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说到目前艺术毕业生基数庞大,真正可以在毕业之初崭露头角的艺术新人却寥寥无几的问题矛盾时,许钦松也建议青年艺术家首先应该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他举了曾经一个专业院校的艺术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开了一家自己的蛋糕店,将自己艺术所学融汇在蛋糕创作之中,在获得经济上的成功之后继续自己追求艺术创作理想的例子,希望青年艺术家们不要一开始只以所谓成功为最终导向,更需要的是遵循着自己追求艺术的初心,埋头坚持,等待最合适的机会最终到来。坚持,似乎是几位艺术圈前辈们对青年艺术家群体共同寄予的期待,就业环境难、行业竞争大、艺术理想与生存现实的矛盾是每一位走出校园的艺术学子们共同面临的问题,艺术不是一个“快餐式”行业,不会立即看到成功。

春暖大地,万物复苏。一批学有所成满怀热情的艺术毕业生们即将走出校园,踏入他们梦寐已久的艺术行业。对于这些艺术“新生儿”来说,如何在人生的交汇点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当下的艺术环境给予了他们怎样的新机会和新挑战?今天,我们和几位在艺术圈打拼多年的艺术人们聊了聊,听听他们年轻时的故事和他们对年轻人的建议。

他山之石,会让艺术锦上添花

如何找寻个人的艺术风格成了面临毕业的许多艺术生们彷徨不解的难题。艺术家许峰目前以兔子为题材创作出一系列极具风格的作品,传达着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温暖的情怀。但许峰早期的创作风格以刻画人性扭曲与挣扎的批判现实主义为方向,是一个“愤青”。谈到个人现在风格的形成,许峰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摸索,在经历了娶妻生子后,孩子清澈无邪的美好才激发他逐渐形成现在传达美好传达爱的创作风格。许峰希望人们可以从他的画中看到自己,他认为青年艺术家们不要急于确定自己的某一种风格,多去体验和感受生活,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极致,机会自然会找到自己。

艺术毕业何去何从?专属就业指南在这里

许峰作品《疫》

许峰2009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回忆起自己在艺术行业取得的第一份成绩,2010年第一次卖掉了参展的四幅作品给了许峰很大的鼓励和动力。“我觉得目前的艺术环境还是比较宽松自由的。当然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艺术生态会短暂停滞放缓,但我觉得这对艺术创作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以静下心来安心创作,机会永远都在,主要是自己是否准备充分,接得住这个机会。”谈到目前青年艺术家的生存状况,许峰认为不断攀升的生存压力和无处不在的诱惑是现在青年艺术家们普遍遇到的问题。但焦虑无效,青年艺术家们需要培养自己通过艺术的方式化解掉生活问题的能力,把问题变成艺术的养分和素材,有问题有困惑才有艺术。创作自由和生活无忧在许峰看来是每个青年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在目前自媒体盛行的时代,每个艺术家都是一个独立品牌,善于利用网络推动自己的艺术理念,从生活的各方面汲取养分,向非艺术领域的各行精英学习,都是目前青年艺术家们学习成长的动力来源。青年艺术家需要抱着在艺术上打长久战的准备,先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稳定下来,艺术上不忘初心,把自己能做到的做到最好。

艺术毕业何去何从?专属就业指南在这里

艺术家 许峰

“职业精神”是每个青年艺术家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毕业即失业”是当下许多艺术专业学生面临的最大困境,致力于推广青年艺术家的活动平台“青年艺术100”总监彭玮在毕业之初也面临着同样的迷茫,在798一家画廊工作了两年之后,彭玮才意识到艺术管理是门实践的学科,需要掌握扎实的艺术史知识的同时还要有实操的能力,返回研读研究生期间逐步厘清认识,参与筹备青年艺术100至今。在彭玮看来,对未来前途的迷茫和对真实艺术市场的无知是艺术院校毕业生们的常态,青年艺术家们无需对此太过焦虑。

