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生活在貴陽這座城市裏,

哪些地方是最有故事的?

一條安靜的老街道?

一個鋪滿舊書的老書店?

和TA一起看過零點場的電影院?

能看到日出日落的山頂公園?

還是小巷裏一家沒有招牌的小喫店?

……

我想着,

在城市的角落裏,

隱匿在鬧市中的古建築,

也是一個充滿了故事的、很有味道的地方。

歷史都是靠故事來留存的,

而那些藏在城市裏的古建築,

就是承載這些獨特記憶的地方。

青巖古鎮

貴州四大古鎮之一,位於貴陽市南郊,建於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爲軍事要塞 。古鎮人文薈萃,有歷史名人周漁璜、清末狀元趙以炯(貴州歷史上第一個文狀元)。

鎮內有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青巖教案遺址、趙狀元府第、平剛先生故居、紅軍長征作戰指揮部等歷史文物。

周恩來的父親、鄧穎超的母親、李克農等革命前輩及其家屬均在青巖祕密居住過。

 甲秀樓

西湖路邊,南明河畔,“城南勝蹟”牌坊後,甲秀樓和浮玉橋已經是近幾百年貴陽城的一張名片。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由巡撫江東之下令所建。

甲秀樓和浮玉橋是明初貴陽八景之“鰲磯浮玉”。

據康熙《貴州通志》記載:“浮玉橋,在府城南堤,所謂‘鰲磯浮玉’是也。”原先的甲秀樓浮玉橋下,曾有奇觀被貴陽人稱爲“九眼照沙洲,長江水倒流。財主無三代,清官不到頭”。

武勝門

明初,宋阿重之孫宋欽與水西靄翠歸附明朝,明朝將宋氏和安氏的土地設爲貴州宣慰司,並且開始修建貴州城。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都司馬燁在順元城的基礎上將土城拆建爲石城。重建石城周長九里七分,共修建了五座城門,東稱武勝門,南稱朝京門,西稱聖泉門,北稱柔遠門,次南稱德化門。貴陽老城牆現僅在東門、都司路等處有殘留痕跡。

文昌閣

文昌閣,位於貴陽城區東隅,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佔地1200平方米,以設計巧妙、結構獨特而著名,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貴陽老城牆在歷史上經歷了不斷的演變,先後建有“九門四閣”。隨着歷史的變遷,貴陽老城牆和“九門”已淹沒在時光的塵埃之中,不復存在。“四閣”僅餘文昌閣,靜臥於東門一段殘垣之上。

陽明祠

陽明祠是三組古建築的總稱,它包括陽明祠、尹道真祠、扶風寺三部分。三組古建築共同組成環境清幽、景色秀麗的扶風山風景區,清代西南巨儒鄭珍曾贊之爲“插天一朵青芙蓉”。

陽明祠是後人爲了紀念明代著名的哲學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心學的創始人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1472年—1528年)而建立的祠堂。祠內殿廊相接,林木蔥蘢,清幽宜人,詩文碑刻甚多,文物薈萃,引人注目。

達德書院

坐落在貴陽鬧市區,原是元代修建的南霽雲廟,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和增修,改建爲忠烈宮。

現在的書院是一個集戲院、書店和茶館爲一體的消閒地,穿過忠烈宮後的操場,就是達德學校舊址的主體部分,一所典型的明清風格的四合院。

黔明寺

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南明河畔陽明路,是貴陽市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貴州省佛教協會、貴陽市佛教協會均設於寺內。黔明寺是國務院公佈的首批142座全國重點寺廟之一。

該寺始建於明末,重建於清乾隆年間。清咸豐年間,黔明寺曾改作舒家祠堂。民國年間,廣妙法師移駐於此,藏經日豐,皈依者衆,成爲重要叢林。

仙人洞

位於貴陽市仙人洞路(原名險峯路)和水口寺路之間的山上(此山又名銅鼓山,有銅鼓遺愛之稱,爲明代貴陽八景之一)。

是貴陽著名的道教勝地,現爲貴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志書說仙人洞是諸葛亮部將南征時藏銅鼓之地,故名銅鼓洞。

三元宮

緊靠市西河,背抵中山西路,一邊喧鬧一邊安詳。三元宮原名三官廟,建於清朝嘉慶年間(1796年至1820年),用於祭祀道教的“三官”:天、地、水,後因年久失修毀壞。

幾百年多次被改建,民國8年(1919年),建成了有大殿、鐘鼓樓、衆樂亭、明文閣、船樓等樓閣爲主體的建築羣,曾是貴陽最大的道教活動場所。如今這裏是貴州省美術館。

觀音洞

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明區青年路,始建於清嘉慶年間,半山腰有一處天然洞穴,洞內有一個天然生成的觀音像,是爲一奇觀。

