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中觀察

默默關注

本期

作者

趙榮江:北京回龍觀醫院成癮醫學科 主治醫師

出診時間:週四下午

今年50 歲出頭的趙先生,年輕時是一名銷售業務員。從20 歲開始,常常爲了應酬而喝酒,甚至要喝到酒醉不省人事。後來應酬少了,可他還是時不時地找點理由喝點酒,說是解解乏、消磨消磨時光,時間一長就成了習慣。這20 多年來,一天不喝酒就難受。家人擔心趙先生的身體健康問題,管着不讓喝酒,趙先生情緒反應比較大,經常爲此與家人爭吵,自認爲不就是喝點酒嗎,又沒有酒駕、撒酒瘋,算不得什麼大事。

這算是酒依賴嗎?這個問題困擾着很多人。下面我們就根據趙先生的故事,解釋一下什麼叫酒依賴。

自測:你有酒依賴嗎?

根據國際疾病分類診斷標準,如果某人在過去的12 個月中符合以下6 條中的3 條或3 條以上,就可以被診斷爲酒依賴。

1. 對酒存在強烈的心理渴求或衝動感

酒依賴者對酒存在強烈的心理渴求,並不顧酒精對個人精神、軀體、家庭或社會的危害,出現不可遏制的尋酒行爲。

2. 對酒的耐受性增加

飲酒量逐漸增加,或由飲低度酒變爲飲高度酒,不然就找不到喝酒的滿足感。比如,有些人開始喝啤酒,逐漸感覺不過癮,就改喝白酒;或酒量從三四兩增加到1斤多。

3. 對飲酒的自控力下降

對飲酒行爲的開始、結束及飲酒量難以控制。不再是一般社交性的飲酒,而是一端起酒杯就像下坡的車子失去了閘,不喝到爛醉如泥,不會自己停下。

4. 出現戒斷反應

由於反覆飲酒使中樞神經系統發生了某種生理、生化變化,一旦停止飲酒的時間超過8 小時左右,體內酒精濃度降低,就會產生一系列反應,如噁心、嘔吐、心悸、出汗、手抖等,甚至出現癲癇發作,危及生命。若此時少量喝些酒,便可使上述症狀減輕或消除,這就是戒斷反應。戒斷反應另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晨飲”,即早上起來馬上要喝酒,因爲經過一夜的代謝,患者已經出現了戒斷反應,必須通過飲酒來緩解。這也是爲什麼戒酒最好在醫療機構中實施的理由,自行在家中強戒,有可能發生意外。

5. 忽略其他的興趣愛好

酒依賴者長期飲酒後逐漸專注於飲酒,而忽略其他的興趣愛好。

6. 固執地飲酒而不顧其危害

酒依賴者往往明知飲酒對身體有害,卻聽不進家人朋友的勸告,繼續狂飲;或是戒了又飲、飲了再戒,且每次復飲比原來喝得更多。至於撒謊騙人、出爾反爾、強詞奪理、酒後失德、肇事肇禍、家庭暴力更是不一而論。

酒依賴:一種與遺傳有關的腦部疾病

酒依賴者給大家的印象好像都是沒有毅力、沒有責任感、道德品質差的人。實際上,酒依賴不是道德品質問題,而是一種慢性的腦部疾病,並與遺傳有比較密切的關係。科學家做過一些研究,例如把父親(或母親)是酒依賴患者的一組13 歲男孩與非酒依賴父母所生的一組13 歲男孩同做腦電生理的檢查(這些男孩肯定都沒有飲過酒),發現有酒依賴家族史的這些男孩與對照組比較出現異常的比例明顯增加;還有科學家發現了一些與酒依賴相關的基因表型。但是,即使有生物學的易感基礎,只要不反覆接觸酒精,就不可能激發、活化和表達這些生物學的先天缺陷。所以,後天的社會環境影響及個體的科學素養,在酒依賴形成與發病上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戒後復飲:給予更多的寬容

戒後復飲是酒依賴的又一個重要特徵。對有戒酒願望的酒依賴患者而言,他們也希望能擺脫酒精的控制,但因疾病本身的特點,所以很少有人靠毅力能戒酒成功,也很少有人一次戒酒後再不復飲。因此,大家應該給酒依賴者更多的寬容,允許他們有反覆,反覆了就再進行一次新的戒酒治療。就像進三退一,有進就好。

遠離酒友:培養新的興趣愛好

酒依賴患者的家人和朋友要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幫助他們。比如,不要讓他們獨自出去應酬,更要遠離酒友;培養新的興趣愛好,以取代飲酒這一單調的娛樂方式;鼓勵患者參加嗜酒者互助組織(簡稱AA)的活動等等。

本文轉載自《健康世界》雜誌

作者:趙榮江

編輯:宣傳中心

往期精彩

微信號:bjhlgyy62715511

北京回龍觀醫院

勿須獨自承受

讓我爲您分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