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一個普通工薪家庭的數次搬家

“像這樣的住房條件,

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79歲的谷邵清家住嶽塘區下攝司街道

九洲社區解放村26棟

說起改革開放四十年來

他們家住房條件的變化

他感慨良多

谷邵清現在住的這套房子足足有130平方米,寬敞明亮的大客廳裝修精美,佈置溫馨。他的兒子谷立波見有客人上門,從書房走了出來,接了話茬,跟我們聊起了他家數次搬家的故事。

搬進30平方米的職工宿舍

谷立波今年39歲,和在湘電工作了數十年的父親一樣,他現在也是湘電集團的一名普通職工。谷立波說,第一次搬家要從他10歲那年說起。那年,他同三個姐姐從湘潭縣雲湖橋鎮古城村來到了湘潭市,擺脫了農村戶口。後來母親也來了,一家六口便全部擠進了父親的小宿舍。

“最開始我們住的那間房還不到30平方米,後來,廠裏照顧我們家人口多,分了最大的一間給我們。” 谷立波帶着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來到他曾經住過的湘電集團青年職工宿舍區。他告訴我們,其實最大的房間也只有30平方米,放下三張牀後,在屋裏打個轉身都很困難,而三個姐姐更苦,同擠一張牀。

曾經住過的湘電集團青年職工宿舍房猶在,但樓前面的單車棚被籃球場、設計精美的公園及健身場所取代。

◀搬進40多平方米的福利房▶

“宿舍、食堂、文化樓、澡堂這些都是原來的房子,不過單車棚不見了,路面也變了。”谷立波指着宿舍樓前漂亮的小公園、乒乓球桌、籃球場說,以前可沒有這麼好的場地休閒和鍛鍊。

“以前,人們出行靠騎自行車,這裏的單車棚都是雙層的,中間有個門,兩邊是坡。”谷立波指着一處籃球場告訴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他已經十多年沒有來過這裏了,公寓還是以前的公寓,食堂還是以前的食堂,澡堂也在,不過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

他還記得當時宿舍區住了很多人,自行車怎麼都擺不下,每天晚上在文化樓三樓看黑白電視,位置總是滿滿的。他在這裏住了大概有兩年多,直到廠裏給父親分了福利房。

福利房在慄塘村,條件也不好,兩室一廳,但最多40平方米,沒有廁所,兩室還包括在樓梯間搭的廚房。谷立波帶我們來到現在的慄塘小區,一直行駛到最裏面的一棟才停了下來。這是解放村3棟,共6層,2005年建的。

谷立波說,他們以前住的福利房是兩層樓的,他們住在一樓,對面不遠處有個公廁,上廁所特別不方便,特別是冬天。“現在公廁沒有了,福利房也在2003年拆了,和周圍其他平房一起拆的,都建了樓房。”

谷家曾經住了9年多的狹小福利房不見了,原地建起了六層的樓房,每套房子寬敞明亮,設施齊全。

◀搬進80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

“住房條件真正改善是在2000年,搬家後就過了千禧年,我記得很清楚。”谷立波介紹,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政府、企業都非常重視居民住房條件的改善,建了大批經濟適用房。1999年,谷家有了購買經濟適用房的指標,抽中的是解放村14棟三單元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雖然在六樓,但一家人特別高興。

曾經住過的經濟適用房和他現在住的這棟樓合併管理,成了同一個小區,政府提質改造後,小區越來越美。

當初買這套房花了五萬多元,沒有住房公積金,不能貸款,對他們家也是一筆巨大的支出。好在廠里根據工齡,給職工補貼了相當一部分,一家人這才住上了舒適的房子。

“這次搬家後,家裏居住環境寬鬆了許多。有兩個姐姐也成了家。唯一不方便的地方就是當時燒液化氣,每次買都要搬着幾十斤的大罐子上六樓,累得夠嗆。”谷立波感嘆不只是住房條件改善了,城市的各個方面都在進步,特別是基礎設施的建設讓人們享受到了切實的福利。現在,天然氣管道的鋪到家,再也不用爲購氣發愁了。

此外,小區管理越來越規範,去年政府爲老舊小區提質改造,不僅小區面貌煥然一新,還規劃了許多停車位,添置了不少休閒設施,居住環境也越來越好了。

搬進130平方米的大房子

谷家現在的住房有130平方米,裝修精美,與30多年前相比,有着天壤之別。谷家人告訴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他們最早的住房只有30平方米,與這套房子的餐廳差不多大,當時住了六口人。

現在他們住的這套房子是谷立波2016年買的,用的是住房公積金貸款。“改革開放四十年,城市面貌、居民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實讓老百姓有盼頭,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谷立波一家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

40年

你家有什麼變化?

歡迎留言分享~

來源:湘潭在線新聞網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劉立姣 通訊員:李玉燕

編輯:郭娜

審覈:徐美 葉漢民

湘潭在線新聞網小編微信號(xtol01)曝光了!歡迎和小編做朋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