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在共享充電寶行業,以街電、來電、小電、怪獸爲排頭兵的“三電一獸”幾乎步調一致的漲價行爲引發衆議。共享充電寶行業集體漲價背後,離不開繼續現金流進行搶佔市場。

隨着共享單車從瘋狂走向低迷,衍生出的共享經濟也隨之不受市場關注。但是共享充電寶卻是一個個例,從經歷洗牌與陣痛,再到被羣嘲,如今,共享充電寶似乎熬過了寒冬,迎來了屬於它的春天。

2019年秋,共享充電寶集體漲價了。從原先的1元/小時漲到2元/小時、5元/每小時,甚至8元/小時。與漲價事件幾乎同步,美團再次啓動共享充電寶業務。這一事件爲行業話題熱度再添薪柴的同時,似乎也爲這個慢熱行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間。

而前不久,不被看好的街電終於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在聚美髮布的財報中,街電貢獻較高。街電市場份額常年穩居行業第一陣營。2018年街電最高日訂單量達180萬單,用戶破億。街電目前已經首次實現年度盈利。

如今,在共享充電寶行業,以街電、來電、小電、怪獸爲排頭兵的“三電一獸”幾乎步調一致的漲價行爲引發衆議。人們不禁發出疑問,漲價事件的背後,究竟是產業發展成熟後的“任性”操作,還是資金燒完前的奮力一搏?一個自出世起便被質疑“僞需求”的賽道,又憑藉什麼活了三年?

共享充電寶爲什麼要漲價?

不被看好的共享充電寶不僅存活了三年,而且還集體漲價了,漲幅過高,那麼共享充電寶漲價背後是急需回現金流,還是玩命圈錢呢?其實“共享充電寶行業能堅持到如今,主要原因是沉澱資金。一部分是先前大筆融資,另一部分是用戶的押金。”

目前,共享充電寶行業競爭尚處於白熱化階段,並沒有形成實質上的寡頭市場,僵持之下需要大筆資金支撐公司運營。不能從B端商家方面減少資投入,只能從C端漲價。

共享充電寶行業集體漲價背後,離不開繼續現金流進行搶佔市場

怪獸充電的這一份BP顯示,2018年11月,怪獸充電直營櫃機盈利模型中“門店分潤”佔比爲23%,在扣除了銷售成本、折舊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各方面支出之後,怪獸充電依舊擁有31%的毛利率。

另有專業數據分析,大櫃機裝充電寶每月需要1500元的場地費用。通過租金收入,機櫃式充電寶模式4個月便可回本,每月利潤爲1380元,年成本利潤率最高可達85%。

2019年下半年,共享充電寶渠道費用不斷增加,想要保留優質點位,賬上必須要有足夠的現金流保持公司正常運轉,以支持前端市場競爭

伴隨美團入場,整個行業將再迎交鋒。事實上,這是美團第三次重啓“共享充電寶”項目,而在2017年8月美團就已入局共享充電寶行業。彼時,賽道正被資本炒得火熱,但僅在3個月後,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便證實美團關停“共享充電寶”試點項目,該項目組織人員進行調崗,但設備並未撤出市場。

當下資本寒冬下,而對於未能在現在實現盈虧平衡的公司來說,將面臨巨大危機。來電CEO袁炳松認爲,一些靠押金生存的企業將被淘汰,到了2019年,年收入5億元或將成爲共享充電寶企業的生死線。而小電CEO唐永波說:“未來,如果繼續依賴通過手機充電收費,通過賣設備賺取利潤,終將被淘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