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上,普通百姓往往把皇宮的正殿稱爲金鑾殿。而在杭州淳安縣的一座小山村裏,卻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小金鑾殿”。可爲什麼一座深山裏的家廟卻會被稱爲“小金鑾殿”呢?

宋京村是一個千年古村,村中大部分人都姓餘,大夫家廟就是餘氏家族的宗祠,也是村裏最古老的建築,被村民稱爲“小金鑾殿”。

大夫家廟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它背山面水,坐西朝東。整個建築羣依山就勢,次遞升高,錯落有序。

在大夫家廟的最前方是塢坑溪,溪上對稱排布着五座單孔石拱橋,形似微型的故宮金水橋。橋的後面有一座高大的門樓,上面分別懸掛着一塊寫着“大夫家廟”的豎匾和一塊寫着“世科甲弟”的橫匾。走進門樓,踏上層層臺階,就來到了最令人矚目的前廳。前廳的大門爲牌樓樣式,有大小不等的三個門。正門的牌樓最爲高大,有七米多高,上面有三層挑檐,氣勢恢宏,讓每一個來到這裏的人都驚歎不已。

正門的門額上書寫着“蘿蔓世家”四個字,最上方則是“恩榮”兩個字。正門的門檻非常高,跨過去就進入前廳之內。前廳面積寬闊,房梁和立柱都是用非常粗大的樹木製成,非比尋常。而在前廳的中央就放着餘汝楠和他妻子的墓碑。

餘汝楠是宋京村歷史上最爲著名的人,宏偉的大夫家廟就是他修建的。據說,餘汝楠出生於明朝嘉靖初年,身材魁梧,力大無窮,爲人仗義,每每附近有盜匪橫行,他就帶領村民前往抵禦。久而久之,餘汝楠急公好義的名聲就漸漸傳了出去。

餘汝楠雖然身手不凡,但他平日裏只是一個小商販。有一天,他挑着小雞來到安徽績溪一帶做生意,晚上在一家小客棧投宿。半夜,他在睡夢中聽到隔壁有哭喊聲。餘汝楠起身一看,是一夥盜賊闖入隔壁在搶劫財物。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衝上前去,把盜賊打得落花流水。

這家主人過來道謝時,餘汝楠才得知,自己救下的正是浙江巡按監察御史胡宗憲的妻子和女兒。也正是因爲這樣,本是商賈的餘汝楠得到了胡宗憲的賞識。

不久,倭寇侵略浙江,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沿海的百姓紛紛外遷逃難,明朝軍隊也元氣大傷。此時,胡宗憲被嘉靖皇帝任命爲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加直浙總督,負責浙江、福建等地的戰事。爲了剿滅倭寇,胡宗憲重用了許多人才,抗倭名將戚繼光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提拔軍中原有的將領以外,胡宗憲還大力招攬四方豪傑,讓他們爲抗倭效力。原本就深得胡宗憲賞識的餘汝楠也被選聘爲軍官。就這樣,他帶領五十名善於騎射,英勇善戰的宋京村村民進入了抗倭的軍隊中。

在戰場上,餘汝楠奮勇殺敵,屢立戰功,很快成爲胡宗憲手下的得力干將。在一次規模較大的剿匪戰鬥中,餘汝楠雖然手臂嚴重負傷,卻依然憑藉自己過人的膽識和才智贏得了勝利。胡宗憲特意給嘉靖皇帝上書,爲餘汝楠請功。

餘汝楠多次擊退倭寇,立下赫赫戰功。這讓嘉靖皇帝非常高興。於是,嘉靖皇帝親自召見了餘汝楠,給予他嘉獎,還答應滿足他一個要求。然而,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餘汝楠要在自己老家建一座金鑾殿。

人們都十分震驚,他的要求可謂是大逆不道。可誰也沒有想到,嘉靖雖然也很喫驚,但卻沒有發怒。他沉吟片刻,頒下旨意,特別允許餘汝楠在家鄉宋京村仿造一座金鑾殿,並且親自題寫了“恩榮”兩個字,這就是大夫家廟。只不過,爲了表示君臣有別,大夫家廟的寬度和高度都比真正的金鑾殿要各小一米。

今天的人們在參觀大夫家廟的時候,難免會有疑惑,因爲眼前的大夫家廟雖然有“小金鑾殿”的美稱,但和紫禁城裏的金鑾殿並無相似之處。這是由於,在四百多年的時間裏,大夫家廟曾經經歷過多次重修,其中兩次重修分別是在清朝中期和民國早期,這兩次重修不但耗時很長,也改變了大夫家廟原有的建築風格,使得這座遠近聞名的“小金鑾殿”最終成爲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築。

當然,在杭州地區,像大夫家廟這樣的家族宗祠比比皆是,各有特色。比如,同樣位於淳安縣的朱氏宗祠就以精美的雕刻和彩繪吸引着無數遊人。但在諸多古建當中,大夫家廟的建築風格卻與衆不同。

1984年夏天,浙江省文物考古隊的成員曾經特意來到宋京村考察,並對這座古建築盛讚不已。在他們看來,規模如此之大,選址如此考究,用材如此精良,工藝如此精湛的民間建築,在全省範圍內可謂獨一無二,由此可見大夫家廟的價值。

來源:CCTV4《國寶檔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