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有两个关键,第一是要早、要快,与病毒赛跑;第二是要全,不留死角,让病毒钻不进来。”在白坭镇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三水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坭镇党委书记林建新一边处理、安排防控工作,一边通过一块大屏幕和现代通讯设备,与村(居)防控室的村干部进行视频通话。

自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白坭以“三早五全”为工作重点,把握疫情防控的主动权,形成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新格局。“三早”,是指部署早、排查早、设卡早;“五全”,即出入管理全封闭、人员排查全覆盖、机关人员全下沉、宣传教育全方位、社会力量全发动。白坭立足“三早五全”所采取的特色做法,充分展现了疫情防控中的“白坭速度”“白坭力度”“白坭温度”。

白坭速度:在全区率先完成设卡管理

“你看,又有人在村口拜年了。”光是一个上午,岗头村村民、村组防疫突击队队员梁胜超就看到了十几次这样的场景:外嫁女或亲戚带着年货过来拜年,村民出去村口接收,有时会给对方带上一些自家种的蔬菜。

今年的春节,在村口完成简单的拜年仪式,已经成为村民的自觉。

每年正月初二是传统的“开年日”。从这一天起,将进入外嫁女回娘家、亲友串门拜年的高峰期。就在这一重要节点,白坭在全区率先对全镇72个村组及8个小区完成设卡管理,严查进出车辆、人员,并全面组建村组防疫突击队,内防扩散、外防输入。

白坭镇鳌头中灶村防疫突击队员在村口值守。/白坭镇供图

白坭镇鳌头中灶村防疫突击队员在村口值守。/白坭镇供图

白坭凯旋小区已实行封闭式管理,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体温测量,做好信息登记。/佛山日报记者梁欣莹摄

袁玉颖冒雨在广台高速白坭出口给司乘人测量体温。/白坭镇供图

在白坭镇周邓谢村门岗,防疫突击队员给进村人员测量体温。/白坭镇供图

岗头村,白坭的第二大村居,是全镇首个提出并率先完成“设卡组建防疫突击队”的村居。正月初二(1月26日)中午,岗头村党委书记梁鸣锐向下辖20条自然村的村干部发出动员通知,下午正式行动;两小时内,全部村组按质按量完成设卡,共计24个防控点,并同步组建防疫突击队。

反应之迅速,赢得了村民的点赞。从设卡管理至今,梁胜超和队员们“三班倒”,每天24小时值守在岗头村最大的出入口防控点。

与病毒赛跑,是一场生命的较量;在这场博弈中,速度是担当的一块试金石。

早在设卡管理的两天前,1月24日,白坭已基本摸查清楚疫情发生地户籍人员情况,并对居家隔离人员落实好上门随访、健康监护、后勤保障及生活垃圾终末消毒等事项。

驻村干部在竹坞村向出租屋主派发《外来租户摸查表》。/佛山日报记者梁欣莹摄

排查摸底,做到心里有数。1月22日至1月24日,白坭做实做细疫情重点地区返(抵)白坭人员情况摸排及处置工作,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村组、托幼机构、中小学校、企业、个体经营户、住宅小区、在建工地、敬老院、社工机构、酒店、出租屋、医疗机构、金融机构等进行动态摸查,对村(居)全域、企业全体员工、村组全部外来人员、住宅小区首次返(抵)人员进行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以最快的速度把牢防疫关口。

白坭镇医务人员到敬老院为老人家量体温,宣传防疫知识。/白坭镇供图白坭力度:三网融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岗头村巷道里聚集了不少村民,还没带口罩!”2月1日下午3时,岗头村党委副书记冼国记在岗头村防控室通过实时视频发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上报镇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指挥部随即通过集聚点附近的大喇叭进行广播劝诫提醒,并通知直联组、网格员进村加强宣传劝导。

如此快速、高效的防控反应,已成为白坭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

农村、社区的防疫工作,地位重要、要求细致。如何以精细化的全覆盖,筑牢防控疫情的铜墙铁壁?