当前环境为青年艺术家们提供了许多新机遇,但选择多样化的同时也让许多艺术毕业生们变得浮躁。“艺术家群体机会太多,但在我看来大多数都是无效机会,因为很多人总是处于“没有准备好”的状态,而这一点他们本身既不想承认又不想面对。”对规则的敬畏缺失在彭玮看来是目前青年艺术家们迫切需要纠正的观念。许多青年艺术家被艺术所谓“自由”外衣蒙蔽了内心,还没有系统了解艺术市场及其规则,这是当下艺术教育和青年艺术家群体共同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处境,另一方面不能更好的吸收外来因素。针对青年艺术家群体,打好自身基础和具备职业精神才是应对各类挑战的硬武器,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各方面的综合原因造就而成。青年艺术家们不要因为艺术为自己披上“自由放任”的外衣,遵循行业规律,积蓄自己的实力,踏踏实实做艺术,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必然能抓得住。

针对青年艺术家毕业后选择平台和机构的问题,彭玮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认为选择应该是双向的,不是机构单方面选择了自己就要加入:“要分析这个机构背景,代理哪种类型艺术家,做过哪些重要展览,合作过哪些策展人,参加过哪些博览会,与学术机构的关系如何,与外界沟通如何,自己如若加入,之于这个环境和其他艺术家之间,都是何种关系。影响未来双方合作的因素很多,尽可能全面周到的考虑到将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合作年限,做好各阶段的规划等。”

艺术毕业何去何从?专属就业指南在这里

青年艺术100总监 彭玮

“许配”给了艺术 就要不忘初心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广东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许钦松也很关注对青年艺术家们的扶持成长,他创办的“许钦松创作奖”旨在为青年学莘们进入专业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敲门砖,目前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谈到最初创办这个奖项的初衷,许钦松也是看到了许多艺术毕业生们走出了校门,就和艺术说了再见的现状,希望能为优秀的艺术人才们提供更多机会和支持。但说到目前艺术毕业生基数庞大,真正可以在毕业之初崭露头角的艺术新人却寥寥无几的问题矛盾时,许钦松也建议青年艺术家首先应该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他举了曾经一个专业院校的艺术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开了一家自己的蛋糕店,将自己艺术所学融汇在蛋糕创作之中,在获得经济上的成功之后继续自己追求艺术创作理想的例子,希望青年艺术家们不要一开始只以所谓成功为最终导向,更需要的是遵循着自己追求艺术的初心,埋头坚持,等待最合适的机会最终到来。

艺术毕业何去何从?专属就业指南在这里

许钦松作品《春风化雨》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头部艺术家们“一统天下”的收藏市场,许钦松认为青年艺术家们现在更需要认清现实,填补一些大众市场的需求缺口。目前青年艺术家群体缺少机会一部分原因也来自于大众普遍审美有待提高的问题,青年艺术家们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找寻到目前合适自己的定位,这不仅仅是青年艺术家摆脱困境的方式之一,也是推动我们社会艺术认同感前进的一股新力量。在国际艺术舞台中的交流中,许钦松也希望当下的青年艺术家群体可以肩负起更重要的责任,带着中国艺术家的身份,把中华文化和家国情怀发扬光大。“既然你的整个人生已经许配给了艺术,就要义无反顾、不忘初心,不要被眼前的绊脚石迷失了方向,坚持下去,就会看到成功在前方向你招手。”是许钦松送给青年艺术家们最大的期待。

艺术毕业何去何从?专属就业指南在这里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广东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许钦松

坚持,似乎是几位艺术圈前辈们对青年艺术家群体共同寄予的期待,就业环境难、行业竞争大、艺术理想与生存现实的矛盾是每一位走出校园的艺术学子们共同面临的问题,艺术不是一个“快餐式”行业,不会立即看到成功。每一位在艺术行业获得成绩的艺术人都在机会降临前埋头积蓄。这是一个人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时代,但如何能突出重围,找到适合自己的实现路径,也是留给每一位青年艺术家的思考。艺术行业像一个巨大的漏斗,愿每一位怀揣艺术追求的青年艺术家都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这条路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但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奔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