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帶着家人去掃墓,懷念曾經的親人,不妨也跟孩子談論一下“死亡”這個話題。

死亡教育歸根到底是生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就像電影《尋夢環遊記》裏曾說過,“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被遺忘”。

所以請不要避諱和孩子談論死亡,而是可以告訴孩子,“記住愛,記住所愛之人,只要對方還在我們心裏,那麼任何事情都不會讓彼此分離”。

金魚的葬禮

兩年前的秋天,我在紐約一家幼兒園的課外班做家長志願者助教,課外班的孩子都是3、4歲的年紀,班級裏養了兩條金魚。

快到冬天時,金魚死了,班主任老師花了一下午的時間帶着孩子給兩條金魚辦了一場“葬禮”。

在這之前,她還和孩子們進行關於“死亡”的討論,解答孩子的各種提問,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

最後帶着孩子們把金魚放進一個紙盒,然後一起埋在了幼兒園外面的一顆樹下。

死亡教育 | “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被遺忘”(附繪本推薦)

之後的兩週,他們還做了一本紀念金魚的畫冊,老師幫着把每個孩子要說的話寫在書裏,旁邊還貼了金魚的照片,還有很多孩子們喜歡的貼紙。

這個畫面一直在我心裏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一羣孩子圍着一棵樹,認真地對着兩條金魚說再見,說謝謝陪伴我們的日子,我們會想念你們的。

我童年的記憶

當時的這個場景觸動了我自己童年的回憶。我的第一個動物夥伴是蟈蟈,在我大概3歲的時候,陪伴了我一整個夏天,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它,餵它喫毛豆。

到了秋天,某一天早上,我起牀去看它,它不見了。我當時難過的大哭,媽媽告訴我,它死了,扔了。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死”,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死了”就要“被扔”的。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就活在擔心裏,我擔心我會死,然後就被扔了。

死亡教育 | “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被遺忘”(附繪本推薦)

第二次知道“死”,是我5歲的時候,一個遠房姨奶奶過世了,我再一次聽到大人嘴裏提到了“死”。

我已經不記得當時我是否還擔心“死了被扔”,但我記得我問了媽媽,姨奶奶怎麼了?

估計媽媽當時怕我擔心了,告訴我,姨奶奶睡着了。於是,我又開始擔心“自己睡着了”也會死去。我不僅擔心自己,我開始擔心媽媽也擔心外婆。

我記得特別清楚,我當時對外婆說,外婆,你不要睡啊,你睡了就要死了。外婆伸手打了兩下我的嘴巴,她覺得這是“觸黴頭”的。

死亡教育 | “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被遺忘”(附繪本推薦)

這就是我人生最初關於“死亡”的記憶,那時的我是困惑和恐懼的。這也就是爲什麼那場金魚葬禮深深觸動了我。

是的,“死亡”這個話題很多成人都想回避,但不談不代表不存在,我們的孩子更加需要父母的解惑和支持。

和性教育啓蒙一樣,如何談論死亡是需要根據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來調整的。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和學齡前的孩子(也就是大概2~5歲)談論死亡。

媽媽,什麼是死?

當我們對孩子描述“死亡”時,不要用那些隱晦的比喻,不要以爲這樣可以讓孩子像我們一樣感受好一點。

就好比我小時候媽媽說的“睡着了”,這就直接讓我聯繫到了自己每天睡覺的行爲;還有的父母會說“離開了”,這就會讓孩子擔心父母外出購物離開一會是不是也就“死了”。

死亡教育 | “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被遺忘”(附繪本推薦)

最好的解釋就是提供更加具象的身體到底發生了什麼,

XX死了,她不能再呼吸、喫飯、走路、說話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基本生存需求非常明白,這樣的解釋更容易讓他們接受理解。

提供簡單卻清晰的回答,就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之後,我們可以隨着孩子慢慢長大,根據她的新提問,慢慢幫助孩子擴充知識庫。

媽媽,你什麼時候死?

