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缓音乐~

节气与人体

大自然有24节气,人体有24节椎体;天上有28星宿,手指有28关节,督脉有28个穴位;天上28星宿转10圈,妇女怀孕280天......

中医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从《内经》时代的“人与天地相应 ”开始,对于季节 、昼夜 、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已经有了深刻的认知。《内经》中早已告知我们,人体的脏象、经络、舌像、脉象等各个方面都在随二十四气变更而产生的生理性的改变。

著名医学家彭子益揭示:自然界的周期性节律性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因此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自然界周期性的节律变化有密切关系,节气的变化是疾病产生的病因病机之一。

对于节气,彭子益论述相当精当,他说:“二十四节气,节与节之间,是滑利的。一到节上,便难过去。宇宙大气,交节必郁而后通。久病之人,交节前三日多死。大气郁人身亦郁。久病之人,腠理闭塞,交节不能通过,是以死也,-----”可以见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矣。”

二十四节气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霜降

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蛰虫咸俯

2018年霜降时间

2018年10月23日 19时22分18秒

霜降特点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

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

霜降习俗

吃柿子

霜降时节,一些地方要吃柿子,柿子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但要注意应适量而止。

赏红叶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大家一般都外出登山、欣赏美景。

赏秋菊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尤其是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

霜降影响

"霜降见霜, 米谷满仓"的农谚正反映出了劳动人民对这个节气的重视。霜降,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满地秸秆拔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

霜降养生原则

霜降 | 饮食养生

1进补要因人而异

霜降过后,就是一年之中最好的进补时间,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

进补讲究因人而异,脾胃虚弱者、老年人或慢性疾病患者进行食补时,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应选用气平味淡、作用和缓的食物,食温热熟的食物,以汤类、粥类最为适宜既营养滋补,又利于吸收,可增强体质,保持旺盛活力,预防和减少疾病。

2从饮食上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预防秋燥可以从饮食上加强调节:

一·是减少辛辣刺激物的摄入,

二·是尽量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南瓜等。

三·是屋内放置一些绿色的植物,每晚睡前在卧室放置一盆清水,可以让空气变得温润,避免晨起后口鼻干燥。

3霜降食补肾

食补是适合每一个人的进补方式。

中华历代养生一直提倡健康的饮食要“五谷为充、五果为养”也就是说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主食和水果蔬菜。主食摄入不足,容易导致气血亏虚、肾气不足。每个健康成年人每日粮食的摄入量以400克左右为宜,最少不能低于300克。

【温馨推荐】

白果萝卜粥、双耳汤以及栗子粥这三款粥汤都具有滋补肾阴,健脾养胃,生津润燥,补血益气之功效。

白果萝卜粥

配料:白果6粒,白萝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做法:萝卜洗净切丝,放入热水焯熟备用,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花时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

双耳汤

配料:白木耳10克,黑木耳10克,冰糖30克。

做法:将白木耳和黑木耳用温水发泡,除去杂质,洗净,放入碗内,加冰糖、水适量,置蒸笼中,蒸一小时,待木耳熟透时即成。

【栗子粥】

配料:大米粥一小碗,栗子3个,盐少许

做法:将栗子剥去皮后切碎,加水煮熟,再与大米粥混合同煮至熟,加入少许盐,使其具有淡淡的咸味即可。

霜降 | 运动养生

霜降一般在农历九月,一片秋高气爽的景象,此时肺金主事,运动量可适当加大可选择登高、踢球等运动。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也可选择广播体操、健美操、太极拳、太极剑、球类运动等。

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膝关节切不可运动过量。膝关节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时应注意保暖,必要时戴上护膝。老年人运动时,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要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霜降 | 睡眠养生

“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时主要的睡眠养生之道。

具体睡眠时间,建议每晚亥时(即9点-11点)休息,争取在子时(11点-1点)入睡。因为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霜降 | 保暖养生

民间有谚语:“寒露脚不露”。而霜降在寒露之后,更应“脚不露”,由于天气逐渐转凉,一旦脚着了凉,很容易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妇女痛经和泻经等病症。

寒从脚下起,脚部一旦受寒,很容易引起感冒或腰腿痛等病症,因此秋冬季脚部保暖尤为重要。脚部保暖要有合适的鞋子和袜子。秋冬季最好每天用温热水泡脚,步行半小时以上,并坚持早晚搓揉脚心。

“驱秋凉”——热水泡脚

从“霜降”开始,睡前用热水泡脚,可暖身驱寒,有益健康,中医认为,足部与全身的脏腑经络,关系都很密切。

自“白露”起,用热水泡脚,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之效,也有助于睡眠。

泡完脚后,将足心搓至发热,坚持下来,对保养肾气很有帮助。

霜降 | 导引养生

霜降导引术------两手攀足式 

霜降导引术,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导引术,不仅有对相应的肺脏、呼吸、气机等的调整与练习,同时也有与“长夏”相对应的脾胃、消化系统的练习。动作虽然并不复杂,但却融入了中医、养生、脏腑等丰富的内涵。常练习此导引术,可以有效锻练腰、背、腿部肌肉韧带,防止腰、背、腿的疾患。并且能够调畅督脉、任脉之气,滋养肝肾,强健腰腿,为进入冬季肾脏的练习做好准备和基础。

霜降节气哪些人最应该注意

"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此时有胃病、关节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种人群也要时刻注意,而感冒、咳嗽、哮喘是预防的重点。

霜降节气对应颈椎四节,对应人体咽、耳、鼻,对应脏腑为肺、脾、肾、胸腺,因此应当加强对以上脏器的养护,下文传授的手疗方法就可以简便的实现相关养护。从周易来说:霜降对应观卦,巽在上,坤在下,四阴生。此时气候已渐寒冷,夜晚下霜,晨起阴冷,昼夜温差变化大,体质弱或原有慢性疾病的人易因此而感冒、发热或旧病加重此外由于人体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后会出现相应的收缩,使血压升高,故在此季节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也开始上升。

霜降 节气灸

为什么要做节气灸?

“节气灸”是根据一年当中的二十四个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一种方法,这种顺天应时、踏着时令节点的治疗方法在防治疾病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秋季养肺正当时 —

1.治疗慢性咳嗽 :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

取穴:肺俞穴 艾灸时间:15分钟

2.日常保健要穴: 神阙、气海、关元 、足三里

部位:神阕穴在腹部,脐中央.气海穴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关元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中下三寸。作用:培补正气,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

普济养生馆“霜降”节气灸时间是10月21日-10月25日三天或五天时间,早8:00到晚20:00,中午不休息。希望大家安排好时间,做好霜降节气灸。敬请光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