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寒露節氣一般與重陽節在時間上相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後,有喫花糕的習俗。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正式結束。

24節氣檔案|寒露:露是今夜寒,喜看菊花開

朱豔林(四川省地方誌工作辦公室)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正式結束。寒露與白露、霜降三個節氣,都表示水汽凝結現象。如果說“白露”節氣標誌着炎熱向涼爽的過渡,暑氣尚不曾完全消盡,早晨可見露珠晶瑩閃光,那麼“寒露”節氣則是天氣轉涼的象徵,標誌着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早晨可見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語所說的“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正是由於寒露時節與白露時相比氣溫下降了很多,地面上的露水也更冷了,因此稱爲寒露。

上古時代,以“斗柄指向法”劃分節氣,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戊的方位(也就是西北方),爲寒露節氣。漢至明末,以“平氣法”劃分節氣,寒露當日正午用圭表測日影,影長爲古尺八尺二寸,相當於今天的2.018米。清順治二年(1645)起至今,以“定氣法”劃分節氣,即在每年公曆的10月8日前後(10月8—9日),當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爲二十四節氣的寒露。

寒露氣象

農曆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15天,其中又等分爲三段,各有按語以描繪整個節氣的氣候特點。寒露也有三候,分別是: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爲蛤;三候菊有黃華。

“鴻雁來賓”意指白露節氣開始,鴻雁南飛,寒露時節爲最後一批,古人稱後至者爲“賓”;雀入大水爲蛤表示鳥雀入大海化爲蛤蜊,飛物化爲潛物,這是古人對感知寒風的一種嚴肅說法;“菊有黃華”,華是花,草木皆因陽氣開花,獨有菊花因陰氣在寒露時節遍地開花。

民間稱“喫了寒露飯,不見單衣漢”。到了寒露,中國各地已全面進入秋季。北方是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天冷露寒;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而東北和西北地區,則四野蕭瑟、時見早霜,即將或已經進入初冬。在我國南方有這樣的俗語“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意思是寒露節氣天氣變涼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樣赤腳趟水過河或下田了。

寒露農事

寒露至霜降這半個月,正是金秋10月秋熟作物成熟、越冬作物開始播種的秋收秋種大忙季節,是秋收、秋種、秋管的重要時期,正所謂“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寒露的到來,意味着許多農事需加緊進行,否則會影響到來年的豐收情況。主要農事有:一是收穫中稻、大豆、花生、山芋等作物,繼續採收棉花,及時騰茬以利秋播。二是做好油菜定苗、追肥、防治病蟲等苗牀管理工作,準備開始移栽。三是小麥、蠶豆播前精選種子,播完蠶豆、豌豆播小麥。四是採收慈姑、荷藕、茭白,播種春包菜、萵筍、大蒜、菠菜,加強蔬菜田間管理,做好已育過冬菜秧苗期管理、定植。五是做好家禽配種,家禽秋孵,開展畜禽秋季防疫,繼續加強成魚飼養管理,防治魚病,增投精料,分期捕撈上市。

民間流傳有不少寒露農事忙的俗語和歌謠,如“寒露時節人人忙,種麥、摘花、打豆場。上午忙麥茬,下午摘棉花。”“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時到寒露天,捕成魚,採藕芡”等。

農事歌謠

寒露時節天漸寒,農夫天天不停閒。

小麥播種尚紅火,晚稻收割搶時間。

留種地瓜怕凍害,大豆收割寒露天。

黃煙花生也該收,晴朗天氣忙摘棉。

貪青晚熟棉花地,藥劑催熟莫怠慢。

大棚黃瓜搞嫁接,保溫保溼是關鍵。

紫紅山楂摘下來,鮮紅石榴酸又甜。

果品卸完就管樹,施肥噴藥把地翻。

採集樹種好時機,鄉土種源是重點。

畜禽餵養講技術,懷孕母畜細心管。

越冬魚種須育肥,起捕成魚採藕芡。

寒露習俗

有關寒露的習俗較多,且南北方不盡相同。

觀紅葉。寒露時節,很多地方有賞楓葉的習俗,“霜葉紅於二月花”說的也是這個季節。北京市民寒露時節到香山賞紅葉早已成爲傳統習慣與秋季出遊的重頭戲。

喫芝麻。寒露到,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於是,民間就有了“寒露喫芝麻”的習俗。

喫花糕。寒露節氣一般與重陽節在時間上相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後,有喫花糕的習俗。因“高”與“糕”諧音,寓意“步步高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等。

飲菊花酒。寒露時節,菊花盛開,人們將糯米、鮮菊花和酒麴放在一起釀造一些菊花酒,飲之既能潤肺防燥,還可養肝明目、健腦和延緩衰老。

寒露時節,全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秋季。在江南地區,人們除了賞菊花,還有喫螃蟹、釣魚的習俗,甚至有“秋釣邊”的說法。因每到寒露時節,氣溫快速下降,深水處太陽已經無法曬透,魚兒便都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游去,便有了人們所說的“秋釣邊”。

寒露養生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提到“寒”的節氣,它標誌着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是天氣轉涼的象徵。那麼寒露之後,人們飲食、起居上都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民間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養生保健諺語。寒露時節,我國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天氣由涼轉冷,入夜更是寒氣襲人。“寒露腳不露”告誡人們寒露過後,要特別注重腳部的保暖,應穿上保暖性能較好的鞋襪,切勿赤腳,以防“寒從足生”。

寒露過後除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洗腳的習慣。熱水泡腳除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降低肌張力。局部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後,可減少下肢痠痛的發生,緩和或消除一天的疲勞。

中醫學在四時養生中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自古秋爲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乾、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秋燥症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爲宜,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少食辣椒、生薑、蔥、蒜類等易損傷陰精的辛辣之食。

寒露過後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因此,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因此秋季養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

秋天是胃病的多發季節,寒露時節氣溫變化無常,胃腸道對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若不慎着涼,容易引起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復發,嚴重者甚至發生胃出血、胃穿孔等併發症。因此,素有慢性胃病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保暖。

與寒露有關的古詩詞

古人很重視寒露節氣,也因此留下很多描寫寒露以及寒露風物的詩篇。

池 上

唐·白居易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爲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

唐·戴察

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

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

風搖愁玉墜,枝動惜珠幹。

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

凝空流欲遍,潤物淨宜看。

莫厭窺臨倦,將晞聚更難。

齋心

唐·王昌齡

女蘿覆石壁,溪水幽朦朧。

紫葛蔓黃花,娟娟寒露中。

朝飲花上露,夜臥松下風。

雲英化爲水,光采與我同。

日月蕩精魄,寥寥天宇空。

秋日望西陽

唐·劉滄

古木蒼苔墜幾層,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黃河水,銅雀臺西武帝陵。

風入蒹葭秋色動,雨餘楊柳暮煙凝。

野花似泣紅妝淚,寒露滿枝枝不勝。

魯中送魯使君歸鄭州

唐·韓翃

城中金絡騎,出餞沈東陽。

九月寒露白,六關秋草黃。

齊謳聽處妙,魯酒把來香。

醉後著鞭去,梅山道路長。

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

唐·元稹

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

千家風掃葉,萬里雁隨陽。

化蛤悲羣鳥,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

八月十九日試院夢衝卿

宋·王安石

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

喧喧人語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間。

永懷所好卻成夢,玉色彷佛開心顏。

逆知後應不復隔,談笑明月相與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