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走,去金陵圖書館喫食堂!

對我來說,食堂,是檢驗一個地方是否值得留念的第一要素。

在喫完廣電食堂、華爲食堂、省人醫食堂,並流連於各高校食堂的我,感覺嘴被養刁了。

河西沒有好喫的外賣(至少很少出現想點第二次的),公司樓下的不予評價,所以我的美食雷達就自動搜索到了河西樂山路的金陵圖書館。

在別的圖書館尚且能安心看書,但是,到了金陵圖書館,11點就奔赴一樓食堂,這是金圖人的默契。

所以長期駐紮金圖的人會發現,平常感覺看書的人不多,怎麼一到飯點就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了呢?

/ 喫飯五分鐘,排隊半小時/

工作日的10點58到達現場,就已是這般模樣,隊伍從食堂門口延伸到了少兒閱讀區。

往裏瞄了一眼,大概60多平米的樣子,很難想象一會是什麼樣的場景。

用這兒的人一句話說,不早點來,就是「喫飯五分鐘,排隊半小時」。

等待是焦急的,“怎麼還沒開門,我早上喫了一個燒餅就等着喫這兒的糖排骨,餓死的嘮”,11點08分,一位燙頭的老阿姨開始嘀咕。

11點10分,食堂內開燈,食堂外準備衝刺。

可能因爲在圖書館,自帶沉靜效果,見不着在別處等候的聒噪慌忙,在場的各位彷彿都開啓了靜音模式。

雖葷素各一個打菜處,沒有特別安排職工窗口,但上方的「圖書館員工優先就餐」幾個大字,倒是被遵守得很好。

70多歲的李大爺孤身一人,兒女都在國外定了居,一年纔回來幾次,他就每天都掐着點來圖書館喫午飯。

“我家就住在這附近,走一下十幾分鍾,我一個人也懶得開火,就走過來喫也當鍛鍊鍛鍊身體。”

去金陵圖書館喫食堂,是很多人祕而不宣的事情。

/ 懷疑我媽在後廚/

窗口的大哥是急性子,看着後面黑壓壓的隊伍就會在你猶豫時,用氣場碾壓你。

好在他們用勺子舀菜時,從不手抖,每一樣菜的分量都很足。

天的菜品都會用馬克筆寫在小黑板上,一葷三素,自動幫你配成套餐。

雪菜炒雞肫單點6塊,套餐10塊;烤鴨單點13塊,套餐也13塊;最搶手的是18元套餐系列:糖醋仔排、毛豆燒雞、梅乾菜燒肉......

沒有博人眼球的黑暗料理,全是家常菜的設置。

小菜種類也齊全,豆芽、韭菜、萵筍、平菇、大白蘿蔔、土豆、青菜,差不多這個時節在家裏喫的,這邊都有。

唯一讓我覺得異常的,可能還是屬那一碗飄着香菜味兒的芹菜葉蛋湯。

四菜一湯,營養均衡,甚至讓人懷疑後廚是不是隱藏着親媽。

/ 菜也不可貌相/

我和攝影師屬於能喫型選手,兩人怒點兩份套餐,外加一份梅乾菜燒肉。

葷菜一團黑乎乎,看起來像你愛放醬油的老媽燒出的菜品。但當你嘗上一口,嗯~愛上了。

糖醋仔排,可以說是金陵圖書館食堂的扛把子單品了。

切成小塊的仔排,被炸得金黃,相比常見的醬黑色,這裏的糖醋排骨是呈焦糖色的。

可能是出鍋還是熱乎的的緣故,油略多,與糖漿上下分層。單喫稍顯油膩,但是甜蜜度又是最佳的。

應該是大廚作品,收汁的時間恰到好處,湯汁的酸甜味平衡度堪稱完美。酥嫩鮮香的口感,也難怪一會就售罄了。

土豆燒牛肉從外觀上看,和糖醋排骨相似度達到了90%,可以說是傻傻分不清楚系列了。

在這裏,單點16塊,套餐價22就能get一大勺,牛肉量與土豆量相當。

想起了公司樓下的食堂,一年多了從沒見燒過牛肉,就想抱緊金圖食堂的大腿。

五花肉與梅乾菜的搭配,是秋冬討喜的葷菜。看起來油油膩膩,喫起來格外下飯。

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搭配上鹹香的梅乾菜,再喫上一口米飯,滿足感爆棚。

不愛喫肉的攝影師一口氣喫下五塊肉,大呼過癮!

大白蘿蔔與土豆,只能根據大小個兒區分。

在土豆的香糯和白蘿蔔的水潤多汁中隨意切換,是要過冬的感覺了。

平菇炒青菜,從沒見過這樣的搭配。

滿滿一勺,彷彿能聽見你媽在旁邊嘀咕,要多喫青菜!

色香味雖不俱全,但還是要給金圖食堂打高分。起碼能在精神旅行的同時,也順帶着給味蕾一份慰藉。

在金圖食堂用餐的,都很有自律性。

收拾碗筷的阿姨基本不用看着,殘羹剩飯大家都跟着指示分類,省去了不少事。

一起拼桌的人,偶爾也能和你分享一下最近看的書單,沒有比這更棒的事了。

挑本喜歡的書,中午蹭個食堂,在金陵圖書館,我可以虛度一天的好時光。

攝影 / 西宇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直接點擊,閱讀更多

800萬南京人|上帝視角看南京| 戀愛 |喫貨

御道街|五臺山| 柳洲東路

寧海路| 小上海 | 北京西路的秋

南京2000|1997| 1998 | 民國故事

|麪條|鴨血粉絲|鍋貼| 餛飩

南京高校| 江寧大學城|南理工|三江| 南大

河西生存指南|南京歧視地圖 |江蘇歧視地圖

關注南京人的生活 | 陪你喫逛喫逛

都在這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