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读西游记,常常能从很多细节里感受到人世间的不公。

泾河龙王下错了几滴雨就要被砍头,金翅大鹏屠戮无数百姓,最后还能入佛门;白骨精想吃唐僧肉被一棒子打死,红孩儿却还能升官成仙。

同样是被贬下凡,天蓬元帅只是被打了两千锤;卷帘大将却遭受严惩,被打800锤,毁其容貌,每七日受一次飞剑穿心之苦。

我们翻看原著,会发现表面看来,天蓬元帅的犯的错,要比卷帘大将大得多:

天蓬——“只因酒醉戏宫娥,那时就把英雄卖。一嘴拱倒斗牛宫,吃了王母灵芝菜。”

卷帘——“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个个魂飞丧。”

一个仅仅手滑打破杯子,一个不仅调戏宫女,还大闹斗牛宫、偷吃王母食物,可以说是秽乱宫闱、无视规章,对王母大不敬。

天界的领导们,赏罚如此不分明的吗?

同样是被贬下凡,沙僧怎么比猪八戒惨那么多?是琉璃盏太特么贵了?还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02

咱们先来看看琉璃盏到底是个啥?虽然沙僧自己把它称作“玉玻璃”,但琉璃和玻璃还是很不一样的。

琉璃是一种人造水晶,要在10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其色彩流云漓彩;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古代制造琉璃,是从造青铜器的副产品中获得的,所以这项工艺在战国时期最为纯熟。

汉唐时期也有大发展,到了西游记成书的明代,工艺却已经几乎失传。老祖宗的手艺走了倒退,明朝的匠人们再也不能制造出晶莹剔透的琉璃了,那些从前朝流传下来的古董琉璃,比今天的古董更珍贵更值钱。

1983年长沙市麻园岭出土的汉代琉璃珠,直径不过一厘米,据说市值就有五百万。

沙僧打破的琉璃盏,怎么着也得有上百颗琉璃珠那么大吧?打碎了就是神仙也赔不起。

明朝制造的琉璃由于成色浑浊,被称为“药玉”,就这也不是一般人能用的,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能拥有。

《明制》记载,新科状元得皇帝赐药玉作为佩饰,可见其金贵。

于是吴承恩写书,下意识地就会把他的世界观里最为珍贵的东西赋予奇珍异宝的特性。

最要紧的是,琉璃在古代从来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值钱的器皿而存在的。

在佛教中,它属于七宝之一,是象征修身修心的法器,有国泰民安之意,又因其“火里来、水里去”的特性,被认为是佛陀千年修行的化身。

唐玄奘在《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里翻译道:“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

东方净土就是以净琉璃为地的世界,是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法物,琉璃光可照三界之暗。

03

卷帘大将这个职位,在真实历史中是有原型可追溯的,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替皇帝卷帘子的官。

根据《明实录》记载,这是一个类似于礼官的临时性职位。

在国家大型活动,比如太子登基、祭祀太庙、元旦庆典等时候,在现场维护秩序并近身保护皇帝安全。

沙僧自己也说“也曾护驾宴蟠桃,也曾随朝居上界。”他手里除了拿着降妖宝杖,

可能还需要承担手捧礼器的职务。

卷帘大将虽然不是什么特别高的高官,但也算是皇帝亲信,地位非比寻常,正所谓“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

跟在玉帝身后,也能狐假虎威地接受众仙朝拜。

不过么,伴君如伴虎,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一个不小心犯错,就是大罪。

沙僧是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破琉璃盏的,蟠桃会上群仙朝拜。

很有可能,这只琉璃盏就是佛教使者送给王母的礼物。

来参加蟠桃会的都是大佬,孙悟空大闹蟠桃会时,佛门来的使者是“五方五老”中的观音和如来。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来或观音捧着佛门珍宝来到瑶池,将琉璃盏赠送给玉帝,玉帝命卷帘大将手捧琉璃,高高举起,供众人观摩。

如来正在说:“佛门与天庭的友谊,正如此宝,万古常青吧啦吧啦…”

“啪叽”一下,话音未落,琉璃盏碎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个个魂飞丧。”

区区一个琉璃盏打碎,天神怎么会魂飞丧胆?

设想国家元首正在接见外国元首呢,外宾送上自己国家的国宝当礼物,百十台摄像机哐哐哐拍着,国宝交接仪式正进行到关键时刻,结果保镖把象征两国友谊的宝贝给碎了,这就是重大外交事故啊!

玉帝要不要雷霆震怒?该不该罚你?这事儿往轻了说叫君前失仪,万一有小人挑唆,您就是故意破坏两国外交!

那可是在封建王朝,玉帝没把卷帘大将给凌迟了都是仁慈的。

04

事实上,一开始玉帝就是想杀了卷帘的,“卸冠脱甲摘官衔,将身推在杀场上。多亏赤脚大天仙,越班启奏将吾放。饶死回生不典刑,遭贬流沙东岸上。”

玉帝都把他脱掉官服押上刑场了,幸好赤脚大仙帮忙说情,才得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的结果。仅是被贬下凡,每七日受那万剑穿心之苦。

这也就能够解释,猪八戒在取经路上对于自己调戏嫦娥、被贬下凡这事儿颇多怨言,孙悟空也对自己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十分不服,只有沙僧,看起来只是轻描淡写的“打破了一个杯子”,受了最多的苦,却从来没有觉得不公平。

唐僧取经小分队预备成立时,观音走四方找队友。

对悟空说:取经成功后,“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后来悟空封了斗战胜佛;

对八戒说:“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八戒果然脱离灾瘴做了最清闲的净坛使者。

只有沙僧,观音却并未履行承诺,观音在流沙河对沙僧说的是:“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

然而,取经成功后,沙僧只做了罗汉,并没有回到天庭做回卷帘大将!

菩萨一诺千金,为何独独不履行对沙僧的承诺?

很有可能,是玉帝对沙僧彻底失望,也不敢用这么粗心大意的人在身边伺候了。

更有可能,当年去蟠桃会送琉璃盏的佛门使者就是观音,沙僧一个失手毁掉佛道两家联谊,害得观音办砸了差事,说不定回去后还挨了佛祖一顿训斥,早就怀恨在心了!

仔细回想一下,整个取经路上,观音对唐僧关爱有加,对孙悟空嬉笑怒骂,对猪八戒宜喜宜嗔,偏偏跟沙僧几乎无互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