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革染色中如何把染料使用好,其最重要的前提是首先要了解染料。我們需要知道商品染料中究竟含有哪些組分,這對於順利達成染色目標、提高染色技能都是頗爲有益的。下面本文將簡要地闡述染料的組份知識。

一,染料的物質組份

染料的物質組份是指商品染料中含有哪些不同性質的物質種類。一般可以區分爲以下五類物質。

1. 染料體:就是能夠起到染色作用的顏色類物質。

2.半染料體:就是低分子的染料副產物,是染料的合成反應中未反應到徹底程度的那部分產物。有機合成的特點是不具有 100%的轉化率,當合成反應按生產工藝終止時,總會有或多或少的反應未進行到徹底的程度。

3.無機鹽:染料生產中的化學反應會生成無機鹽,多數是硫酸鈉,也有部分工藝是生成氯化鈉。鹽析處理時也會加入無機鹽。調整染料力份時也往往加入硫酸鈉。

4.助劑:爲保證染料的良好使用性能和質量穩定性而添加的材料,如力份調節劑、表面活性劑、助溶劑、分散劑等。比如在皮革專用染料中,用硫酸鈉做力份調節劑,淺淡色調的添加分散劑。在酸性染料中,用硫酸鈉做力份調節劑,溶解性差的可能添加純鹼,淺淡色調的添加分散劑。在直接染料中,用硫酸鈉做力份調節劑,溶解性差的染料添加純鹼,很差的再添加磷酸氫二鈉,勻染性差的添加分散劑。

5.雜質:即原材料中含有的雜質和生產過程中帶入的雜質以及未參與反應的原料單體等。

二,染料的顏色組份

染料的顏色組份是指商品染料中含有哪些不同色調的顏色種類。這些顏色按照其在染料生產中的作用性質不同,可以分爲以下三類。

1.顏色組份的作用性質分類

主體色:

就是商品染料中佔據主要份量的顏色。主體色決定了一個商品染料的色調, 它一般由 1~2 種顏色組成。

雜色:

就是在成品染料中不希望含有的顏色,它們的存在會降低主體色的染色效果, 比如某個桃紅染料中含有的微量黃色。雜色多數是原材料中的雜質單體在合成反應時生成的雜顏色,也有少數是主體色染料的同分異構體。

校準色:

就是皮革染料“標準化”時(使成品染料達到“企業標準品”的質量。皮革染料只有企業標準,不像紡織染料有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調整色調和色光而添加的校色用染料。

就某個染料產品而言,在各個生產批次時使用校準色的情況也不一定相同, 可能有時候不需用,可能有時候用同一種顏色但用量佔比不同,還可能有時候使用的顏色種類也變得不同了。

從使用校準色的具體情況最能看出染料生產企業的品控水平和產品質量的穩定性程度。不使用校準色當然是最好的,每批次使用的校準色(色調色光和用量)都差不多的也是比較好的;如果使用的校準色在各批次間明顯地變來變去的話,那就是比較差的了。

2.單色染料與拼色染料

單色染料:

就是顏色組份中只含有一種顏色的染料。某些染料商把通過化學合成而製得的商品染料說成是“單色染料”,這是不對的,有忽悠人的嫌疑。

拼色染料:

就是顏色組份中含有兩種以上顏色的染料,可以區分爲雙組份染料、三組份染料和多組份染料。

雙組份染料:

就是顏色組份中含有 2 個顏色的染料。

三組份染料:

就是顏色組份中含有 3 個顏色的染料。

多組份染料:

就是顏色組份中含有 4 個以上顏色的染料。

均一組份染料:

就是顏色組份中的幾個顏色以完全均勻的狀態複合在一起而呈現出近似單色染料的效果。

均一染料一般是由兩、三個顏色和分散劑、穩定劑等在充分溶解的狀態下徹底混合均勻,再經噴霧乾燥而製成染料粉。

關於多組份染料定義的補充說明:

