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叔说红楼梦》第120期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写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诗,浓缩了儒家思想的精华:“仁”。

什么是“仁”呢?

子贡曾经问过孔夫子这个问题,孔夫子对此的回答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我看来,这句话和“世事洞明皆学问”有异曲同工之妙。你如果想做好世事,就必须让你的工具(学问)更有锋芒。

而樊迟也曾经问孔夫子什么是“仁”,孔夫子的回答是:“爱人”。

在我看来,“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真心爱人的仁者,才是真的做到了人情练达。

那在“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这两方面,《红楼梦》中的谁做得最好呢?

在我看来,宝钗在这两方面做得最好。

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红楼梦》第56回写道,探春去赖大家,和他女儿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她们家有一个小小的园子,除掉她们种来戴的花,种来吃的笋菜和养来吃的鱼虾之外,园子的其它东西都承包给别人了,一年能收到租金二百多两银子。从那天开始,探春开始意识到,原来哪怕是一个破荷叶和一根枯草根,都是值钱的。

对此,宝钗笑着说,原以为探春她们看过朱熹(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的《不自弃文》后,都会知道一切的东西均值钱,没想到她们竟然不懂这当中的学问。

对此,探春笑着说,虽然看过,但当中不过是一些勉励人和自勉的话,感觉内容都很虚(类似今天的鸡汤),看起来没办法落到实处。

宝钗马上纠正了探春的这一观念,说朱夫子的《不自弃文》,句句都有料,都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篇文章中提到,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

李纨听宝钗这么一说,便笑着说:“叫了人家来,不说正事,且你们对讲学问。”

宝钗回答说:“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从宝钗的回答可以看出,她深谙“世事洞明皆学问”,宝钗于是配合探春把大观园承包出去了。

在这方面,连贾家最有管家学问的探春都不如她,可见宝钗身上的儒家学问确实高人一筹。

除了在“世事洞明皆学问”做得很好,宝钗在“人情练达即文章”方面做得更是出色。

在这方面,脂砚斋给予了宝钗高度的评价,说她:“认的真,用的当,责的专,等的厚,是善知人者”,这不正说明了宝钗在“人情练达即文章”做得相当出彩吗?那她具体是如何做的呢?

在《红楼梦》第56回写道,对于探春在大观园实行承包制,宝钗的看法是:

这样一来,一年可以收到四百两银子,两年就可以收到八百两银子。有了八百两银子,可以置办多几间可以用来收租的房子,也可以多添几亩田地。

按理来说,大观园比赖大家的园子大了不止一倍,能收到的租金也要超出四百两银不少子。但是,宝钗认为就按照四百两银子来收就好了。这些负责承包的嬷嬷们,辛苦了一年,也要让她们多赚些银子,帮补帮补家里。

这样一来,这几个嬷嬷手头宽裕了,园子里的花草树木,因为得到精心照料、每年都可以生长繁盛,荣国府也可得到可用之物。

然而,待在大观园里的老嬷嬷有几十个,如果好处全给了承包的那几个嬷嬷,其她嬷嬷必然会抱怨不公。所以,宝钗认为,一年下来,负责承包的嬷嬷也要每人拿出若干贯钱来,大家凑齐,分给园中的其她嬷嬷们。

没份承包的嬷嬷们,虽然因此不用料理这些花草树木,但是她们日夜在园子里当差,一定程度上也帮忙看护了这些花草树木。既然这园子里能产生些利益,在大观园里一年辛苦到头的她们,也是应当能或多或少分到一点的。

对此,大观园里的那几十个不参与承包的嬷嬷们,觉得自己无故就能分钱、怪不好意思的。

宝钗让她们别推辞,并说这是她们应得的。只要这些嬷嬷们日夜辛苦些,别躲懒纵放人吃酒赌钱,大家齐心把大观园搞好,这样管家的人(探春、李纨)就不用为此操心了,嬷嬷们也就对得起这份福利了。

看到宝钗如此体贴人情,这些嬷嬷们都欢声鼎沸地说:“姑娘说的很是。从此姑娘奶奶只管放心,姑娘奶奶这样疼顾我们,我们再要不体上情,天地也不容了。”

由此可以看出,宝钗的人情练达,做得真是厉害。正如这些嬷嬷们所说的,宝钗这么一片真心为自己,如果自己还不懂得感恩,那就真的是天地都不容了。

也正如脂砚斋所说的,宝钗在大观园承包这件事情上,“认的真,用的当,责的专,等的厚,是善知人者”,试问《红楼梦》中又有谁能比宝钗做到更善解人意呢?

有些不了解宝钗、不懂儒家智慧的人,大放厥词说她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

如果宝钗是冷酷无情的人,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她的这一面迟早会暴露出来。

但正因为她不是这样的人,所以哪怕是曾经对宝钗有所误解的黛玉,在意识到宝钗是真心为了自己的病着想,百般劝解自己宽心,又给自己送燕窝滋补身子之后,黛玉最终也承认自己错了,并和宝钗成了关系超好的金兰姐妹。

而心直口快、爱僧分明的史湘云,如果宝钗不是发自真心对她好,以湘云的聪明才智,在经历好几年的相处之后,她难道还看不出来吗?

还有贾家上上下下几百号人,如果宝钗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难道这几百号人都是眼瞎了、和她住在一起好几年了都看不出来吗?

显然是因为宝钗真心对人好,所以大家才都会喜欢她。人情练达,不是靠虚情假意能维持长久的,唯有真心实意建立起的人情,才能维持长久。

综上所述,宝钗的处事为人,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仁”,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宝钗磨砺了自己的“器”,做到了“洞明世事皆学问”;

“仁“,是“爱人”,宝钗用真心实意去爱人,做到了人情练达。

如果宝钗这样都不算做到了“仁”,那怎样才能算做到了“仁”呢?

不懂儒家智慧的人,是读不懂宝钗的。

而越懂儒家智慧的人,则会越懂宝钗!

对于宝钗、儒家思想和《红楼梦》,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