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跌跌不休,我們的眼光就朝太平洋對面看,爲什麼我們下跌他們上漲?

其實從長期看,我們的A股並不差,我們來比較一下中美兩國兩國最典型的規模指數:滬深300和標普500,2002年1月22日,標普500點位爲1119.31,滬深300爲1109.99,兩者差異不大,標普500還比滬深300高了8.3。經過了16年多的漲跌,到了2018年10月29日,標普500爲2641.25,滬深300爲3076.89,滬深300竟然比標普500還高了435.64,那麼爲什麼大家都覺得在A股要比在美股難盈利呢?

我們從上圖滬深300和標普500的對比可以看出,從2002年開始,任意一天買入,持有1個月到4年,標普500的平均盈利都不及滬深300,但贏率比滬深300高很多。贏率差異最小的持有4年,基本接近,如果再長,滬深300就會高於標普500了,但如果持有2年,標普500的贏率是84.38%,而滬深300則只有48.80%,連一半都不到,贏率差異高達35.58%。

也就是說滬深300只有少部分時間,估值高估導致暴漲,大部分時間都在下跌還債,這是我們A股不容易賺錢的根本原因。而大部分散戶往往入場不是在底部而是在高位入場,贏率就更加低了,所以七輸二平一贏成爲中國股市的最好寫照。

解決這個問題的措施,不僅僅要從投資者交易入手,創導價值投資、長期定投、定期定投等理性行爲,筆者還有一個建議,希望能有更多的做空工具,在泡沫產生初期就刺破它,而不至於到了大家都覺得有泡沫時由於慣性還在吹大泡沫。股市從長期看不會因爲做空工具而下跌的,提前刺破泡沫對慢牛的形成有百利而無一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