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發生,讓我國船舶企業面臨嚴峻挑戰。對船企而言,目前,不論是勞動力的到崗、物資的採購運輸,還是產品的按時交付、市場上的訂單搶奪,難度均大大增加。在這個特殊的疫情防控時期,我國船舶企業必須進一步強化和創新管理,儘可能消除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通過進一步提升管理能力盡可能規避風險、降本增效,這纔是我國船舶企業化危爲安的自救良方。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國際上,多個國家出臺對我國停航停運政策,國際貿易遇阻,船海市場需求驟降;在國內,因防止疫情擴散導致的物流不暢、復工緩慢等,對我國船舶企業的衝擊已經顯現。在這種情況下,除向國家尋求幫扶、通過行業協會等組織“抱團取暖”外,自救恐怕纔是我國船舶企業最重要的抗衝擊途徑,而強化和創新管理就是自救的最主要手段。當前,船舶企業面對的工作千頭萬緒、紛繁複雜,人員管控、風險規避、成本預算、供應鏈協調、財務規劃等工作的難度大增,如果不強化管理,一旦某個環節出現紕漏,將令企業發展遭遇巨大風險。因此,在非常時期,我國船舶企業必須有效強化和創新管理,這關係着企業的生死存亡。其中,以人員管理、成本管理、風險管理的強化與創新最爲關鍵。

疫情管控時期的人員管理向我國船舶企業發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要在疫情防控嚴格到位的前提下,儘可能吸引、安排勞動力投入生產,其中防疫與生產之間的平衡考驗着我國船舶企業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智慧。既要保證人員身體健康,又要保證有足夠數量的勞動力維持正常生產和企業運作,這就要求船舶企業一方面要建立無死角、無漏洞的人員健康管控體系,並有條不紊地實施;另一方面要在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實現部分人員遠程辦公的同時,加強對現場生產人員疫情防控期出入覈准、隱患排查等方面的管理,其中的工作繁雜瑣碎,容不得絲毫懈怠。

加強成本管理是應對疫情影響的有效措施。在疫情管控時期,勞動力到崗、人員健康管理、配套設備運輸、經營風險應對等都將增加我國船舶企業的成本支出,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強化成本管理減輕企業的財務壓力至關重要。我國船舶企業在經營層面上,應儘可能地增加營收,降低應收,保持合理的投資節奏;在供應鏈層面,應爭取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理解,多方共同分擔成本;在企業運營方面,可應用數字平臺等提升遠程作業的技術和性能,減少出差、面對面會議等安排,削減非必要開支,做好費用結構優化;在尋求外部降本方面,應認真研究政府出臺的減免稅費、貼息、貸款展期和續貸等政策,向相關部門積極申請幫扶,減輕財務壓力。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還給我國船舶企業帶來了更多的風險,包括經營風險、履約風險、安全防控風險、勞務糾紛風險等,這些新增的風險對我國船舶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有效應對相關風險,我國船舶企業才能順利度過這一非常時期。爲此,船舶企業應千方百計採取措施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或把可能的損失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首先,預判和釐清疫情可能帶來的諸多風險,而不是坐等風險出現;其次,提前評估風險可能帶來的危害,並制定預案,分步實施。在這一過程中,我國船舶企業應注意積極推動風險控制體系的建設、風險控制能力的提升,力爭把“駕馭”風險的能力變爲企業的競爭力。

“那些打不敗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面對疫情發生帶來的嚴峻挑戰和重重困難,我國船舶企業只有積極強化、創新管理,纔能有效規避風險,從內部挖掘潛力,變革自我、提升自我,在逆境中找尋光亮,在困境中實現涅槃,將疫情的影響降至最低,將企業的“舵”掌得更穩,在非常時期的歷練中鍛造出更強健的“體魄”、更強大的能力,成爲更堅韌、更抗壓的強者。

來源:中國船舶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