我們知道中國傳統概數中的“多”是指“三個以上”,所謂“三人爲衆”嘛,衆多。那爲啥還要把多組份染料定義爲含有“4 個以上”顏色組份而不是“3 個以上”呢? 原因有三,其一是更細的“細分法”容易清楚的說明不同組份的染料間的差異; 其二,在真正嚴格控制色光標準的要求下,三組份染料是最常見的情況,個 人認爲有必要單列出來。其三是三組份染料的染色效果一般比四組份、五組 份的明顯較好,而四組份與五組份的染色效果是差不多的,一般都比較差。

3.顏色的組份與染色效果的關係

單色染料:

染色很均勻,不會色花,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很容易達成預想的顏色目標。

均一組份染料:

染色效果與單色染料差不多,顏色均勻性也是挺好的。只要組份顏色間的相容性不是太差、滲透性差異不是太大,基本不會產生色花問題,即使偶爾產生了色花也是比較輕的。

雙組份染料:

組份中的 2 個顏色可以劃分爲以下三種關係:近似色,遠似色,衝突色(互補色+近似互補色)比如在紅色、橘紅、橙色、橘黃、黃色、黃綠色、綠色、藍綠色七個顏色裏,紅色與橘紅色或橙色是近似色,紅色與橘黃色或黃色是遠似色,紅色與黃綠色或綠色或藍綠色是衝突色。

近似色的雙組份染料,由於色相差異小,所以勻染性較好,即使產生了色花也不會怎麼明顯。如果這兩個組份的上染同步性和耐光性都接近的話,那就和單色染料的染色效果差不多了。

遠似色的雙組份染料,由於色相差異較大,勻染性一般不會有多好。如果兩個組份的上染同步性和色牢度匹配得不好的話,是比較容易產生色花問題的。 衝突色的雙組份染料,由於色相互補或近似互補,勻染性往往較差。如果兩個組份的上染同步性和色牢度匹配得不好的話,很容易產生色花問題。因此,衝突色的雙組份要特別謹慎,一則儘量向“近似互補色”靠近,避免佔比小的那個顏色的佔比太小!二則儘量做到兩個組份的各項性能相一致。

三組份染料:

三個組份的上染同步性和色牢度匹配得不好的話,很容易產生色花問題。因此,衝突色的雙組份要特別謹慎,一則儘量向“近似互補色”靠近,避免佔比小的那個顏色的佔比太小!二則儘量做到兩個組份的各項性能相一致。 三組份染料: 三組份染料的情況比雙組份染料複雜,既要考慮三種顏色中的任意兩個間的相互關係,又要考慮三種顏色的整體關係。

其中任意兩個顏色間的關係,按雙組份染料的道理來做分析,是近似色、遠似色還是衝突色?而三種顏色的整體關係,首先取決於其中任意兩個顏色間最差的那種關係,先看是否存在衝突色關係,若無則看是否存在遠似色關係;其次取決於佔比大的兩個顏色間的關係。這兩個因素共同作用決定了三組份染料的染色效果。 比如某著名品牌的一個三組份深棕色染料,佔比最多的顏色是淺棕色,其次是綠藍光的黑色,最少的是棗紅色。首先,其中的淺棕色與棗紅色是衝突色關係;其次,淺棕色與黑色是遠似色關係。這種配伍關係從根源上就決定了這個復配染料不會有優秀的染色效果,如果再存在這三支染料滲透性差異大的情況的話,那麼這個復配染料的染色性能會是比較差的。而實際情況是其中的棗紅色組份的滲透性明顯差於淺棕色和黑色,染色粒面革時常常表現出皮心、粒面、肉面三者的顏色差異較大,與高檔革的“三同色”要求相去甚遠。

多組份染料:

多組份染料的情況又比三組份染料複雜多了,這裏就不去展開解釋了,大概記着下面的這個結論就行了:多組份染料的染色效果大多數都不好,穩妥的做法是能夠不用就不用。

半染料和雜色染料含量的多少、校準色染料選用的科學性、組份顏色間關係的合理性程度等,這些因素明顯地決定着商品染料的鮮豔度、勻染性、色牢度等應用效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