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現任得到APP總編。他的職場履歷堪稱輝煌,早年曾任《經濟觀察報》主筆,《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副主編,之後先後在《時尚先生》《財經天下》等知名媒體擔任要職,憑藉《李翔商業內參》這一革命性的知識付費產品時已名滿天下,讓李翔成爲中國知識付費領域的先驅,而本來就是才子出身的李翔,其對諸多財經人物及事件的觀察與解讀,內容深刻、細膩,再輔以華麗、生動的文風,其文字早已深入人心,爲自己贏得粉絲無數。

作爲一位傑出的財經媒體人和時代記錄者,李翔長期深耕於中國商業領域,其別具一格而又獨具深度的商業洞察與前瞻性思考,素來得到馬雲、柳傳志、雷軍、李開復等諸多商業領袖的認可和推崇。馬雲說李翔從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判斷,並說“這是大記者的前提”;柳傳志誇李翔“是個好記者”;李開復則更將李翔讚譽爲“中國傳媒領域最認可和尊敬的媒體人之一”。而在他眼中的這些商業大佬又何過人之處呢?我們可以從李翔的最新推出的一部紙製版的商業課程《打法——商業變局中的方法論》中尋找答案。

馬雲:尋找新商業文明

最不需要介紹的一個人。

名滿天下,謗亦隨之。關於馬雲的各種語錄、新聞、段子已經太多,讚美他的人、批評他的人也已經太多。這可能就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商業版本。

從外界來看,可以說自從1999年在杭州創辦阿里巴巴以來,好運就一直在眷顧着這個小個子的杭州人。但其中甘苦,也許只有馬雲和他的創業夥伴們可以感知到。馬雲踏上的是一條“光榮的荊棘路”——在以童話寫作著稱的安徒生的一篇文章裏,他寫道:“光榮的荊棘路看起來像環繞着地球的一條燦爛的光帶。只有幸運的人才被送到這條光帶上行走,才被指定爲建築那座連接上帝與人間的橋樑的沒有薪水的總工程師。”踏上這條路的人,會“得到無上的光榮和尊嚴,但是他卻得長時期面臨極大的困難和失去生命的危險”。

劉強東:客服速度的焦慮

成王敗寇一瞬之間。

在我爲了寫這篇文章同劉強東交談時,京東仍然需要面對外界關於自己資金鍊的質疑。這篇文章寫完之後,還有人信誓旦旦地說,京東的資金鍊很快會斷掉,成爲中國公司史上又一個失敗故事。

現在,京東已經是中國已上市互聯網公司中僅次於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第四極。它的市值超過350億美元,按照營收計算還是中國唯一一家進入《財富》世界500強的互聯網公司。劉強東本人也成爲極少接受媒體訪問的互聯網領袖人物之一,真是戲劇化的場景。

劉強東最終還是經受住了速度的考驗。而他不惜代價燒錢建立的京東物流網絡,也被證明是京東能夠抵抗住巨頭阿里巴巴進攻的最好的“護城河”。

劉強東清楚外界對於他和京東商城的疑慮。但是他對此不屑一顧,認爲這只是因爲京東不符合評論者的經驗認知才招致批評。“老實說,任何行業成功的公司,都是突破了我們的常識和經驗後才能成功。符合人們的常識和經驗的企業,要不就是壟斷行業的國企,要不就只能變成一家平庸的公司。”他對公司“成功”和“競爭”有着不加掩飾的熱愛。“只做第一,不做第二。”劉強東喜歡這個曾經掛在京東商城蘇州街辦公室的標語。

身處風暴的宋衛平

發生在這個男人身上的戲劇性的故事並未就此結束。

2014年5月15日下午,融創中國宣佈收購綠城中國不超過30%的股份,另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大亨孫宏斌入局綠城。孫宏斌此前就對宋衛平和綠城讚不絕口,並且在綠城遭遇寒冬時多次發言力挺。

兩天之後,宋衛平發表公開信,稱“天下本一家,有德者掌之”。他要把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交給“更有鬥志、更有激情,也更有能力的人去做”。在杭州黃龍飯店綠城與融創聯合舉辦的發佈會上,宋衛平幾乎包攬了全場的發言和提問。他閉着眼睛,雙手緊握着麥克風,像一個開告別演唱會的歌手,接住記者拋來的一個又一個問題。孫宏斌則在一旁面含笑容,安靜地坐着。