白坭镇构建“疫情快速筛查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防疫系统,以“技防+人防”做到精准快速防疫。/白坭镇供图

白坭有这样的三组数据:

——建有1个全镇综合指挥中心、3个村(居)委防控室;由109个点位、207个大喇叭组成的智能应急广播系统,覆盖全镇72个村组和城区人流密集场所,每天滚动播出防控信息累计超过了20000次。

——镇、村党群服务中心以及63个村民小组党群服务站全面变身防疫指挥部;形成了3个村(居)党委、13片直联组临时党支部、72个村民小组党支部、269个网格党小组的党建三级网格。

——全镇共组建了72支村组防疫突击队,队员299人,其中党员203人;分2个批次向全镇村居、住宅小区、企业和城区出租屋派出机关单位干部,共计294人。

这些数据,分别代表了白坭防疫工作中的三张网:“千里眼+顺风耳”组成的疫情快速筛查网,依托党群服务阵地和党建三级网格铺设的地网,由防疫突击队员和下沉干部分点包片严密驻守的人网。

这一多维融合的网络,点、线、面全覆盖。对于宣传教育、全封闭管理、人员排查、动态跟踪等日常防疫工作,能严堵漏洞、不留死角,织密了立体化的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网络;当面对动态变化或突发情况时,鼠标巡逻、喇叭喊话、专人站岗,形成了“实时监测、远程指挥、迅速应对”的防控反应链。

在这张安全网下,防疫一线的每一个村组,乃至每一个村民,都是受益者。

孙安全(男)协助张贴防疫宣传海报。/白坭镇供图

党员深入村居开展防疫宣传、排查等工作。/白坭镇供图

白坭镇智能应急广播系统共有207个大喇叭,遍布全镇。/白坭镇供图

竹坞村是白坭镇最大的城中村,外来人口共约3800人,是户籍人口的10倍。

“我们村出租屋多、外来人口多,但是全职村干部只有2个人,排查压力非常大。”竹坞村党支部书记邓世元说,自从村里来了三位镇干部驻点,不仅减轻了他们的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提高排查效率,更快一步地为群众健康提供保障。白坭温度: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接力战疫

新白坭人孙安全,1月30日从四川老家回到富景社区祠巷村的第一件事,是跑去找富景社区党委副书记陈伟标,请他给自己安排防疫任务。后来,得知村里的防疫突击队员对外来人员不熟悉,孙安全不仅报名加入了防疫突击队,还组建了一支新白坭人防疫突击队。

在祠巷村居住了十多年的孙安全,往村口一站,就相当于一套自动人脸识别系统,大大减轻了外来人员排查压力。

在外来人口远多于本地人口的白坭,新白坭人联络员承担着疫情防控“前哨员”职责。他们借助自身强大的“朋友圈”,参与摸排工作,及时提供疫情重点地区人员返(抵)情况的一手资料。目前,富景社区所掌握的辖区600多名疫情重点地区户籍人员动态情况中,有50多人的情况是由新白坭人联络站上报。

除了新白坭人,积极参加防疫工作的还有村民群众、党员、新乡贤、企业等等。白坭充分依靠群众,全面发动、带动社会各方力量,在为群防群治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也给防疫工作增添了同心抗疫的“白坭温度”。

岗头村委会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右)为鹿岭村护村队送上口罩及爱心健康凉茶,护村队员竖起了大拇指。/白坭

横村村村民李记荣自行购买木板制作抗疫宣传资料,自掏腰包给防疫突击队购买防寒物资;周村村党员徐应超加入防疫突击队,白天打理家里的几个鱼塘,晚上通宵值守;岗头村的32名退役军人自发轮流到防控岗亭值守,参加村中各项防疫工作,年纪最大的已61岁;黄柱华等新乡贤捐资捐物,并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协助采购防护医疗物资;自发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爱心捐赠倡议以来,辖区多家企业纷纷捐赠防疫物资。

