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雷潮的渐渐平息,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平台是否提交备案自查报告。因为监管明确要求2018年12月底要完成P2P平台的合规检查。这还包括三个环节(平台自查,协会自律检查,行政复查)。

合规检查仅仅是备案的前置条件,通过检查的不见得都能备案,但没有通过检查的肯定不能备案。如果不能备案,结果要么是清盘退出;要么被兼并重组。总之,不能通过备案,那就等于P2P业务要歇菜了。

逾1000家平台没有提交自查报告

12月底要完成合规检查,其中多地规定10月中旬必须提交自查报告。现在已经10月底了,但据统计目前累计提交自查报告的平台不足400家。

从图中可以看出,9月正常运营平台还有1532家,但只有357家提交了自查报告。按此数据计算,有1175家平台没有提交报告。

这意味着不提交自查报告,连备案的资格都没有。虽然这些平台没有爆雷,但是从合规进度来讲,已经被无情的淘汰了。

最终能活下多少家平台?

P2P最终能活下来多少家?仅仅要从这不足400家平台来评估了。此前我就拿中国的银行家数来做过类比:2015年数据显示,中国有2401家银行,除开1311家村镇银行,859家农村商业银行,71家农村合作银行,仅剩下160家。

P2P能吸储,能放贷,与银行的最大区别是不能做资金池。而且任何一个网贷平台都可以开展全国业务,类比下160家规模性银行,最终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如何看待行业出清?

归根结底,P2P毕竟是金融业务。金融业务就要有门槛,就不是谁都能做的。而且既然同质化严重,合并同类项就是很自然的事情。根本不需要那些零散的小平台,几家实力雄厚的大平台,足够满足资金与资产端的需求,而且还便于管理。

所以,即便最终只有100家通过备案(业界估计),也不会觉得少。行业出清了,对投资人来说才是真正的利好。那时候平台背景强大,风控严谨,业务合规,投资人的权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