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說到目前藝術畢業生基數龐大,真正可以在畢業之初嶄露頭角的藝術新人卻寥寥無幾的問題矛盾時,許欽松也建議青年藝術家首先應該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他舉了曾經一個專業院校的藝術畢業生畢業後選擇開了一家自己的蛋糕店,將自己藝術所學融匯在蛋糕創作之中,在獲得經濟上的成功之後繼續自己追求藝術創作理想的例子,希望青年藝術家們不要一開始只以所謂成功爲最終導向,更需要的是遵循着自己追求藝術的初心,埋頭堅持,等待最合適的機會最終到來。堅持,似乎是幾位藝術圈前輩們對青年藝術家羣體共同寄予的期待,就業環境難、行業競爭大、藝術理想與生存現實的矛盾是每一位走出校園的藝術學子們共同面臨的問題,藝術不是一個“快餐式”行業,不會立即看到成功。

春暖大地,萬物復甦。一批學有所成滿懷熱情的藝術畢業生們即將走出校園,踏入他們夢寐已久的藝術行業。對於這些藝術“新生兒”來說,如何在人生的交匯點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當下的藝術環境給予了他們怎樣的新機會和新挑戰?今天,我們和幾位在藝術圈打拼多年的藝術人們聊了聊,聽聽他們年輕時的故事和他們對年輕人的建議。

他山之石,會讓藝術錦上添花

如何找尋個人的藝術風格成了面臨畢業的許多藝術生們彷徨不解的難題。藝術家許峯目前以兔子爲題材創作出一系列極具風格的作品,傳達着他對生活的觀察和溫暖的情懷。但許峯早期的創作風格以刻畫人性扭曲與掙扎的批判現實主義爲方向,是一個“憤青”。談到個人現在風格的形成,許峯也是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摸索,在經歷了娶妻生子後,孩子清澈無邪的美好才激發他逐漸形成現在傳達美好傳達愛的創作風格。許峯希望人們可以從他的畫中看到自己,他認爲青年藝術家們不要急於確定自己的某一種風格,多去體驗和感受生活,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極致,機會自然會找到自己。

藝術畢業何去何從?專屬就業指南在這裏

許峯作品《疫》

許峯2009年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回憶起自己在藝術行業取得的第一份成績,2010年第一次賣掉了參展的四幅作品給了許峯很大的鼓勵和動力。“我覺得目前的藝術環境還是比較寬鬆自由的。當然今年因爲疫情的原因,藝術生態會短暫停滯放緩,但我覺得這對藝術創作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以靜下心來安心創作,機會永遠都在,主要是自己是否準備充分,接得住這個機會。”談到目前青年藝術家的生存狀況,許峯認爲不斷攀升的生存壓力和無處不在的誘惑是現在青年藝術家們普遍遇到的問題。但焦慮無效,青年藝術家們需要培養自己通過藝術的方式化解掉生活問題的能力,把問題變成藝術的養分和素材,有問題有困惑纔有藝術。創作自由和生活無憂在許峯看來是每個青年藝術家追求的終極目標,在目前自媒體盛行的時代,每個藝術家都是一個獨立品牌,善於利用網絡推動自己的藝術理念,從生活的各方面汲取養分,向非藝術領域的各行精英學習,都是目前青年藝術家們學習成長的動力來源。青年藝術家需要抱着在藝術上打長久戰的準備,先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穩定下來,藝術上不忘初心,把自己能做到的做到最好。

藝術畢業何去何從?專屬就業指南在這裏

藝術家 許峯

“職業精神”是每個青年藝術家都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

“畢業即失業”是當下許多藝術專業學生面臨的最大困境,致力於推廣青年藝術家的活動平臺“青年藝術100”總監彭瑋在畢業之初也面臨着同樣的迷茫,在798一家畫廊工作了兩年之後,彭瑋才意識到藝術管理是門實踐的學科,需要掌握紮實的藝術史知識的同時還要有實操的能力,返回研讀研究生期間逐步釐清認識,參與籌備青年藝術100至今。在彭瑋看來,對未來前途的迷茫和對真實藝術市場的無知是藝術院校畢業生們的常態,青年藝術家們無需對此太過焦慮。