據清代陳鼎《黔遊記.觀音洞》記載,洞深五百餘里,他曾具十日炬,果一旬糧而入,在洞中經九日半,從後洞出,乃都勻府之穵麻地方。並說在洞中一處石壁畔,看到有名方紹宗的人煮泉留下的銅鼓和巖壁上的題字。

弘福寺

弘福寺坐落於黔靈山杖鉢峯、寶塔峯、象王峯相擁的山窩間,寺院殿堂結構典雅,莊嚴、古樸,曲欄長廊,廊廡廣闊,佈局精嚴,古雅清幽。

爲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爲國務院公佈的全國重點開放寺廟之一。民國初年,曾爲貴州佛教會所在地。

檀泉

是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貴陽市黔靈山公園,始建於清代以前。據《雲巖區志》記載,該泉始建於清代以前。井前爲一水池,井水靜止不動,邊上有泉水流向水池。

對於檀泉的記憶,不僅和貴陽老市民的生活相關,也留下了一些文化印記。黔靈山弘福寺創始人赤松和尚曾詠詩讚檀泉:“那是檀山幽澗水,和煙和月到前溪”。可見曾經檀泉水之清澈,意境之深遠。

燕樓古堡

青巖往西7公里處,有座市文物保護單位—燕樓營盤,當地人稱公牛屯。它位於燕樓鄉政府東北面一公里處,山突兀聳立於田野之中。

古城堡內建築羣井然有序,129間屋基石依然一目瞭然,以街巷格局建築在山頭。

大覺精舍

大覺精舍,貴陽人多稱之爲華家大院,爲華之鴻的私家佛堂,建於1924。

大覺精舍是中式庭院,院中建築迴廊、閣樓、四面圍廊方形建築,雕花鏤空,很是精緻,庭院多處曲徑通幽很有中式園林之妙。

劉氏支祠

劉氏支祠,這裏是彎彎拐拐小巷中的一處地標。祠堂大門十分精緻,爲牌樓式券洞門,呈現民國時期常見的中西合璧的風格。

祠堂相關聯的是貴州名賢劉春霖,鄉里故老稱他爲“劉翰林”、“劉藩臺”。因在和越南劃定邊界時寸土不讓,被貴陽曆史專家贊“風骨錚錚”。

虎峯別墅

這裏原是黔系軍閥、國民政府時期最後一位貴州主席王家烈的故居,三層主體、寬迴廊、大氣拱券讓虎峯別墅整體上更有立體感,也很大氣,和周圍建築相比虎峯別墅很是醒目。

和萬東橋上的王伯羣故居、中華北路的毛公館、周西成會賓樓一起,被外界稱爲貴陽的“民國四大建築”,王家烈戎馬故事精彩,虎峯別墅也同樣是歷經風雨。

王伯羣故居

王伯羣故居,座落在南明區護國路西側,都司高架橋路南側,在兩路的拐角處。建於民國6年(1917),是上世紀貴陽比較典型的歐式建築之一。

整座建築爲中西合璧典型的民國建築:磚木結構,主體建築四方四正,兩層以上有頂樓罩,四面迴廊,嚴格對稱。

北天主教堂

貴陽北天主教堂,又稱聖若瑟教堂,位於雲巖區洪邊門,前院門臨虎門巷,後院門抵陝西路。它是貴州天主教歷史最悠久的教堂,也是200多年來歷任貴州教區主教的座堂。

該堂採用中國傳統的建築工藝和裝飾紋樣,並揉合天主教教義建造,具有中西方古建築傳統制式,其正面的牌門和後面的鐘樓與中部大廳組合協調,過渡自然,體現了較好藝術性。

息烽集中營

位於貴州省息烽縣城南6公里,是抗戰期間國民黨堅持“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反動政策而設立的關押共產黨人和愛國進步人士的最大祕密監獄。

息烽集中營對內稱“新監”或“大學”,對外掛牌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息烽行轅”,與重慶白公館、渣滓洞集中營、江西上饒集中營同爲抗戰期間國民黨設立的四大集中營。

在歷史的時間線上

肯定不僅僅矗立着這些建築

沒有存在的或許毀於各種各樣的原因

只將身影風乾在歷史的筆墨下

留存至今的,都受時間眷顧

像年邁的老人一樣

一顰一笑、一個皺紋裏面都是歲月的痕跡

爽遊貴陽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旅行|攻略|美食|人文|資訊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爽爽貴陽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衆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