當孩子第一次接觸“死”這個話題後,他們的小腦袋就會開始自我消化吸收。然後我們就會遇到孩子問的很多奇怪,甚至非常粗魯的問題,常常會讓我們很生氣,甚至覺得這是在“咒我們死”。

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學齡前孩子問這個問題時,他們對於“死亡”還是一知半解。

他們認知裏的“死亡”是暫時的,也許就像奧特曼沒電了,充一下電就又復活了;或者像海綿寶寶那樣壓扁還能再站起來。

這對他們來說,“死亡”是件很酷的事情。所以他們蠢蠢欲動想了解,什麼時候媽媽可以像“奧特曼”那樣,什麼時候自己可以像“奧特曼”那樣。

死亡教育 | “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被遺忘”(附繪本推薦)

另一種可能性是,現實生活中發生事讓他產生擔心了,也許是家裏親戚的離世,他看到了大家都很傷心難過,也許是同學之間在談論。

他開始擔心自己。他真正想問的是,媽媽死了,誰來照顧自己。

當我們解讀了這個問題後,其實就不難發現,孩子不是“咒我們死”,而是真的有不理解。

這時,如果我們簡單粗暴地回應,不准問這樣的問題,誰教你的啊,就不利於孩子對於死亡的理解了。

不管是基於怎樣的原因,當孩子問了這個問題後,我們可以這麼回答,

媽媽還會活很久很久,媽媽會等到你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後纔會死。

如果你感覺到孩子是擔心無人照顧他,可以多加一句,

即使媽媽死了,你還有爸爸、XX、XX,他們都會照顧你的,大家都會很愛你的。但是媽媽一定還會活很久很久。

媽媽,生病了就會死嗎?

這也是很多孩子會有的困惑,因爲很經常的,我們會告訴孩子,“XXX生病了,所以他死了”。但孩子無法理解,原來生病也有輕重之分。

於是當他們發燒感冒時,會出現特別大的反應了。有時,父母就會疑惑,孩子小時候並沒那麼嬌氣啊,爲什麼大了,一點點小毛病就各種虛弱鬧脾氣呢?

死亡教育 | “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被遺忘”(附繪本推薦)

有一種可能性就是生病喚起了孩子之前還並不怎麼理解明白的“死亡”概念,之前我們隨口的回答就像種子一樣埋在孩子的心裏,現在當他經歷“生病”,他突然就把這兩者聯繫了起來。

因此,當我們和孩子說“XX生病了,所以死了”的時候,請一定要多加一句,

只有生很重很重的病時,人才會死。大部分人都會活很久很久的

抓住其他機會談論“死亡”

死亡教育遠遠不該當真的發生家庭變故時纔開始的,很多孩子從1歲半開始就接觸到“生命”:地上的落葉、死去的昆蟲、或者是自己的寵物離世了。

這就該是我們第一次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機會,就好比我文章開頭分享的那個幼兒園的故事。很多時候我們對於小動物的死去,就像我媽媽當年做的,隨手扔了,抽水馬桶抽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折射了我們成人內心深處對於這類話題的害怕、恐懼和不安,這就很難真正地去幫助孩子理解“死亡”。

關於死亡主題的繪本,就能很好地幫助成人和小孩一起談論這個話題。這類的繪本現在越來越多了,我推薦三本,我個人比較喜歡的。

1、《獾的禮物》

這本是我第一本讀給小D(2歲半)聽的死亡繪本,因爲都是小動物的形象,接受度更高,而且全文沒有提一個“死”字。獾告訴朋友們“要到隧道的另一頭”。小D那時讀到這裏就會難過,粗淺地明白,死亡等於離開。

但是結尾又是非常溫馨積極的,小夥伴們聚在一起懷念獾,說起獾以前與大家在一起的回憶。這也就植入了關於死亡的意義,”記住所愛之人,那對方就不會離開“。

死亡教育 | “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被遺忘”(附繪本推薦)