當人們以爲這會是宋衛平最好的結局時——將綠城託付給一位尊敬他也贏得了他的信任的地產大亨,不到半年,事情突然生變。11月5日,宋衛平宣佈自己會重返綠城。他給出的理由是,業主有關質量問題的大批投訴,以及合作者對融創團隊銷售策略的異議。於是,宋衛平決定毀約,以維護綠城的質量、口碑和文化。

取而代之的是,他引入了央企中交集團。這家央企巨無霸成爲綠城的大股東,而宋衛平則回到綠城,重新操盤。商業與理想主義的衝突,在宋衛平身上一再上演。

“有些事情如果我再努力一些,其實是可以管得更好一些。”宋衛平在總結自己的工作狀態時說。現在綠城的困境反而激發了他的鬥志。“處於逆境時,除了責任心,還有一種好勝心。逆境時大家日子都不好過,那我們多努力一點,有沒有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大家都太太平平,有自己沒自己反而變得不那麼重要”。他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競技領域:“有時候這也是一個局。一個牌局,一個棋局。”這個只是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人,能否破局而出?沒有人希望他做不到。

反抗者周鴻禕

後來,周鴻禕不止在一個場合反思他曾推崇備至的“硬件免費”思維。

他的新觀點是,免費戰略的確適用於一些互聯網產品,比如像360的殺毒軟件或者騰訊的微信。因爲對於互聯網產品而言,最主要的成本是前期的開發成本,服務5 萬用戶和服務500萬乃至5000萬用戶,成本變化不大。但是對於手機等硬件產品,以及需要同線下產業結合的O2O行業,隨着用戶的增加,成本也在增加。新增用戶的邊際成本,並不像類似於殺毒軟件、QQ和微信一樣,不斷降低,乃至趨近於零,而是仍然居高不下。

周鴻禕的互聯網硬件之路並不順暢。他和酷派的合作,因爲樂視的介入節外生枝,周鴻禕、酷派和樂視在媒體上大打口水仗。最終,後來者樂視成了酷派的第一大股東。周鴻禕則控股了奇酷手機,把兩個品牌奇酷和大神都歸攏到360 手機旗下。

但是,360手機始終也沒能在智能手機市場上掀起多大的波瀾。出人意料的是,兩家從線下起家的公司OPPO和vivo在2016年成爲了智能手機市場最大的贏家。反倒是周鴻禕擔任董事長的另一家公司花椒直播,趕上了2016年直播的爆發,衝進了直播領域的第一陣營。

踏空了手機和智能硬件,完成了從美國的退市,周鴻禕應該仍然在焦慮。

不過,這也是創業者的宿命,哪怕他已經躋身“大佬”行列。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夢想不是成爲巨頭,而是做出用戶認可的產品。我現在越來越領悟到,成爲巨頭,不是光說你的產品能力要好。就好像一個很會打仗的將軍,未必能夠當皇帝,對吧?一定是政治家纔夠當皇帝。從根本上講,我覺得同他們相比,我還是過於沒有城府,還是過於簡單直白的一個人。有很多人看我,就覺得我還是一個做產品的人。成爲巨頭是需要運氣的。很多人成功是因爲他在恰當的時間做了恰當的事,但未必是像他自己總結的那樣,完全是一種非常主觀的驅動。”

除此之外,李翔在《打法——商業變局中的方法論》中詳盡記錄並分析了當今中國最頂級商業精英在面對市場競爭、應對商業變局時的諸多獨門心法與手筋。通過對包括馬雲、劉強東、李開復、程維等11位商業巨頭長期且深度的跟蹤,李翔最終在《打法》這部書裏呈現的11段商業故事或者說商業“隱情”,是一部真正有“隱情”、有故事、有智慧也有深度的“商業內參”。

《打法:商業變局中的方法論》

作者:李翔 著

天地出版社

2018年10月版|定價:49.00元

商務合作|出版投稿|請加微信QQ:3202795565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