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攀登者》出品公司的大跌主要歸因於國慶檔票房表現不及預期,但國慶檔相關影視股的整體下挫則反映了市場的冷靜態度。阿里影業(01060.HK)在國慶檔開局的優異成績下於10月2日應聲上漲3.15%,卻於次日轉跌3.05%,並維持微跌態勢,今日開盤後上漲逾2%,成爲參與兩部及以上國慶檔影片的影視公司中,唯一一家在今日上漲的影視股。

(原標題:國慶檔票房持續火熱,影視股爲何集體下跌)

從預售紛紛破億,到合計票房勇闖50億大關,今年的國慶檔爲2019年電影票房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一改前三季度的落後局面,在國慶期間較去年提前一天抵達500億目標。

然而,相關影視股的資本市場表現與票房的火熱相比,卻有“冰火兩重天”的意味,今日股價整體下挫。

被稱爲國慶檔“三巨頭”之一的《中國機長》,在首映當天的排片量相對最低,卻在次日反超《攀登者》,並在10月5日票房超過《我和我的祖國》成爲當日冠軍後,排片量於10月6日超越《我和我的祖國》,成爲當日票房、排片雙料冠軍。《攀登者》則從10月1日開始便顯露頹勢,每日票房和排片量均不及另兩部的一半,排片佔比從首映時的32.2%一路縮減至17.7%,票房至今仍未突破10億。《我和我的祖國》則保持穩健,每天超過2億的票房成績使其於10月6日成爲中國影史上第18部破20億票房的影片,最終以接近3億的優勢領先《中國機長》,成爲國慶檔冠軍。

國慶檔影片不僅集結了大批導演和明星,也同樣匯聚了大量出品公司。華夏電影、博納影業、阿里影業(01060.HK)均爲《我和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的主要出品方,上海電影爲《攀登者》主要出品方。此外,《中國機長》的另一個主要出品方中植企業集團,此次是其首次出品電影。三部影片共計包括萬達影視、華誼兄弟、騰訊影業等在內的92家聯合出品公司。

這近百家公司中,華夏電影、萬達影視和阿里影業參與了全部三部影片,天津貓眼、華誼兄弟、博納影業、文投控股、珠江電影和上海電影則參與了其中的兩部影片。

《攀登者》的主要出品方上海電影(601595.SH)在9月30日大幅低開並隨即跌停,今日開盤繼續跌停;其聯合發行和聯合出品方北京文化(000802.SZ)也在首映當日大跌6.76%,復市首日大跌近7%。

《攀登者》出品公司的大跌主要歸因於國慶檔票房表現不及預期,但國慶檔相關影視股的整體下挫則反映了市場的冷靜態度。

綜合三部影片所涉及A股公司的股價表現看,近7成公司在9月30日當天下跌,近6成公司今天上午保持下跌狀態。萬達電影(002739.SZ)從9月26日至30日持續上漲,在30日當天漲幅高達4%,但在今日開盤後持續下跌,跌幅逾6%。此外,貓眼娛樂(01896.HK)、華誼兄弟(300027.SZ)、文投控股(600715.SH)均於今日開盤後下跌,其中華誼兄弟跌幅高達5.5%。阿里影業(01060.HK)在國慶檔開局的優異成績下於10月2日應聲上漲3.15%,卻於次日轉跌3.05%,並維持微跌態勢,今日開盤後上漲逾2%,成爲參與兩部及以上國慶檔影片的影視公司中,唯一一家在今日上漲的影視股。

對此,某知名券商傳媒首席分析師表示,二級市場現在“炒票房”的時間點越來越提前,會在電影上映之前由於對票房的良好預期而實現股價的上漲,一旦影片點映或上映,如口碑符合預期,股價上漲的邏輯則演繹完成,投資者會開始賣出股票。此次國慶檔的三部影片均在9月28日當天安排了點映,點映的“高光時刻”過後,相關影視公司則會因投資者兌現收益而面臨下跌風險。

?“市場對於國慶檔的預期本身就比較高,在國慶前已經對國慶檔提前有了預熱,所以這三部影片算不上出人意料的黑馬,對後續的股市影響較爲有限。”樂正傳媒副總裁彭侃則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

不過,上述傳媒首席分析師認爲,本次國慶檔電影票房的超預期,也說明了行業需求端潛能依然存在,重點在行業供給端的持續穩定改善。這幾年有非常多的主旋律影片獲得市場認可,包括《戰狼2》、《紅海行動》,這說明主旋律內容的主要展現形式符合市場需求,能夠獲得觀衆認可,從本質上說明中國電影產業是有“講好故事”的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