當前環境爲青年藝術家們提供了許多新機遇,但選擇多樣化的同時也讓許多藝術畢業生們變得浮躁。“藝術家羣體機會太多,但在我看來大多數都是無效機會,因爲很多人總是處於“沒有準備好”的狀態,而這一點他們本身既不想承認又不想面對。”對規則的敬畏缺失在彭瑋看來是目前青年藝術家們迫切需要糾正的觀念。許多青年藝術家被藝術所謂“自由”外衣矇蔽了內心,還沒有系統瞭解藝術市場及其規則,這是當下藝術教育和青年藝術家羣體共同存在的問題:一方面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處境,另一方面不能更好的吸收外來因素。針對青年藝術家羣體,打好自身基礎和具備職業精神纔是應對各類挑戰的硬武器,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各方面的綜合原因造就而成。青年藝術家們不要因爲藝術爲自己披上“自由放任”的外衣,遵循行業規律,積蓄自己的實力,踏踏實實做藝術,在機會來臨的時候必然能抓得住。

針對青年藝術家畢業後選擇平臺和機構的問題,彭瑋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她認爲選擇應該是雙向的,不是機構單方面選擇了自己就要加入:“要分析這個機構背景,代理哪種類型藝術家,做過哪些重要展覽,合作過哪些策展人,參加過哪些博覽會,與學術機構的關係如何,與外界溝通如何,自己如若加入,之於這個環境和其他藝術家之間,都是何種關係。影響未來雙方合作的因素很多,儘可能全面周到的考慮到將來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包括合作年限,做好各階段的規劃等。”

藝術畢業何去何從?專屬就業指南在這裏

青年藝術100總監 彭瑋

“許配”給了藝術 就要不忘初心

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廣東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許欽松也很關注對青年藝術家們的扶持成長,他創辦的“許欽松創作獎”旨在爲青年學莘們進入專業領域提供強有力的敲門磚,目前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談到最初創辦這個獎項的初衷,許欽松也是看到了許多藝術畢業生們走出了校門,就和藝術說了再見的現狀,希望能爲優秀的藝術人才們提供更多機會和支持。但說到目前藝術畢業生基數龐大,真正可以在畢業之初嶄露頭角的藝術新人卻寥寥無幾的問題矛盾時,許欽松也建議青年藝術家首先應該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他舉了曾經一個專業院校的藝術畢業生畢業後選擇開了一家自己的蛋糕店,將自己藝術所學融匯在蛋糕創作之中,在獲得經濟上的成功之後繼續自己追求藝術創作理想的例子,希望青年藝術家們不要一開始只以所謂成功爲最終導向,更需要的是遵循着自己追求藝術的初心,埋頭堅持,等待最合適的機會最終到來。

藝術畢業何去何從?專屬就業指南在這裏

許欽松作品《春風化雨》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頭部藝術家們“一統天下”的收藏市場,許欽松認爲青年藝術家們現在更需要認清現實,填補一些大衆市場的需求缺口。目前青年藝術家羣體缺少機會一部分原因也來自於大衆普遍審美有待提高的問題,青年藝術家們需要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找尋到目前合適自己的定位,這不僅僅是青年藝術家擺脫困境的方式之一,也是推動我們社會藝術認同感前進的一股新力量。在國際藝術舞臺中的交流中,許欽松也希望當下的青年藝術家羣體可以肩負起更重要的責任,帶着中國藝術家的身份,把中華文化和家國情懷發揚光大。“既然你的整個人生已經許配給了藝術,就要義無反顧、不忘初心,不要被眼前的絆腳石迷失了方向,堅持下去,就會看到成功在前方向你招手。”是許欽松送給青年藝術家們最大的期待。

藝術畢業何去何從?專屬就業指南在這裏

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廣東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許欽松

堅持,似乎是幾位藝術圈前輩們對青年藝術家羣體共同寄予的期待,就業環境難、行業競爭大、藝術理想與生存現實的矛盾是每一位走出校園的藝術學子們共同面臨的問題,藝術不是一個“快餐式”行業,不會立即看到成功。每一位在藝術行業獲得成績的藝術人都在機會降臨前埋頭積蓄。這是一個人人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時代,但如何能突出重圍,找到適合自己的實現路徑,也是留給每一位青年藝術家的思考。藝術行業像一個巨大的漏斗,願每一位懷揣藝術追求的青年藝術家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條路,這條路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但每個人都必須努力奔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