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湖區授予91位教師爲第一層學科帶頭人,552位教師爲第二層次學科帶頭人。西湖教育繼往開來,在找到正確目標和可行路徑的基礎上全力前行。西湖教育官方微信推出“我是學科帶頭人”專欄,帶大家認識西湖優秀教育人才。讓我們一起走進浙江工業大學附屬實驗學校教師孫彩羣。

孫彩羣

浙江工業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教育理念:

教育從心開始!

着眼當下不言將來

孫彩羣老師

孫彩羣,中學思品高級教師,任職浙江工業大學附屬實驗學校,擔任中學思品課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曾獲得西湖區優秀園丁、西湖區優秀教研組長、區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她時刻自勉:做人要將心比心,教育亦是如此。身爲教師經常告訴學生:要有目標,目標有多高你就能走多遠;對自己,她堅持着眼當下,做好現在該做的事纔是工作真正的打開方式。

一、着眼當下,知道應該做什麼

1

着眼一節課,言簡意賅求效率

作爲一個思品老師,她嚴格要求自己,力求在40分鐘內真正給學生一些有用的知識、道理、方法,哪怕心靈雞湯之類的內容也應直擊學生內心,而不拖泥帶水,否則就是浪費時間。在課堂上,她告誡自己不說廢話,要給學生傳遞正能量,每一句話都應當發自內心,每一節課都應當精心準備。言簡意賅是她對自我的要求,只爲要給學生一節原本屬於學生的課。

2

着眼每一天,事無鉅細多觀察

作爲班主任,她每一天按部就班:早上7:10分到教室,看看教室衛生、學生早讀、包乾區打掃,做到一天的開始心中有數;體鍛時間,和學生一起晨跑;中餐管理,感受學生的飯菜味道;眼操監督,拍下學生千姿百態的眼操姿勢從而讓學生看視頻自我改正;每天在教室、操場、包乾區與辦公室之間來回,每天留下上萬個腳印,只爲儘可能多角度關注到學生的點點滴滴;每天寫家校聯繫本和學生交流,每天用QQ班級羣和家長溝通,孩子的就餐、上課、運動以及一對一的交談以圖文的方式呈現,讓家長及時關注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

世有說法“聰明的人不夠勤奮,勤奮的人不聰明”,她說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就是勤奮一點,笨鳥先飛。在不斷觀察中慢慢尋求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措施,有時就是因爲慢一拍使得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學生成了老師眼中永遠的風景。

3

着眼每一問,認真思考勤研究

教育教學中遇到問題是常態,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混過去,是教師不斷成長的關鍵。20多年的教學工作中,她抱着不懂就跟着學的態度,立足課堂多嘗試,從載體教學到小組合作的導學課堂,從導學課堂四步法到五環五化繼而五學五化,課堂教學的每一個變化都讓她有欣喜的感覺;同時她很慶幸有一個非常團結的教研組,凡是遇到問題必會團結一致想辦法解決。

在教育上,與孩子間的代溝逐漸明顯、“拆二代”厭學及務工家庭的教育問題日漸增多,爲了更好的進行家校溝通:不能停留在QQ和微信的留言,她相信打電話不如家訪。雖然有家長工作的複雜性,以及夜訪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難度和危險度,但她依然對班級孩子進行地毯式的家訪,她堅信走進問題纔有揭開問題真相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着眼當下,善於總結促成長

1

積極反思纔會有進步

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教育教學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育教學的反思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能力。在教學中,教案及問題的設計、教學環節的優化、課堂教學的形式都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環節,邊嘗試邊及時總結,提高的不只是寫作水平還有教學水平,教學中的每一份思考和總結都是進步的階梯。

在教學研究方面,她的運用載體、對話教學總結成文獲得教學論文區一等獎;導學課堂的策略獲得省三等獎;關於課堂問題的設計和課堂形式的改變均獲得市一等獎,這些成果都建立在對教學的比較深入的思考上,思考加實踐才能助教師成長。

2

借力團隊才能走更遠

一個人走的快但走不遠,和一個優秀的團隊行走會讓自己走得更遠。無論是區還是校教研團隊,都給了她一個成長的平臺,既有學習的機會更有展示的舞臺:有課堂教學的展示,有教學研究的交流發言等,在不經意間也有一些意外的收穫:她說區第九屆教科研先進,區優秀教研組長,這些成就的獲得離不開團隊的支持和慷慨的幫助。

有人說,這個世界是兩分鐘的世界,一分鐘努力,一分鐘別人認可。孫老師相信,只有着眼當下,積極努力,纔會有後一分鐘的認可。的確如此,孫老師教育教學的這份初心與滿足,助力孩子們成長得更好!

來源:西湖教育微信公衆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