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智白嗲們

《倫敦生活》第二季剛剛播出,就在豆瓣上拿下了9.5的高分。

演員陣容包括身兼該劇編導和女主的菲比·沃勒布里奇;

憑藉《神探夏洛克》中“莫娘”一角兒知名的安德魯·史考特;

剛剛在第91屆奧斯卡憑藉《寵兒》斬獲最佳女主角的奧利維婭·科爾曼,她在劇中飾演女主那尖酸刻薄的教母后媽。

這部迷你英劇講述了女主角和環繞她周圍的四五個人的不堪瑣事。黑色幽默打底,又喪又勵志的劇情和另類女性人設融合的接近完美。

《倫敦生活》的故事情節,很簡單也很喪:30多歲的菲比Fleabag,生活是365度的失敗。女主菲比Fleabag這個名字可以翻譯爲“爛貨”。

她似乎是用自毀的態度搞砸身邊的一切,友情,親情,愛情,可以說,有她出現的地方,就不會有安寧。在搞砸一切後,又不停地活潑自黑,硬生生的把自己活成了笑料,喜劇背後充滿悲涼的底色。

女主菲比破罐子破摔的人生

菲比在倫敦經營一間生意慘淡的咖啡館。腦回路清奇的她偏偏要在自家咖啡館養寵物鼠,因此嚇走了不少顧客。偶爾碰到好欺負的顧客,她會果斷宰客。她的店很快就倒閉了。

她有個愛她的男朋友,因爲男朋友酷愛分手後大掃除,菲比會在房子需要打掃時分手,然後在某個深夜裝作喝醉酒,全裸出現在男朋友家門口求和好。這波騷操作估計只有她做得到了。

和男友上牀時,她內心的OS是:

她很快失去了這位男友,感情生活更是一團麻,從一段不正常的關係,跳到另一段不正常的關係。“Looks cool.” 是她的標準答案,一個頹敗到極致的人至少要看起來很酷。

面對檢查乳腺癌的醫生,她也能下得了手。

她無法拒絕男人的搭訕,酷愛毫無意義的性愛,用偷走別人心愛之物的方式報復對方。似乎,沒有這些東西,空虛就會佔領她。

吐槽、自黑是菲比的絕活,她時不時的對着戲劇中的第四堵牆和觀衆搭訕。言辭毒辣,讓人猝不及防。

菲比和她姐姐的關係時好時壞,面對姐姐突如其來的擁抱,她的第一反應是姐姐要打她,場面極其尷尬。

發現姐夫不忠,告訴姐姐後,沒有被相信,還被姐姐反擊。

自己手頭緊張,想問姐姐借錢,對着鏡頭侃侃而談,對着姐姐卻一個字都開不了口。

和姐姐坐在一起,被姐姐發現自己穿的上衣是她前幾年“弄丟”的。

深夜菲比心情低落,跑到父親家門口,想要反思自我,悔過自新:“我覺得我是一個貪婪、墮落、自私、冷漠、憤世嫉俗、低俗卑鄙、道德淪喪的女人,甚至不配自詡女權主義者。”

她剖析自我、重傷自己說了一大串,卻只得到了父親一句回答:你這是隨你媽。菲比當時就崩潰了。

雖然生活一團糟,但她絕不會爲了“正常”和“體面”生活而壓抑自己真實的性格、喜好和慾望。

她老是能把身邊人氣得跳腳,是因爲她拒絕承認他們努力營造的“正常”和“體面”,她就像一面照妖鏡,一針見血地道出身邊人看似正常的生活下的所有難堪,所以大家都齊心協力地討厭她。

面對假裝一本正經的英國中產階級,她更是顯得格格不入。

酒會拆穿姐夫騷擾自己的行徑,但沒人相信。

在繼母的展覽上鬧場,被白蓮花繼母制服,黯然離場。她越是想要活出生活的真相,越是被周圍的人拉入泥潭。

你看到的她放蕩不羈卻也處處充滿睿智,她享受着自己的年輕,做愛做的事,睡想睡的人。但隨着劇情的深入,你會發現,她生活在悲劇中,而悲劇正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

