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場迎兩大重磅!經貿新預期,稅改大動作!全球風險資產集體大反攻,A股連漲兩日,反彈還能持續多久? 

來源:券商中國

A股收盤之後,市場迎來兩大重磅:國務院印發《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後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外圍市場傳出貿易談判向好預期。一時間,外圍市場沸騰了!

10月9日晚間,美股全線高開,中概股開盤多數反彈,蔚來漲3%,阿里巴巴漲超2%。

雖連遇利空,但A股市場已連漲兩日,妥妥地印證了國慶節後效應。可以說,對A股市場而言,最重要變量不是氛圍,而是價格和位置。經過九月下半個月殺跌的A股市場價格和位置又回到了相對低位。此時,若無超預期利空,很難對A股市場構成較大威脅。節後的市場雖然漲幅不算太大,但市場人氣猶在。

A股盤後,受到利好刺激A50期指和離岸人民幣亦暴起。那麼,接下來的A股市場會怎麼走呢?

全球市場一掃陰霾

10月8日晚上,受各種利空因素影響,全球主要市場都出現大幅殺跌。然而,在10月9日A股盤後,市場突傳重磅消息,令到全球風險資產全線上漲。

A50期指一度直接飆漲近1%後,呈震盪反彈走勢。

離岸人民幣單日反彈近300點。

歐美股市全線反彈。

大宗商品亦全線上漲。

美國國債收益率多數大漲,意味着國債處於下跌當中。

兩則重磅支撐風險偏好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支撐了市場的風險偏好呢?10月9日盤後,外圍傳出關於貿易談判的向好預期,可能是全球市場反彈的主要原因。而中國國內關於稅改的新舉措更可能是潛在的重磅利好。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日前,國務院印發《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後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三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保持增值稅“五五分享”比例穩定。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引導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鼓勵地方在經濟發展中培育和拓展稅源,增強地方財政“造血”功能,營造主動有爲、競相發展、實幹興業的環境。

二是調整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分擔機制。建立增值稅留抵退稅長效機制,並保持中央與地方“五五”分擔比例不變。爲緩解部分地區留抵退稅壓力,增值稅留抵退稅地方分擔的部分(50%),由企業所在地全部負擔(50%)調整爲先負擔15%,其餘35%暫由企業所在地一併墊付,再由各地按上年增值稅分享額佔比均衡分擔,墊付多於應分擔的部分由中央財政按月向企業所在地省級財政調庫。

三是後移消費稅徵收環節並穩步下劃地方。按照健全地方稅體系改革要求,在徵管可控的前提下,將部分在生產(進口)環節徵收的現行消費稅品目逐步後移至批發或零售環節徵收,拓展地方收入來源,引導地方改善消費環境。

據華泰證券李超團隊分析,方案的總原則是增加地方級稅收分成比重,雖然這是個開始,而且初期可能比重增加不大,但在減稅降費和經濟下行壓力下,方向非常重要,預計地產財政收支壓力未來可能會有所緩解。

自分稅制改革後,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稅收分成,地方政府的收入佔比較低,形成了財權和事權的不匹配,這可能也爲隱性債務問題、地方土地出讓收入依賴過高以及房價過高等問題留下隱患。這次改革旨在擴大地方政府分成比重,並逐漸解決這些問題。預計未來的改革措施會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李超認爲,解決地方和中央財權和事權不對等問題,還有關鍵一招是建立和完善地方稅種體系。本次改革也提出,適時調整完善地方稅稅制,培育壯大地方稅稅源,將部分條件成熟的中央稅種作爲地方收入,增強地方應對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能力。目前環保稅已經實行,未來預計會建立更多地方稅種。

中泰證券楊暢認爲,本次留底退稅政策調整,通過中央承擔部分退稅額,降低地方負擔,減少佔用企業資金,這將推動企業進一步擴大支出,擴大再生產。留抵退稅政策調整減輕地方負擔,也會加劇地方分化。短期來看,留底退稅壓力越大的地區,往往是總部越多的地區、擴大支出和再生產積極性越強的區域。本次政策的調整,也將得到更多的好處。

楊暢表示,消費稅會導致行業進一步分化。消費稅品目較多,重點在於菸酒油。由於消費稅品存在品牌控制力度的差異,消費稅徵收環節的轉移,將導致行業出現進一步分化,在生產、經銷、消費三個環節中,越強勢的品牌,越有能力控制稅收增加額度的環節分配。消費稅政策調整也會增加地方收入,提高地方徵收能力。

從整體來看,此次《方案》有利於引導地方發展擺脫原有收入來源單一的束縛,激勵地方發展更爲先進的產業,激發地方進一步搞活經濟的動力。對於整個實體經濟而言,是一次“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的改革,或將帶來深遠影響。

房地產板塊會怎樣?

其實,節後A股的格局令人意外,支撐節後市場的重要力量竟然來自銀行和地產兩大板塊。節後,房地產板塊連漲兩日,以下是wind房地產指數的表現。

房地產板塊的強勢的確讓投資人有些意外。要知道,今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這等於是給房地產定了一個調子。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房地產板塊上漲呢?

