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无外乎两个,一曰祭祀,一曰战争。祭祀与神灵和先人有关,战争则与敌人有关。普通百姓自然不会把打仗作为家庭大事,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婚丧嫁娶这样的人生大事——婚与丧,一喜一悲,正映衬着人生的悲喜剧。土葬作为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一下子叫老百姓改掉这种流传了几千来的制度,这或许是一种现代和传统的另一面的交锋。

江西殡葬改革出现多地“抢棺砸棺”,是顺应潮流,还是坚守传统

江西的“抢棺砸棺”,是推行现代化的殡葬制度的一种出现不太好的措施。据报道有一张盖着江西省吉安县人民政府公章、名为《关于在全县推进绿色殡葬改革的通告》的文件。要求全部完成火葬的所有程序,对于政府的推行现代化是很好的,但是需要的循坏渐进,毕竟土葬作为传统的殡葬,已经深入人心。《殡葬管理条例》规定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也就是说,要把握殡葬改革的进度和尺度,分阶段、分层次地推进。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基于群众情感基础和心理接受能力,还有改革的规律。观念的革新向来没有一蹴而就

江西殡葬改革出现多地“抢棺砸棺”,是顺应潮流,还是坚守传统

值得注意的是,在“抢棺砸棺”的大背景下,有一家注册资本2亿元、刚刚成立不久的公司——江西省殡葬投资集团,这是一个与多家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致力于“推进殡葬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中国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发展的江西样板”的集团公司。

江西殡葬改革出现多地“抢棺砸棺”,是顺应潮流,还是坚守传统

殡葬制度产业化,是否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不起病可以不看,上不起花钱多的好学校可以上个花费少的一般学校,但殡葬这件事却等不得,一旦有需求就得立刻想办法满足。可是,如果所谓的“标准化”就是“产业化”的代名词的话,在消灭完土葬之后会不会出现“死不起”的现象,恐怕并非杞人忧天。

各位网友们,你们认为殡葬制度是适应现代,还是回归传统?对于殡葬制度产业化怎么看?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和作者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