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了,以賣書起家的當當網是中國最早的電商企業之一。可如今,這個圖書電商卻只能通過賣身續命。4月11日,海航繫上市公司天海投資發佈公告稱以初步價75億元收購噹噹,沒想到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噹噹參照亞馬遜的線上圖書銷售模式成立於1999年,那時電商風口興起,在它創辦的第二年就已經拿到了頂級投資機構的投資,到2005年,噹噹網的年銷售僅次於淘寶。“年紀輕輕”就有了“中國首家在美上市B2C網上商城”光環。噹噹的崛起,也是線下書店的噩運。可以說,前十年是噹噹笑傲江湖的時候。

但也因爲在美上市,噹噹不得不集中精力在圖書上追求利潤,限制了自己發展的道路。上市後的當當連着陷入了幾年的虧損之中,隨之被圖書市場新進入者京東的價格戰打得措手不及。回顧當時,在淘寶和京東的兩大電商巨頭的夾擊下,多番的價格戰已經讓噹噹喫不消了。後來噹噹開始掉隊,直到與主流電商平臺越走越遠。雖然創始人李國慶也曾試圖調整改變現狀,但都於事無補,只能在小衆的圖書市場佔據老大位置。

噹噹明明拿的是一手好牌,卻打得稀巴爛,完全也是因爲兩個字:保守!

在當年與阿里、京東的競爭下,噹噹卻選擇死守一畝三分地,始終將業務重點集中在圖書領域,其他品類的拓展極爲保守。其實按照噹噹前十年的發展速度來說,完全比京東、天貓更具有先發優勢,而噹噹卻在穩紮穩打中掉了隊。

在最需要資本助力之時,李國慶夫婦因爲保守,怕失去公司的控股權,一次又一次的拒絕。早在之前,亞馬遜就提出以一億多美元收購噹噹,但被噹噹拒絕了。隨後,亞馬遜轉身以收購噹噹一半的價格將卓越收入麾下,成爲了後來的亞馬遜中國。

2014年,騰訊提出入股噹噹的意願,但也因爲意見分歧,談判告吹。於是騰訊又牽手京東。之後的京東更是藉助騰訊的流量導入,大手筆開始了重構電商市場格局。

因爲保守,失去資本的救贖,噹噹也就失去了發展的機會。不過李國慶夫婦確實是天生的商人,在噹噹市場份額很低的情況下,截止2017年底,噹噹網和噹噹科文兩家公司的營業收入還是過百億,噹噹依舊是一家盈利的電商公司。

不過如今,大局已定,老牌電商噹噹恐怕很難有逆襲的機會,它在行業內的話語權也將越來越弱。也只能說來不及變革的企業,在未來或將遭受前所未有的劫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