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禄死后,虽然加尔巴顺利推翻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成为了新的皇帝,但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对于帝国内发生的很多变化没有充分的认识,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内忧外患。在外患方面,帝国最为精锐的莱茵河军团背叛了他。在内,元老院和民众也逐步抛弃了他,在他这条船快沉没的时候,奥托刺杀了他,从而结束了他短暂的皇帝生涯。奥托其人

奥托出身于新兴的元老院阶级,其父属于罗马社会的第二阶层,骑士阶级。他少年时期就结识了尼禄,并很快与其成为了要好的玩伴。尼禄做了皇帝后,奥托经常陪伴其左右。不过后来尼禄爱上了奥托的妻子波比娅,他与尼禄的关系就变得微妙了起来。

为了扫清自己与波比娅之间的“障碍”,尼禄把奥托派到了西班牙卢西塔尼亚担任总督,就这样才27岁的奥托在还不是元老院议员的情况下被任命为“前法务官”成为了西班牙的总督。他可以说是独自一人到西班牙去当了总督的,而自己的妻子波比娅在他走后不久就与尼禄打得火热,成为了尼禄的情人。这对于当时的奥托来说一定是非常地难熬的,但奥托只能敢恕不敢言,毕竟尼禄是皇帝。

不过他也因此变成了另一个人,之前放荡不羁的罗马花花公子,在西班牙变成了一位充满活力大公无私的行政官,他在西班牙就任总督期间,将自己的辖区治理的非常好,也博得了相当的美名。作为帝国的非边境行省,卢西塔尼亚基本没有战事,这里也就没有多少军队驻扎,受他指挥的也只有一个大队1000名士兵。

奥托是位非常优秀的总督

在他就任西班牙总督6年后,波比娅去世,但尼禄不想让他回国。过了3年,高卢爆发了反对尼禄的叛乱,塔拉戈纳行省总督加尔巴也跟着起兵,此时的奥托站在了加尔巴一边。面对三名总督的倒戈,元老院置之不理,绝望中的尼禄不得不自杀,时间是公元68年6月。7个月后,奥托刺杀加尔巴成为了罗马帝国继尼禄死后的第二个皇帝。

而此时奥托最大的敌人就是控制了莱茵河军团的维特利乌斯,他被士兵们推举为皇帝反对加尔巴,但在加尔巴倒台后,为了自己的个人野心依然发动了对罗马本土的战争,想要推翻奥托建立自己的王朝。两大军团的对抗

奥托通过刺杀加尔巴成为了皇帝,但他成为皇帝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南下驻扎在莱茵河畔的“日耳曼军团”,此时奥托手上并没有可以调集的兵力。不能否认的是奥托的个人魅力非常高,他成功说服了与自己交情并不深的近卫军,但一万名近卫军显然是抵挡不住南下的10万“日耳曼军团”的,对此他做出了妥协,向维特利乌斯提出共享皇帝之位的建议,被维特利乌斯拒绝,此时的维特利乌斯只想当帝国唯一的皇帝。

严冬成了奥托的救星,此时的阿尔卑斯山满山都是积雪,要翻越过去并不容易。300年前汉尼拔虽然翻越了这座大山,但也损失了一半的兵马,此时的阿尔卑斯山没有300年前那么难走,毕竟道路系统已经修建的非常完善,但要过去也不容易,进军速度变缓了下来。

维特利乌斯分兵两路南下,他不顾大雪纷飞,执意进攻罗马,此时的士兵们也受到前往罗马的鼓舞,开始了向南方的行军。可以说维特利乌斯为了取得帝位,全然没有顾及国家的安危,为了集中全部兵力进攻罗马,他将莱茵河防线的士兵几乎全部带走,留下了空虚的防线面对日耳曼人。虽然他认为战事很快就会结束,之后士兵们会回到莱茵河畔,但战争从来都蕴含着很大的变数的,谁能说得准呢?