雖然內心藏着巨大的悲傷,她也只是和陌生人說了句:“我只是想哭”。

在第一季的最後,我們知道了真相:菲比的生活之所以會失去方向,原來是因爲,一次酒後亂性,她睡了閨蜜小波的男友。小波想挽回男友,結果卻出車禍意外身亡。這件事成爲了菲比揮之不去的夢魘。

閨蜜出意外的場景

所以,她在用糟糕透頂的現實生活掩蓋自己內心的負罪感,直到她陷入重度抑鬱,一度想要自我了結。好在她明白,每個人都會犯錯誤,這就是橡皮擦存在的原因。

菲比的倫敦生活充滿着冷漠和陰鬱的色調,更是道出了都市青年被生活擊垮後的無聲無息的崩潰。

你會發現大家穩的一匹的表面背後,都有一顆隨時崩潰的心,至少每個人都不像表面上那麼平穩,沒有失控過的成年生活簡直不值一提。

克萊爾是生活的合格賓客

如果說菲比代表着破罐子破摔,用性來掩飾成人世界的孤獨和無奈的都市浪人,而她姐姐克萊爾則是個失敗的女強人,維持看似體面的中產生活,死守着不愛自己的老公不肯放手。

生活墨守成規的程度驚人,就連面對別人爲她準備的生日驚喜都要提前演練好情緒。

因此,對她來說流產不要緊,懷疑過婚姻不要緊,在人生抉擇前左右搖擺也不要緊。只要能維持生活秩序。

家庭聚會時,她在衛生間流產了。

爲了不驚擾家人,她堅決否決了菲比陪她去醫院的要求,一屁股回到飯桌前坐下,端起酒杯一口悶。

爲了把姐姐送去醫院,鍋多的數不清的菲比,乾脆就把流產認領了。

克萊爾所謂順從主流的價值觀 “She's fine, she is absolutely fine.”甚至不如性感教父一句“I am fucking lonely!”來得自然和真實。但她是生活餐桌上合格的賓客,用應有的規則與禮貌來避重就輕。

成年人的內心世界在這部劇裏被剖析的一覽無餘。你看到生活的真面目,但你無力改變什麼,你只好隨波逐流,這是克萊爾的悲劇,也是每個活在表面之人的悲劇。

她們各有各的喪,共通點就是在以各自的方式逃避現實。但還好但喪的內核是鼓勵你接受自己的脆弱和不堪。

這將是個愛情故事

第二季的開場,菲比擦去滿臉血跡,微笑面對攝像機,將第四面牆打破,做出保證:

“這將是個愛情故事。”

於是你知道,“牆”那邊的那位朋友又回來了,準備好毫無保留地向我們分享她滑稽的人生。

如果說《倫敦生活》第一季的主題是認識自我,那麼第二季的主題,是找到自己。

上一季完全和窩囊的父親,造作的繼母,冷談的姐姐以及猥瑣的姐夫失去聯繫後,女主因爲父親即將舉行的新婚禮被再次捲入了一場慘不忍睹的家庭聚餐之中。

令人意外的是,曾經放浪荒誕的菲比變得很安分,她試圖戒酒,拒絕約炮,不再無休止的想念死去的好友,不再糾結於姐夫的侵犯和姐姐的誤會。

父親問她爲什麼變了,她說只是覺得很多事沒有那麼重要了,it doesn’t matter 。感覺悲涼之餘又理所應當。

她身邊的性感神父,是這一季的耀眼男主。他喝酒、抽菸、聽搖滾一樣不少,插科打諢起來與菲比不相上下。

後來,菲比發現自己愛上了他,她問神父,如果你遇到喜歡的人怎麼辦?神父說,我會和她聊天喝酒,送她聖經。這些神父都對她做過。

她在教堂懺悔時,神父一聲‘kneel’跪下,成爲本季最動聽的情話。

當女主跪下後,他看到她毫無保留的坦誠,同時他也跪下了。好像是在說:“來,讓我陪你進入這個令人失望的世界”。對於我們這些凡人來講,這纔是“上帝顯靈”的瞬間呀。

神父的出現使菲比的生活發生了質變。最終,神父還是選擇了信仰。在最後一幕中,菲比搖着頭,離開了鏡頭,最後一次打破了第四堵牆。爆哭!