白坭防疫转运救护车司机陆坤光24小时待命,转运集中留观人员。/白坭镇供图

2月15日,强降雨和冷空气先后来袭,广东迎来今年首场寒潮。这一天,防疫工作人员撑着伞、有条不紊地坚守在岗位上,白坭镇人大代表、企业家李鸿章冒雨把几十把雨伞送到了值守现场。

寒风暴雨中的撑伞人与送伞人,就像是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相互支撑、互相传递温暖的社会各界。他们一起用行动发起战疫接力、爱心接力。记者手记

没有什么盖世英雄,都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1月29日,岗头村委会收到了辖区内热心企业捐赠的一批口罩,并率先分配给全体防疫突击队队员。

2月1日至今,每天晚上10点到10点半之间,驻守岗头村党群服务中心附近的防控点、岗头村牌坊防控点以及广明高速白坭检查检疫站的值守人员,定会准时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肉粥。岗头村内,流传着一句“岗亭不撤、热粥不停”的“名言”。

2月3日晚上,广明高速白坭检查检疫站收到了四把雨伞。此后的每个晚上,装满热水的热水壶和茶叶,都会随着热粥送达上述两个防控点和白坭检查检疫站。

2月19日,170件羽绒服寄达岗头村,第一时间被派发到所有防疫突击队员手上。

新白坭人林坚青(中间)为防疫突击队送上温暖的羽绒服。/白坭镇供图

第一次采访新白坭人林坚青,是因为他做了第一件事——把为今年生产而储备的口罩捐赠出来。后来,听说岗头村不断有新白坭人给防疫突击队员送热粥、雨具、热水、羽绒服。再追问,故事的主角,又是林坚青。

新白坭人林坚青(右)坚持每天晚上准时为值守人员送上热气腾腾的肉粥。/白坭镇供图

自从1月27日从潮州老家回到岗头村后,林坚青每一天都惦记着村里的防疫突击队员:口罩够用吗?通宵值守饿了怎么办?下雨天有雨伞吗?过几天要降温了,穿得暖不暖和?

村里组建了防疫突击队时,林坚青很想报名参加。但是,自己不懂粤语,也认不全村里的人。既然站岗帮不上忙,有没有其他办法?

看到队员们轮流通宵值守,外面也买不到夜宵,饿了只能就着矿泉水啃方便面,要不煮点热粥送过去?

于是,从送粥的第一天起,林坚青每天的生活轨迹变成了这样:上午或者下午四点多去市场买新鲜的肉菜,傍晚六点左右吃完晚饭,把肉洗干净、调好味,晚上九点开始煮粥,十点出门送粥。两个防控点加上广明高速白坭检查检疫站,一圈下来约5公里。有时会稍作停留,陪值守人员值一会班,11点左右回到家。

虽然只是一碗粥,林坚青却专门去不同的市场采购肉类,变换着口味:瘦肉粥、鱼片粥、牛肉粥;因应本地的口味,他特意把粥煮得烂一点。

得知寒潮将至,林坚青马上托老同学联系到一家羽绒服供货商,购买了170件羽绒服。供货商得悉羽绒服是送给防疫人员的,只收了328元/件的成本价。

由于快递公司人手紧张,羽绒服的到货时间比预期晚了两天,没能在寒潮第一天送到队员手上。林坚青有点过意不去,总念叨着,要是能早两天就好了。

我们习惯于在采访时不停地问那些持之以恒做好事的热心人:为什么?实际上,比起这份坚持以及行动的每一个细节,所谓的“为什么”,真的那么重要吗?

在白坭,新白坭人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此次疫情防控中,很多新白坭人视他乡为故乡,尽己所能,主动投身一线。

没有那么多从天而降的英雄。每一个挺身而出的平凡人,都有“小家”,但更心怀“大家”,共同为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默默努力、付出。

文|佛山日报记者梁欣莹 通讯员房国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