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畝產達千斤,“黃河故道”海水稻測產

畝產達千斤,“黃河故道”海水稻測產

不光能提高農民收入,還能改良鹽鹼地

海水稻首次在菏澤試種成功,它不但能提高當地農民收入,還能起到改善鹽鹼地的作用。 本報記者 周千清 攝

本報菏澤10月29日訊(記者 周千清) 26日上午,“黃河故道”地區海水稻首次試種測產和開鐮儀式在菏澤曹縣梁堤頭舉行。“海水稻”是耐鹽鹼性水稻,專家現場初步預測此次試種畝產約500公斤。海水稻首次在菏澤試種成功,不但提高了當地農民收入,還將對“黃河故道”地區的鹽鹼地有很大改善。

風拂稻菽萬里浪,鹽鹼故道飄清香。26日上午,海水稻開鐮和測產儀式在曹縣梁堤頭舉行。此次試種的240畝海水稻,在梁堤頭次生鹽鹼地成功收穫,沉甸甸的稻穗隨風輕搖。

“你看這個長勢,非常好,如果管理再好些,產量會更高。”原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水稻專家霍宏拿起稻穗說,他們通過五點取樣測產,每個點取一平方米,初步得出了畝產值。“此次種植的海水稻每畝有效穗在20.5萬個左右,平均穗粒數118粒,千粒重24-25克,初步預測這塊田的產量約500公斤/畝。”他說。

據悉,曹縣地處“黃河故道”區域,存在着不少次生鹽鹼地塊,傳統農作物無法再正常生長。爲了改善土壤鹽鹼化狀況,增加農民收入,助力脫貧攻堅,當地政府聯合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曹縣牧原農牧有限公司試種了最新的“海水稻”新品種。

“本次試種的品種是‘海稻6號’,從測試結果看,試種取得了圓滿成功。”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紅華說,海水稻是耐鹽鹼性水稻,外觀上與正常水稻並沒有區別,但其本身具有高耐鹽鹼和修復鹽鹼地生態能力,此次試種的“海稻6號”,特別適合黃河故道地區的次生鹽鹼地。

據悉,在種植的同時,山東曹縣牧原農牧有限公司用液態的有機肥,配合海水稻的種植,促進生態良性循環。“這樣種植海水稻四五年,鹽鹼地將會改良爲良田。”霍宏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