愛情只是她找到自己的一種方式,她開始在一段感情中成長,從緊繃的,退縮的,害怕慾望的狀態,逐漸轉化到去體會、接納和平衡。

她開始和現實和解,和解的方式不再像第一季那樣以自毀的方式逃避現實。

對每個人來說,生活中必將會面對分離、恐懼、拒絕、冷漠、粗暴、忽視與一切的不盡如人意,《倫敦生活》展示全新的女性自我相處的方式

她們滿身缺點,無法成爲‘解決一切問題’大女主,她們也不需要完美童話。她們知道,生活如此,我會心碎,但我不再崩潰。一邊罵着草泥馬的生活,一邊爲生活舉杯。我接受並繼續攜帶着我的不完美,坦然地活着。

劇中的女loser是現實中的贏家

劇中的女loser是現實的贏家,女主菲比也是這部劇的編劇,憑藉此劇她獲得了英國電視學院獎喜劇類女主角。

《倫敦生活》帶有很強的個人屬性。全劇故事的靈感源於,一次被朋友逼迫的十分鐘脫口秀表演中。

這次又黃又暴力的表演意外獲得成功之後,她又把脫口秀改編成了舞臺劇在愛丁堡進行公演,並最終登上了倫敦的舞臺。

她的成長經歷和劇中的女主很相似,她本人也曾度過一段糟糕的生活。她8歲時就想要當演員,17歲時進入皇家戲劇學院。

她在學習過程中,慢慢意識到自己並不會表演,極度缺乏自信,很想要取悅別人。

從學校畢業後,她待業了兩年,沒錢,亂竄,意志消沉,還憤世嫉俗。隨着年齡的增大,她擔心自己失去性吸引力。她在《倫敦生活》中也有着相似的擔憂。

正是她在現實中有過很多失敗、自我否定、墮落的時刻,菲比的《倫敦生活》纔會充滿了那些喪喪的陰暗,這部劇才能穩、狠、準的戳中了千禧一代的迷茫和脆弱

菲比說,“在生而爲女人的榮光之中,必定暗藏着一些陰暗的困難.”

勇敢正視女性的脆弱和敏感,菲比對兩性、對友誼、對家庭的反思和探索,使她成爲當下備受矚目的女性編劇之一。

我們等待第二季《倫敦生活》迴歸期間,菲比還交出了另一份閃閃亮的成績單:橫掃各大獎的《殺死伊芙》。

故事講述的是,英國軍情五處的情報人員Eve與一個心理變態的年輕女殺手Villanelle之間詭異的羅曼故事。

《殺死伊芙》海報

原著小說裏,Villanelle 和Eve年齡都在接近30歲, 菲比大膽地進行了改寫:邪惡的Villanelle 是20出頭的美少女,老辣的Eve是一個40+的中年女性。

二月份《紐約時報》的採訪裏,作者這麼形容她:“ Waller-Bridge小姐就像一個‘一人樂隊’,她總是從身體裏發出一些奇怪的、全新的音效。”

菲比的聲音

這部劇中,菲比除了嘲諷自己外,還嘲諷婚姻、嘲諷父權、嘲諷女權、嘲諷當代藝術。《倫敦生活》和HBO出品的美劇《都市女孩》相似,兩部片子都具有鮮明的女權色彩,同樣由年少成名的女星編寫並演出。

但二者卻有着諸多不同。同樣是想探討今天這個時代女性身份的焦慮,《都市女孩》選擇的方式是大聲訴說。

相比之下,《倫敦生活》更側重的是生活中的那些沉默。這些沉默可能是被動的壓迫,也可能是主動的逃避。

劇裏菲比的爸爸幫她和姐姐報名參加一個“女權”訓練營。訓練的內容要求學員們不講一句話,只是冥想和勞作。

菲比代表的女性或許不可能成爲“一個時代的聲音”,但也要努力變成“時代的一個聲音”,當然她也尊重每個人保持沉默的權力。

YOU MAY ALSO LIKE

- 內容原創,圖片來自網絡,轉載請聯繫公衆號 -

責任編輯:陳泰山 / 編輯:Nin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