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6日報道,近日,因在網絡平臺進行直播籌款和開啓“雲認養”,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引起熱議。有人認爲,動物園此舉與疫情下營收困難有關。

事實上,近年來,多家動物園嘗試“觸網”轉型,專家表示,把認養和直播的絕大部分收入投到動物園管理和建設中,有益於動物保護,但這背後的監管問題也值得關注。

多家動物園因疫情收入銳減

根據紅山森林動物園在抖音平臺發起的“讓它去野”項目最新信息,紅山森林動物園已完成264萬元的直播籌款目標,捐款人次達到180019人。

紅山森林動物園是一家自收自支型公益類單位。“讓它去野”項目介紹中提到,“作爲一個自收自支的公益類單位,這兩年多來,紅山不得不面對人員流動限制下,收入瓶頸和動物福利保障提升之間的不平衡現實。”

除了直播籌款以外,去年紅山森林動物園還發起了小程序“雲認養”活動,公衆支付一定費用,並與動物園簽訂認養協議,然後通過直播等形式,觀看到自己認養的小動物。不少網友認爲,這也與紅山森林動物園的經營困難有關。

疫情確實對動物園產生“重創”。根據中國動物園協會官網今年7月發佈的消息,該協會管理工作委員會2022年會議透露,協會各協作區報告的動物園狀況顯示,疫情期間,動物園閉園管理時有發生,2022年上半年三分之一的動物園都採取過閉園措施,有的長達120天,“很多動物園全年收入減少了50%-70%”。

“觸網”能否幫助脫困?

紅山森林動物園作爲國內較早接觸網絡平臺的動物園,不少經營理念常被外界關注。據報道,2018年,紅山森林動物園開始在各個平臺試水網絡直播。此外,紅山森林動物園還創建Zoo商城、上架周邊產品等。

據媒體報道,近兩年,南通森林野生動物園、西寧野生動物園、青島森林野生動物園等多家動物園都在嘗試“觸網”轉型,在社交媒體上宣傳認養等活動。

青島森林野生動物園於2020年推出動物認養活動。策劃部部長李煥斌向媒體介紹,認養小型動物平均一天需支付1元,大型動物的認養金是每年1000元。但是,2020年閉園期間,動物園虧損了1000多萬元。相較之下,認養金遠不能覆蓋動物園的經營成本。

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法研究中心主任楊朝霞向中新網表示,這個問題應當得到社會和有關部門重視。李煥斌曾向媒體坦言,動物園後面運營狀態恢復正常離不開上級主管部門、林業局、文旅遊局及當地政府的扶持。不過他也表示,認養更重要的是能起到科普教育作用。

事實上,早在201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動物園管理的意見》明確提到,要積極引導社會各界通過捐贈、認養等形式支持動物園的發展。此外,意見還提出,各級政府不能將動物園視爲“財政包袱”,要在資金、機構、政策等方面給予充分保障等要求。

專家:籌款金額用途應公開

西北政法大學動物保護法研究中心主任陳娟麗向中新網表示,線下或網絡認養都不意味着把動物的所有權交給遊客,而是一種帶有合同性質的行爲,可以從合同法角度分析認養內容是否合法。在此前提下,動物園設置認養項目時,應當符合《野生動物保護法》。對於動物直播,也應按照網絡平臺相關法律規定進行。

“如果認養和直播的絕大部分收入投入到動物園管理和建設中,這有益於動物保護。”陳娟麗介紹,從法學上劃分,動物園裏的動物屬於娛樂動物,目前學界對於動物福利法和動物保護法中涉及這部分的內容一直在討論當中。她表示,相關立法出臺後,將對動物園管理規定進一步完善。

楊朝霞表示,有關部門應當覈實動物園是否真的遇到經營困難、財政補貼是否到位等情況。他提到,從法理角度而言,動物認養和直播獲得的費用金額和用途應該公開。

對於開設網絡直播的動物園,楊朝霞認爲,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部門可對這部分動物園統一監管,例如發放相關許可徵、增加備案等形式。“應該形成一種長效穩定的機制。”他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