奥托金币

对于整个帝国来说,此时军队分布如下:不列颠和伊比利亚半岛有5个军团,这5个军团基本处于中立的立场,而在帝国的东方包括北非在内有10个军团,这10个军团在这次的冲突中也选择了中立。接下来就是莱茵河畔的“日耳曼军团”,直接向奥托竖起了战刀,只有多瑙河畔的7个军团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支持奥托,使穷途末路的奥托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至于多瑙河畔的军团为什么会选择支持奥托,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莱茵河和多瑙河这两大军团长期彼此不对付,帝国境内,人们往往只知道莱茵河军团而不知道多瑙河军团。其实长期以来,多瑙河军团一直处在战事当中,他们稳步地征服着多瑙河畔的诸多部落,这些情况罗马人知晓的并不多,一说到“北方军团”,人们往往会认为是莱茵河军团,他们一直生活在莱茵河军团的阴影之中。

这次,多瑙河军团认为莱茵河军团只是因为推举了维特利乌斯这个司令官为皇帝就要向帝国的皇帝开刀,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于是便选择了支持奥托。奥托对此大喜过望,不过多瑙河军团也有两个不利因素,一是到罗马的距离较莱茵河军团更远,二是与莱茵河军团相比,多瑙河军团分布更为分散,且属于3名总督管辖,缺乏统一的指挥。

不过不管怎样,奥托更需要这支友军,此时帝国境内能对抗莱茵河军团的,也只有多瑙河军团了。

多瑙河军团的问题在于他们会晚于莱茵河军团到达

在这个关键时刻,领袖必须亲自上阵,毕竟这是同胞间的战斗,只有领袖亲自到场才能鼓舞士气,向士兵们表明自己一方的正义从而坚定己方的作战信心;同时,领袖在场可以控制士兵们的鲁莽行为,在战争中双方经常会杀红了眼,此时战胜一方往往会对战败一方大肆屠杀,只有领袖在场的情况下才能制止杀戮。而这一战中维特利乌斯却采取了先让部下出战,自己跟在后面分享胜利果实的办法。维特利乌斯将南下的大军分成了三部分:第一军为3万人,从正南方通过现在的瑞士,穿越阿尔卑斯山后进入北意大利。第二军由瓦伦斯统领,人数不明,但比第一军多,他们选择了距离较远但更方便的行军路线,绕过高卢到达里昂,然后从马赛沿海岸线东进越过阿尔卑斯山后进入北意大利。第三军由维特利乌斯亲自统领,他们出发时间晚于第一军和第二军。

维特利乌斯认为要击败多瑙河军团支持的奥托需要10万兵马,莱茵河畔的7个军团共计4.2万人,加上辅助兵团共计8.4万人左右,因此还需要招募1.6万到2万人的兵力才能确保胜利。维特利乌斯所带领的第三军在后方招募到足够的兵马后再行出发,因此速度上就较为缓慢了。决战波河

奥托认为要首先阻止席西纳率领的第一军和瓦伦斯的第二军会合,其次要将敌人阻挡在波河,阻止会合、死守波河是为多瑙河军团的到来争取时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奥托在意大利境内进行了紧急动员,他将首都的警察和消防员动员起来组成了一个军团,由那不勒斯附近的米赛诺舰队将他们运送到法国南部,以阻止瓦伦斯军团的前进。当然奥托认为用这支6000人的部队阻挡瓦伦斯的4万大军显然不现实,他的重点在于用这支部队拖住瓦伦斯,自己亲率主力击败席西纳的第二军。