2、《爺爺變成了幽靈》

這本大概是小D快接近4歲的時候讀的,這本就更加具象一點了。爺爺去世了,小男孩很難過,但爺爺因爲忘記了一件事,所以沒有消失,而是變成了幽靈。於是小男孩就幫助爺爺找回他忘記的那件事。

在尋找的過程中,他們回憶了過往很多很多有趣的經歷,幽默的筆觸非常溫馨。直到讀到那句,“突然爺爺不再笑了,我忘記和你說再見了”,我第一次讀的時候把自己讀哭了。

我當時就在想,希望這樣一本繪本,可以讓小D今後面對告別比我更加坦然和有勇氣吧。

死亡教育 | “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被遺忘”(附繪本推薦)

3、《一片葉子落下來》

這本繪本更加適合學齡後的孩子,但是非常適合成年人,強烈推薦,非常治癒。

摘錄一段書中的話送給大家:

春天變成夏天你不害怕。夏天變成秋天,你也不害怕。 這是自然的變化。 那麼,你爲什麼要害怕這個死的季節呢? 有一樣東西比樹更強。這就是生命。它將永存,我們大家全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活過,是爲了享受太陽和月亮,是爲了過那麼長一段快樂時光,是爲了把影子投給老人和孩子,是爲了讓秋天變得五彩繽紛,爲了看到四季。 難道這還不夠嗎?死亡教育 | “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被遺忘”(附繪本推薦)

“媽媽,你會死嗎?我會死嗎?”

“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會死,但我們現在都會活很久很久。就像樹上的葉子,我們曾經絢爛過,最終落下。但到了來年的春天,新的樹葉又會長出來,就像寶寶出生一樣”。

“哦, 原來生命是有連接的”......

死亡這個話題的討論,歸根到底是生命的教育,如果我們真的可以接納生命是有始有終的過程,也許我們就更能坦然面對孩子的這些問題。

希望讀完今天這篇稍有沉重的話題,你獲得的卻是滿滿的愛和力量。因爲死亡教育,就是關於愛的生命教育!

大J叨叨叨

大家小長假有什麼安排嗎?我是休息不了了呢,這次我4月份的回國還有一件大事,就是會在北京舉辦一個早產兒公益展和早產兒家庭心理狀況藍皮書的發佈(嗯,又是一個全新領域,最近從辦展學到了很多,但也壓力很大)。

那天四週年招募時,很多北京朋友問,爲什麼4/20晚上只針對早產兒家庭呢?就是因爲那天是公益展的開幕。其他北京朋友們,我們也可以展會上見,或者下次見的。具體公益展的信息,稍後會和大家公佈的。

那這裏再次懇請大家參與“爲早產兒家庭加油”的視頻錄製,視頻要求和上傳方法請看這篇文章《幾百張明信片“挽救”了一個早產兒,謝謝你們帶我看世界!》。

下面是已經參加的一部分朋友的剪輯,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的你們,謝謝大家啦!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閱讀

1、近期文章回顧

  • 我和美國性愛專家聊了些什麼?有了孩子,夫妻親密關係如何重構?
  • 一個女人怎樣平衡生活和工作?當下拼盡全力,然後回家帶娃
  • 我的道歉信和謝罪禮物:準備了八個月,這個學習平臺永遠免費
  • 女兒這個測試分數低,讓我發現了一個啓蒙盲區

    2、棘手問題

  • 我們有錢嗎?那人爲啥坐輪椅?孩子的尷尬問題這麼答
  • 媽媽你爲什麼有乳房,我沒有|和孩子一起聊聊身體吧
  • 保護孩子求知慾就要回答他的每個“爲什麼”?大寫的錯!

    3、性教育和安全教育

  •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是最沒用的兒童安全教育!
  • 上海慘案|遇到壞人就跑,僅僅告訴孩子這個是不夠的
  • 反思|保護孩子,不要只剩性教育和安全教育了
  • 性教育只是告訴孩子“身體不能讓人碰”,你這是在敷衍啊!
  • 社會“兇險”,這纔是家長幫助孩子“金剛護體”的第一步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