原因一:9月30日,克而瑞發佈19年9月房地產公司銷售排行,中國恒大單月銷售排名第一,實現銷售金額830億元,碧桂園、融創分別實現單月銷售額710億元、630億元,排名第二三,前三門檻從去年同期530億升至630億。9月單月銷售過百億房企爲30家,較去年同期多增9家。而在國慶期間,香港內房股大漲。

原因二:近日有信託公司在市場上放風,四季度剛空出部分房地產通道額度,有需求的趕緊操作!據信託公司投資經理向券商中國記者透露,因爲三季度基本沒有新增項目,很多公司項目到期,就會有額度。信託公司現在可能是在抓空出來的額度,但要求四證齊全,30%自有出資,房地產二級開發資質。

原因三:9月30日,揚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出臺了《關於恢復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限額的通知》,通知主要內容有: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限額從35萬元恢復至50萬元、單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最高限額從21萬元恢復至30萬元。這可能是一個重磅而積極的信號。

原因四:在國慶之前,市場一直流傳着一條邏輯,那就是資源向龍頭集中,龍頭的盈利模式現在也多樣化。大型房企可以借錢給小地產商,年化可高達20%,但需要小地產商抵押土地。如果還不上錢,土地將會被收歸大型房企,兩頭都有利。近期保利等公司的確頗受外資看好。

招商證券表示,如果因爲銷量短期不錯導致的alpha邏輯買入地產股,建議儘快止盈。這個建議的原因並非說房地產股票不會漲,而是因爲後續銷售若變差,持alpha好轉邏輯的持倉者也會因爲邏輯不兌現而賣出,如果這樣還不如趁早兌現盈利,保住時間價值。早週期股票的擇時邏輯不同於一般消費股。

楊暢表示,地方收支修復後,增強地方應對財政收支波動的能力。今年以來,地方財政壓力相對較大,較多省市區出現了財政收入負增長,其中存在土地出讓因素的影響。本次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減輕了地方支出壓力,增加了地方收入,地方財政壓力能夠減輕,有利於地方政府進一步堅持“房住不炒”,應對財政收支的波動,降低對房地產市場的依賴。

銀行股能否繼續支撐大市

銀行指數也是連漲兩天。

華泰證券表示,財政部擬規範銀行“藏利潤”,板塊走勢迎來提振。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建立資本補充長效機制提高資產投放能力,擴大金融對外開放促進市場化,多元政策利好有望帶動估值繼續修復。

天風證券認爲,在今年前三季度成長股和消費股大幅上漲、估值已高之際,銀行板塊的高股息、低估值和業績平穩,疊加財政部《金融企業財務規則》要求銀行對超額計提撥備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將進一步提高股息率),銀行股19Q4或重獲機構投資者青睞。

安信證券表示,銀行資產質量依然穩健,估值有底。即便經濟繼續下行,考慮前期不良消化充分、認定趨嚴,以及近年信貸投向的結構調整,資產質量也不會顯著惡化。股價對銀行讓利實體、基本面下行的預期已反應得較爲充分。買入銀行股相當於買入經濟企穩的正向期權。並且明年一季度的逆週期調節加碼是可以預見的。從配置和防禦的角度來看有較高性價比。銀行板塊市淨率處於低位,且年底面臨估值切換;此外,銀行與消費、科技等強勢板塊的漲跌幅和倉位差距逐漸拉大。

按安信證券統計,2010年以來,2011、2012、2014和2018年的四季度銀行股較滬深300和創業板跑出了相對收益,而且強勢表現大都持續到了次年1月。即便是四季度整體沒有跑贏的年份,銀行股在年底12月和次年1月的表現也會“否極泰來”。安信認爲,銀行股四季度跑出相對收益年份的經濟運行、財政與貨幣政策、交易層面(估值、倉位)等背景原因,然後將今年三、四季度的情況與之做對比,發現還是有不少相似之處的。

成長股有沒機會

在一個存量博弈的市場,往往呈現出蹺蹺板板效應。金融地產漲的時候,成長股一般機會不大。那麼,接下來若金融地產熄火,成長股具備崛起的條件呢?

從技術層面來看,9日創業板的確走出來了短期底部形態,其30分鐘K線已經走出了底背離。這意味着市場有技術上的反彈需求。

接下來就要取決於估值的先決條件:資金價格。對資金價格最爲敏感的還是國債。近期,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處於持續下行走勢當中。這意味着,9月下半個月以來市場的資金壓力有所緩解,有利於成長股估值的提升。

第三就是情緒問題,不出意外的話,自主可控將是市場近期關注的一個焦點,而自主可控的主要構成就是成長股。9日市場上的芯片概念股就是一個例證。若外圍市場情緒轉暖,貿易局勢緩和,市場情緒可能繼續向好,這也有利於成長股的進一步演繹。

A股能否持續反彈

從盤面來看,市場的做多氣氛暖了很多,大盤的結構和輪動亦足夠良性。然而,這也並不意味着大盤沒有缺陷。

首先,成交量仍顯不足,存量博弈的特徵十分明顯。大盤後續反彈的決定性變量是“補量”。這個量並不需要太大,但不能維持縮量反彈走勢。

其次,外資出現淨賣出的情況。9日北向資金全天淨流出22.16億元,其中滬股通淨流出近20億元。雖然,這並不意味着外資淨流入的趨勢已經逆轉,但從淨買入的金額來看,流入的速度在趨緩。

第三,產業資本的主要方向依然是淨減持。數據統計顯示,9月產業資本在二級市場淨減持393.1億元,環比大增72%,高出2月份的351億元的和7月份的315億元。9月產業資本的日均減持金額達到19.65億元。另外,來自天風證券的研究亦顯示,產業資本繼續減持。

從技術和事件驅動兩個角度來判斷,A股市場目前仍有進一步反彈的空間和條件,只是多頭行情能持續多久,還要取決於上述變量的變化。若持續有增量資金進場,成交量溫和放大,板塊持續良性輪動,市場方能走得更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