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壽向記者展示肌肉

37年前,李永壽花0.17元買來《五禽戲》開始練習

李永壽向記者展示五禽戲動作

每天早晨六點,68歲的李永壽會準時出現在沙坪壩公園,帶領七八位中老年人晨練。昨日,記者在沙坪公園見到了李永壽,周圍的人都穿着棉衣鍛鍊,而剛鍛鍊完身體的他,上半身卻只着一件黑色背心,裸露手臂上肌肉充實飽滿,實在看不出他已經68歲。他說:這都要歸功於自己鍛鍊了37年的五禽戲。

結緣五禽戲

因一本0.17元的書

在李永壽穿上一件薄針織衫後,記者談到五禽戲,他一下子敞開了話匣子。他告訴記者,1981年,他左肢冰冷乏力,還有些脹痛,到市中醫骨科醫院問診後,醫生給他開了兩副中藥,什麼都沒有說,只是叫他回家鍛鍊身體。

“當時我就想回家跑跑步,打點太極得了。”李永壽說,讓他沒想到的是,當天去解放碑新華書店買書,書架上一本1963年9月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五禽戲》引起了他的注意,“翻開看了看,第一次見到這種新鮮的鍛鍊方式,很稀奇,當即就花了1角7分錢買了一本回家練習,這一練就來勁兒了。”

“當時沒有老師教,我就拿着書對着鏡子練習,從神態到動作,一步步地模仿,後來家裏空間窄活動不開,就到動物園練習。”李永壽說,他退休前住在楊家坪,距離動物園只有步行15分鐘的路程,“那時,早上8點前進動物園免票,之後門票5分錢。爲了節省錢,我每次都早上去練習一個小時才趕去上班。”

後來,李永壽才知道原來五禽戲是由華佗創編的,已流傳了兩千多年。其名稱據《後漢書·方術列傳·華佗傳》記載:“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

練習有要領

神、形、聲都要像五禽

“練五禽戲時,講究的是外形、神態,甚至是聲音都要像五禽。”說到這裏,李永壽起身表演了一套他最喜歡的猿戲,“看,這是‘縱山跳澗’,這是‘攀樹登枝’,這是‘摘桃獻果’。”一套拳打下來,引得周圍很多人圍觀拍照。

如何做到外形、神態、聲音都和五禽相似呢?李永壽說,他首先想到的是去動物園看看真實的動物,因此那時一到週末,他就會在動物園待上半天,觀察動物的表情神態,加以揣摩:虎戲要威猛,熊戲要沉穩輕靈,猿戲要動作敏捷……

掌握這些要領後,李永壽在任何地方練習總是會吸引不少人的圍觀。

身體變康健

想帶更多人練五禽戲健身

自從接觸了五禽戲,李永壽每天都會堅持鍛鍊至少一個小時,無論是旅遊還是串親戚,這是雷打不動的習慣,如今已堅持鍛鍊了37年,在練習時還教了不少徒弟。

2005年12月九龍坡區武術協會批准了李永壽成立華佗《五禽戲》輔導站。幾十年來,上至86歲的老人,下至5歲的孩童他都教過,目前已免費帶徒上千人。現在,李永壽搬到沙坪壩小龍坎居住,每天早上6點準時到沙坪壩公園,帶着幾個徒弟練上一個小時。

37年練習五禽戲下來,對於李永壽來說收穫了不少朋友,但最大的益處還是身體變好了,“看嘛,肌肉仍然是飽滿有力的。”說到這兒,李永壽右臂一舉,給記者展示起手臂上的肌肉來。

如今,68歲的李永壽每次能做20多個俯臥撐,喫飯也都是拿家裏的大碗喫飯,“老伴兒常常都‘嫌棄’我太能喫。”李永壽說,這都是五禽戲的功勞。

記者 張春蓮 攝影報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