此时奥托重用了三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以在不列颠战功赫赫的鲍利努斯为首,以及盖鲁斯和赛尔萨斯,他们之所以愿意听从奥托的招募是因为奥托得到了元老院的承认,作为一名罗马将军听从命令是天职。三人都有过指挥两个以上军团的作战经验,在战争中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奥托非常缺兵。首先是常驻在意大利的近卫军团大约有1万人,用这1万人去阻挡气势汹汹的莱茵河军团显然是不够的;其次是尼禄时代组建的米赛诺舰队有6000人左右的水兵,尼禄组建这支部队的原因不明,现在被奥托利用了起来,成为了一支作战部队;再次是首都罗马附近的角斗士,奥托将2000名角斗士武装了起来组成了2个大队。当时罗马人非常热衷于角斗士和四马赛车这样的比赛,很多成为角斗士的人并不是奴隶,而是自由民,因为高额的回报许多人都热衷于投身于这项赛事。他们经过了相当时间的专业训练,很多经历了生死考验,所以战斗力来说明显要强于没有作战经验的近卫军和水兵军团。加上这些,奥托的主力部队不足2万人。此外,先帝加尔巴组建的1个西班牙军团和不列颠的第14军团此时正赶往意大利,多瑙河军团也临时从7个军团中的5个军团各抽调了2000名士兵先行赶往意大利。

奥托的计划是,先用罗马本土的2万部队加上西班牙、不列颠赶来的2个军团连带辅助兵共2万人和多瑙河1万人的先遣部队,共计5万人先击败席西纳带领的3万部队,接着再击败瓦伦斯的第二军,期间多瑙河军团会到达意大利,这样最后就能轻而易举地击败南下的莱茵河军团。计划是美好的,而现实却是骨感的。

奥托的作战计划

首先打乱奥托计划的就是法国南部的部队在登陆后不久就被莱茵军团给击溃了。原因也很简单,由警察和消防部队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自然不是久经战阵的老兵军团的对手,在这支部队溃败后,就没有人能挡住瓦伦斯军团的前进步伐了。

其次是席西纳进军迅速,3月初就越过了阿尔卑斯山,进入到了意大利北部平原,这使得奥托不得不提前派出部队前去阻截,由鲍利努斯带领的5个近卫军大队及其附属骑兵部队、水兵军团和角斗士部队一共1.3万人,力图将席西纳军团阻截在皮亚琴察、克雷莫纳一线。

由于瓦伦斯军团很快就进入到了意大利北部,奥托也不得不带领剩下的本土军团,4个近卫军大队及其附属骑兵以及部分退伍士兵组成的一支人马从罗马出发,旨在阻挡瓦伦斯军团的前进步伐。这支部队以盖鲁斯等优秀将领为首,将领阵容非常豪华,只是士兵太少,具体人数已不得而知。

未能阻挡瓦伦斯军团,奥托不得不带兵北上

不过在皮亚琴察附近,奥托的军队在鲍利努斯的带领下进展顺利,席西纳未能充分利用好军队的人数优势,将部队一分为三,而鲍利努斯则灵活指挥部队对对方展开进攻,尤其是角斗士部队战力一场强悍,屡次击败了席西纳的部队,将对方阻挡在了波河以北的地区,无奈之下的席西纳只得占领了克雷莫纳。

但是席西纳非常希望能够在瓦伦斯到来之前取得重大战果,为此他制定了一次诱敌作战。具体是先用一支骑兵部队渡河攻击鲍利努斯的部队,引诱对方过河,河的对岸是一片森林,席西纳预先埋伏了部队在森林里,等到鲍利努斯的部队进入森林就将其围歼。

而不列颠战场出身的鲍利努斯习惯了打游击战,这种战术根本骗不了他,他一眼就看出了席西纳的作战策略,便分别派出部队从两边包抄了席西纳的部队,很快就将席西纳的部队包围了起来。实际上这个时候只要鲍利努斯一声令下,席西纳的部队便会被鲍利努斯全部围歼,然而这个时候鲍利努斯却犹豫了,迟迟没有下达总共的命令。

