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滎,xing第二聲”,他說,“幾乎沒有人能一上來就叫對我的名字,人們都直接叫我‘紙箱哥‘”。2017年,天貓雙11全國的物流訂單量達到了8.12億,每十個物流箱裏,就有一個是他做的。一個紙箱賣1毛2毛,少的就賺1分2分,他愣是在全國建立起了11個分倉,在21個省份做到了包郵。作爲淘寶、天貓商家背後的商家,可以說,王佳滎是整個雙11發展的見證人。

2008年,就讀於義烏商學院大二的王佳滎發現,自己有2000個同學開淘寶店,卻沒有人爲他們提供快遞箱。電商紙箱作爲一個細分領域,佔整體紙箱的比重不到15%,很多人看不起、也看不上,王佳滎卻硬是“槓”上了這行。2009年,因爲業務量加大。王佳滎在臨平開了個自己的工廠,佔地14000平方米,有100多名員工。2017年,王佳滎更是賣出了超過6億個快遞箱。“每年雙11,別人都挺開心的,我就痛苦了——生意太好的痛苦。”

起初,小客戶們本能地抱有懷疑雙11這個遊戲是大商家玩的,不關我們的事。但讓他們始料未及的是,雙11激發大家“買買買”的效果是不可預估的。2011年,直到預售數據出來,有個客戶才發現自己少訂了近100萬個箱子。這批臨時預定的快遞箱,直到11月11日凌晨才趕出來,裝滿了整個6.2米寬的集裝箱。三更半夜,工人們都去休息了,王佳滎和貨車司機兩個人給客戶送箱子,光卸貨就卸到了凌晨3點。

天貓雙11結束後缺箱子,商家們發不出貨,急得每隔幾小時就打電話催。王佳滎比他們更急——物流爆倉,紙箱們被堵在了快遞分撥網點外的大街上,等發貨就排了好幾天的隊。“這時候不能去討論誰對誰錯了”,王佳滎很清楚,一千個箱子對他而言不過兩三百塊的銷售額,但是對於客戶來說,一千個包裹發不出去,就相當於一千個差評,“這對人家的傷害太大了。”

尤其是2012、2013年,連不打折的王佳滎都覺得自己家“爆”了——客服爆、發貨爆、紙箱也爆,沒有什麼是不爆的。自家的打印機能打1萬行字,爲了快遞面單,硬是燒壞了7、8臺打印機。直到近兩年,大小商家都更成熟、更有規劃了,他纔在11.11的凌晨空閒下來拜訪交好的客戶,喫着水果看人家的銷售額破億。

2016年,王佳滎突然虧了好多錢。中國的紙箱都是廢紙回收再生產的,以前有60%要依賴進口。自從2016年國家禁止進口外國廢紙,快遞箱成本暴增,王佳滎幾乎是虧損賣給客戶:“一個100萬的訂單可能就虧了40萬”。正是對紙箱的需求,才促使全國各地對紙箱回收有更大的動力。圖片中的這些邊角料看起來是廢紙,2016年卻是有錢都買不到的。王佳滎的工廠裏把這些邊角料都收羅起來,又進行廢紙利用。

如果不是深陷“價格戰”的泥潭,賣紙箱的王佳滎或許就不會去賣紙箱廣告。2015年11月,王佳滎創立“紙箱哥”——在快遞箱上做廣告,用廣告費研發更環保、可降解的紙箱和快遞袋,“我們是第一個在紙箱上做廣告的”。

“紙箱哥”的團隊裏有一支廣告大軍,成員都是90後的。他們的第一個作品,是給福特汽車做的廣告——將車模做進了快遞箱裏。家長可以拿着紙箱跟孩子一起拼汽車模型。這個方案前後磨了九個月,來回修改了十幾稿。

給“卡夫”設計可以做收納盒的快遞箱,爲天貓美妝做推廣,與公益組織合作……王佳滎還設計出了沒有膠帶,100%可環保降解、可回收再利用的紙箱。因爲創意,和精準的渠道,越來越多的商家來與“紙箱哥”合作,甚至有一款快遞箱單個的廣告費就收了十塊錢。還有各種獎盃獎狀擺滿了一架子,“沒想到我一個做紙箱的,因爲廣告拿了那麼多獎。”

“以前剛畢業我就買了輛奔馳,第二年買了輛保時捷;做‘紙箱哥’拿到了不少投資,覺得自己牛逼壞了。”創業第十年,王佳滎才發現“創業永遠沒有成功的一天”,壓力與聚光燈同在。他開始變得低調,找上門來的採訪能推掉就儘量推掉。忙到暈頭轉向,他還抽空飛去北京拜會了一位把廢紙生意做得很大的“破爛大王”。“再10年吧,已經給雙11做了10年快遞箱了,再做10年我就退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