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老酒今天讲的故事。

名字叫,白龙撞崖。

在我们应城的北面,有个大洪山。

大洪山上,有一座宝珠峰。

宝珠峰海拔1千多米的山巅之上,有一个白龙池。

白龙池的水,清冽,冰凉,那是深不可测。

这个白龙池,坐北,背靠宝珠峰的一面绝壁。

面南,是一堆一堆大块大块的乱石头。

形如一堵墙,把池水围挡。

但是,这堵乱石墙,有几个豁口。

白龙池那终年都不会枯竭的泉水。

就从这几个豁口漫出来,飞流直下,瀑布一样。

飘落宝珠峰,落到大洪山山腰,再沿着石沟石缝奔流到山底。

最后,汇集到一个河槽里,形成河流。

继续一路向南,直奔蒲骚故垒。

这条河,就是我们应城的母亲河。

名字,叫大富水。

大富水向南奔流,闯入京山境内。

冲过高关,继续笔直笔直往南流淌。

直到流过八斗山,进入应城九龙口。

这个时候,河道的东南方向,猛的豁然开朗。

现出一片辽阔的平原。

这是一方美丽而富饶的沃土。

这,就是古时候,周天子分封的轸国。

这,就是我们应城的灵魂故里,蒲骚。

也就是在此,大富水激流勇进的前方。

突然,出现一道绵延起伏的山岗。

这一道山岗,挟着万壑松风的呼啸。

傲然耸立在大富水的面前,挡住大富水的去路。

这一座山,它的名字,叫团山。

而大富水,它是飞奔而来,收不住脚。

只有迎面向这一道山岗撞上去。

发出壮丽的,惊心动魄的,惊天动地的声音。

那声音即缠绵,又激昂。

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方圆百里的人们,听到这声音。

都是如痴如醉,魂飞魄散。

所以当时的人们,都称这一段河流,叫撞河。

大富水在山崖撞得粉身碎骨。

落到河滩,再重新汇集到一起。

变成一条成熟稳健的河流,静静的继续流淌。

而遥远的大洪山巅,宝珠峰下的白龙池。

住着一条小白龙。

小白龙天天听虎啸猿啼,尝灵芝幽兰。

天天陪神仙山鬼,揽日月精华。

它慢慢长大了。

有一天,小白龙突然借风雨雷电天昏地暗。

游出白龙池,它沿大富水飞滚翻腾。

它想游到长江,他想游进大海。

当它进入应城地界。

突然发现前面有一道黑压压的山崖。

挡住它的去路。

它,猛然腾空而起,对着山崖,就一头撞上去。

白龙撞崖,如天崩地裂。

如天神一斧头削下来。

把团山,拦住大富水的那一道山崖

硬生生的劈去了一半。

到第二天雨过天晴。

惊魂未定的人们大着胆子,从四面八方跑过来看。

发现剩下的半边山,亮出一堵巨大的绝壁。

那面绝壁晶莹剔透,色彩斑斓。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芒万丈。

那面绝壁,靠近水面的是一层青石。

青石上,是一层褚红色的砾石。

砾石再上,是一层灰蓝色的青石膏。

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蓝板,也叫青膏。

青石膏再往上,是一条厚实的白色横线。

就像一条白璧无瑕的玉带,嵌得绝壁之间。

闪闪发光,所有看倒的人。

都目瞪口呆,如梦如幻。

这嵌得半山壁,如美玉一样的东西。

就是我们应城的三宝之一,石膏。

被小白龙一头撞碎的另外半边山。

散落到大富水的河床。

那些石膏,被激流分解成小块。

又被河水带着,冲得沿路都是。

一直到几十里之外。

从那个时候起。

大富水的河滩,除了鹅卵石。

还多出捡都捡不完的石膏。

白龙撞崖,撞出半边山这一个山水奇观。

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应城人撞出了石膏。

这个奇珍异宝。

从那个时候起,人们的成群结队。

跑到半边山顶,用绳子把腰系上。

如蜘蛛人一样,吊到半山壁去拙石膏换钱。

从此,开启我们应城近500年的采矿业。

白龙撞崖,只是一个神话传说。

清光绪应城志记载。

石膏之产,始于明季,因崩崖而见。

湖北通志记载

明嘉靖年间,应城县西北团山北麓。

因崩崖,石膏矿苗始露。

石膏因为半边山崩崖而出现。

这个事情没有争议。

只是崩崖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四百多年来,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被雷电劈开的。

一种说法被得洪水冲垮的。

还有一种神话传说。

说是被峒神娘娘一脚踩塌的。

而不管崖是怎么崩的。

我觉得我们应城人,都应城到半边山去看看。

望着半边山脚下,大富水上的滚水坝。

遥想,当年那条小白龙。

现在去了哪里。

好吧,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

朋友们,我们下期再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