一直在森林等候的部队没有收到鲍利努斯下达总攻的命令,也只得原地待命。究其原因,是鲍利努斯在这个时候不忍心对同胞下手,因为他知道一旦下手,那么森林里的一万多名同胞便基本会被屠戮殆尽。然而战场上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即便要对对方宽容,也要在形势对自己非常有利的情况下。席西纳见鲍利努斯犹豫了,便带领部队杀出了包围圈,得以顺利逃脱。

士兵们迟迟没有等到进攻的命令,眼睁睁地看着对方逃走而毫无办法,都抱怨起了鲍利努斯,自此鲍利努斯失去了士兵们的信任。

鲍利努斯失去了歼敌的大好机会

这一战,也使得奥托失去了一次歼灭对方的大好机会,当机会没有把握好的时候,对方的机会便会来到了。瓦伦斯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顺利地与席西纳的部队会合,人数上达到了6万多人。

此时西班牙、不列颠军团及多瑙河军团先遣队也已经到达了意大利本土,与奥托的本土部队在皮亚琴察附近会合,总人数约为5万人,一场决战就要展开了。第一次贝特利亚库姆战役

史上称为“第一次贝特利亚库姆战役”的战役发生在克雷莫纳以东30公里的贝特利亚库姆附近,这是一场非常“低水平”的决战。

在战前,奥托召开了军事会议,在会上分成了两派意见,一派以鲍力努斯、盖鲁斯、赛尔萨斯为代表的实战经验丰富的将领认为应当与对方对峙,直到多瑙河军团全部到达罗马本土之后再与之决战;另一派以皇帝奥托本人、奥托的亲哥哥提提亚努斯和近卫军团长普鲁克鲁斯为代表,认为应当集中现有的全部兵力渡过波河与对方决战。

其实这个时候鲍利努斯等人的意见是正确的,所谓的决战就是要在把握非常大,胜算非常高的时候发动最好。此时的奥托,人数不及对方,总体战力而言也与对方存在较大差距,所以真的决战起来获胜的可能性并不大。与其在这样的情况下决战,还不如等全部多瑙河军团到位,在己方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发动决战,则获胜的可能性更高。

可惜奥托和他哥哥都是没有什么作战经验的人,选择了决战。

贝特利亚库姆战役

此战之所以低水平,首先是双方都没有统一的指挥。莱茵河军团来说,席西纳和瓦伦斯指挥各自的部队作战。而奥托一方,奥托本人在把士兵送过波河后就留在后方等候消息,没有亲临一线。作战经验丰富的鲍利努斯、盖鲁斯和赛尔萨斯各自只分到了一支为数不多的部队,部队大多掌握在没有多少作战经验的提提亚努斯和近卫军团长普鲁克鲁斯手上。再次是战场上流传着“奥托已与维特利乌斯之间已经达成协议”的消息,使得士兵们无心作战。

决战开始后,双方混成一团,散落在以贝特利亚库姆为中心的广阔平原一带各自为战。双方都时罗马士兵,军装相同,就连鹰鹫旗也相同,双方稀里糊涂地打作一团,你来我往之间尸横遍野。历史上没有确切记载此战的伤亡人数,可以肯定的是奥托输了,士兵们根本无心作战,没有斗志,自然就容易被击溃了。奥托自杀

待在河对岸的奥托等来了战败的消息,便做出了让后世历史学家塔西佗赞不绝口的一件事情,自杀。奥托身边的人一再劝说可以先行撤退,等到多瑙河军团全部到达后再行决战,此时的多瑙河军团主力已经到达了离意大利本土不远的阿奎莱亚。

取代奥托后,维特利乌斯成为了罗马帝国第八任皇帝

但是奥托心意已决,他认为既然输了,就没必要继续进行战争,引起同胞间的自相残杀,他将可能牵连进来的所有人的文书全部烧毁,并严禁对维特利乌斯的亲属进行报复。最后,奥托用剑刺穿了自己的喉咙,才当了3个月的皇帝,便结束了37岁的生命。

尽管奥托干脆利落地自杀了,为了阻止内战的继续,但罗马人的争斗并没有因此结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