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宋李公麟线描人物(局部)。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是我国美术史上极其罕见的经典传世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线描绘画的最高水平。

导读:在中国绘画中,线描既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画种(白描),又是造型基本功的锻炼手段,还是工笔画设色之前的工序过程。线描不仅可以勾画静态的轮廓,还可以表现动态的韵律。用线和空白还可以谱写出一支支和谐流动的线的协奏曲。中国历代画家对线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高超的创造,他们用千姿百态的线,抒发情感,描绘自然,使“线”在艺术作品中有独特的魅力。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高波工笔重彩局部

-01-

武宗元

其线描作品被后人誉为宋代最高成就的代表,有"小吴道子"之美誉。

武宗元擅画道释人物,师吴道子法,行笔如流水,神采飞扬,大抵如写草书,笔术精高。年十七尚能画北邙山老子庙壁,颇称"精绝"。尝于洛阳上清宫画三十六天帝,其间赤明和阳天帝画成宋太宗相貌,真宗赵恒见之,叹其画笔之神。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局部

武宗元传世作品《朝元仙仗图》,描绘的是道教传说中的东华天帝君和南极天帝君与众仙官、侍从、仪杖、乐队等八十七个神仙同去朝谒元始天尊的情形。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局部

《朝元仙仗图》卷“帝君居中,体态丰腴,形象端庄;威猛武将前呼后拥,开道压阵;金童玉女,或执旗打幡,或击鼓鸣金,前顾后盼,绰约伊人;天丁力士仙风道骨,潇洒随行。祥云袅绕,仙乐缥缈。裙裾临风,玉佩叮当"。真可谓“森罗移地轴,妙觉动宫墙。五圣联龙衮,千宫列雁行。冕旖俱秀发,旌旗尽飞扬。”

全卷用遒劲而富有韵律、明快而充满活力的线条,将帝王、神将、玉女、金童、仙真、道圣的形象和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场面宏大,气势逼人。

-02-

李公麟

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今安徽桐城)人。李公麟,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其笔下扫去粉黛、淡毫轻墨、高雅超逸的线描,被后人称为”天下绝艺”。

北宋李公麟线描人物(局部)

李公麟的线描技法成为后人学画所遵从的样板典范,“犹如群龙之首”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苏东坡称“其神与万物交,智与百工通”。清初大家孙承泽评李公麟:“自龙眠而后未有其匹,恐前世顾(恺之)、陆(探微)诸人亦所未及也。”

北宋李公麟线描人物

-03-

吴道子

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局部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是我国美术史上极其罕见的经典传世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线描绘画的最高水平。画面上有八十七个人物,列队行进,飘飘欲仙,那优美的造型,体态的生动,遒劲而富有生命力的线条,虽然没有着任何颜色,却产生渲染的效果,赏画间似有仙乐在耳畔飘荡。

潘天寿曾评论此画:“全以人物的衣袖飘带、衣纹皱褶、旌旗流苏等等的墨线,交错回旋达成一种和谐的意趣与行走的动,使人感到各种乐器都在发出一种和谐音乐,在空中悠扬一般。”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局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