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浦江沿岸將新增1000公頃生態空間 世博文化公園2021年基本建成

圖片說明:“2018世界城市日-上海論壇”現場。

圖片說明:上海的黃浦江沿岸美景。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0月31日報道:上海因水而生,依水而興。黃浦江和蘇州河是上海近代金融貿易和工業的發源地,沿岸的變遷是上海城市發展歷程的縮影。去年,黃浦江沿岸45公里公共空間貫通。2018年上半年,蘇州河中心城段濱水貫通工作啓動,預示着“一江一河”的規劃建設工作已進入全面提升的關鍵階段。在10月31日舉行的“2018世界城市日-上海論壇”上,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局長徐毅松透露,黃浦江沿岸將規劃新增大型生態空間近1000公頃,世博文化公園計劃2021年基本建成開園。

黃浦江沿岸定位:全球城市發展能級的集中展示區

記者在論壇上獲悉,對標“卓越的全球城市”、“世界級濱水區”的發展目標,“一江一河”的建設規劃工作要在功能上強化整體、錯位、複合。具體而言,黃浦江沿岸定位爲全球城市發展能級的集中展示區,將成爲全球核心功能的空間載體、人文內涵豐富的城市公共客廳、具有宏觀尺度價值的生態廊道。

根據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發展需求及沿江各區段資源與發展態勢,在黃浦江沿岸形成“三段兩中心”的規劃結構:楊浦大橋至徐浦大橋爲核心段,包括外灘-陸家嘴地區、世博-前灘-徐匯濱江地區兩大核心,承載全球城市金融、貿易、文化、創新等核心功能。徐浦大橋至閔浦二橋爲上游段,以生態位基本功能,注重宜居生活功能的融合。吳淞口至楊浦大橋爲下游段,基於港口轉型,大力發展創新功能。

“爲了強化生態功能,黃浦江沿岸規劃將新增大型生態空間近1000公頃。”徐毅松在發言中表示,“我們在寸土寸金的浦東濱江,規劃了近2平方公里的世博文化公園。”據介紹,公園保留四個世博場館,新建溫室花園、上海大歌劇院、馬術公園,打造世界級的文化公園,已於2017年9月底開工建設,計劃2021年基本建成開園。

蘇州河沿岸定位: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範區

蘇州河沿岸規劃範圍包括蘇州河黃浦江河口至市域行政邊界線,河流全長約21公里。蘇州河沿岸定位爲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範區,將成爲多元功能複合的活力城區、尺度宜人有溫度的人文城區、生態效益最大化的綠色城區。

綜合考慮蘇州河沿岸功能、發展和建設情況,將蘇州河區分爲三個區段。內環內東段(恆豐路以東),打造高品質公共功能。中心城其他區段,體現城市品質,服務周邊居民。外環外區段,主要爲生態廊道,實現生態保育和休閒遊憩功能。規劃規定蘇河灣、北京東路、M50、長風西片區、臨空商務園區五個重點功能區,引入文化、創新、科研、生活服務等功能。

徐毅松介紹,蘇州河的水上旅遊功能將予以強化,策劃主題遊覽線路,新增7處旅遊碼頭,實現水陸聯動,並開展龍舟賽、皮划艇等水上活動,構成水上生活氛圍。“依託里弄風貌區、博物館、濱河綠地等現狀資源,蘇州河兩岸地區還將打造蘇州河歷史文化之旅,形成濱水活動中樞、文化藝術地標和市民休閒地帶。”徐毅松說。

徐毅松還透露,蘇州河中心城段將在2020年前實現貫通,打通64個斷點,同時在北蘇州河路、南蘇州河路、光復路等核心段道路採取機動車管制措施,增加慢行空間,提升環境品質。他認爲,“世界級濱水區在規劃層面應倡導精細化管理和彈性管控並重,充分激活市場,促進政企良性互動,引導公衆參與機制,真正實現黃浦江、蘇州河沿岸的發展形態從城市繡帶到城市客廳轉變,開發模式從大拆大建到有機更新轉變,戰略能級從上海製造向濱水創造轉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