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景泰六福話吉祥:中國景泰藍與中國福文化的完美融合

中新網10月31日電 由中外琺琅美術館主辦的“景泰六福話吉祥――論中國福文化暨《景泰六福》藝術品鑑會”日前在北京舉行。此次亮相的《景泰六福》,由六件大小不一、造型各異的葫蘆組成,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米振雄在從藝60週年之際,以宮廷絕技所制。

《景泰六福》。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上,有一字貫穿始終,那就是“福”字。中國文化中的“福、祿、壽、喜、財、吉”以“福”爲首,其內涵既可淺顯而人盡皆知,又可高深至莫名其狀。比起後五字而言,它並不具體,卻統領其他,故有“天下第一爲福”之說。

形而上的“福”字若要具象呈現,最佳者非葫蘆莫屬。葫蘆,諧音福祿,具有福祿雙全、吉祥平安、健康長壽、子孫萬代等美好寓意,凝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國福文化的第一象徵。葫蘆歷來都是人們喜愛的經典器型,或瓷或玉或銅或木,均有葫蘆傳世,而以景泰藍所制葫蘆多爲宮廷御用,奢華貴重,民間難得一見。

此次亮相的《景泰六福》,由精選明清兩代經典掐絲琺琅葫蘆瓶,採用當今純熟景泰藍製作技藝,歷經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大小108道工序精心打造而成。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米振雄從藝60週年之際,大師以宮廷絕技演繹盛世福祿,盡顯皇家奢華。《景泰六福》六件葫蘆,大小不一,造型各異,溫潤勝玉、細膩勝瓷、光澤勝珠、輝煌勝金、色彩勝於綢緞,氣質高貴。

活動現場,嘉賓們由《景泰六福》打開中國福文化的大門,開啓一場福氣洋溢的“尋福之旅”。

活動現場。

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 全球副主席陳平讚歎道:中國福文化代表了一種對美好的期盼,不僅在中國盛行了幾千年,在國外也漸漸流行,隨着中國大國崛起,中國福越來越受到國際友人的喜愛和追捧,《景泰六福》曾屢屢成爲國禮就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朱萬章談到:葫蘆外形柔和圓潤、線條流暢,上下球體渾然天成,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不僅造型美觀,而且本身寓意非常吉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一席。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陳麗華表示:中國傳統的葫蘆器型富於變化,展現出不同的姿態和文化內涵,《景泰六福》這六種就非常經典,既有傳承、又有創新,是當今不可多得的珍品組合!

據悉,《景泰六福》中前五件原型出自明清兩代宮廷御用。故宮博物院宮廷部專家苑洪琪現場講述了“宮廷裏的福與葫蘆”:皇家非常注重福字,不僅很多宮殿名稱裏有福字出現,而且皇帝每年都要賜福,其中康熙御筆親題的“福”字更是被稱爲天下第一福,而葫蘆更是被皇家作爲收納福氣的寶物倍加推崇,比如乾隆著名的三希堂就懸掛着葫蘆壁瓶,而《景泰六福》裏面的幾個葫蘆也深受帝王喜愛。

北京市琺琅廠董事長衣福成稱:米振雄大師1958年進入琺琅廠,從掐絲開始投身景泰藍藝術事業,擇一事終一生,60年來他繼承傳統,勇於創新,創作出不少令人拍案叫絕並且能夠體現時代特色的藝術作品,《景泰六福》就是其中的代表。

作爲北京市琺琅廠總工藝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鍾連盛表示,景泰藍幾乎融合了所有的中國傳統工藝,工序極爲複雜,只有用一生來鑽研、磨練,才能真正的掌握景泰藍108道工序,米振雄大師60年來積累了深厚的藝術功底,《景泰六福》承載了大師傳承與創新的交響碰撞,非常經典。

創作者米振雄。

作品創作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米振雄坦言:“如今,我已經在景泰藍藝術領域走過了60個春秋,從入行到精通,我深知景泰藍藝術創作之難,《景泰六福》的創作更是如此,因爲葫蘆是人們最喜愛也是最常見的題材,如何能創作出既與衆不同又出類拔萃的作品?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經過兩年多的嘔心瀝血和不懈努力,將中國景泰藍和中國福文化完美結合的《景泰六福》終於問世,這是我60年來意料之外的驚喜之作!”

《景泰六福》不僅受到文化界、藝術界人士及國際友人的喜愛和推崇,在收藏界也極受追捧。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鑑定委員會副會長曹靜樓盛讚道:《景泰六福》不僅製作精美、寓意吉祥、奢華貴氣,它還代表了米大師60多年來對景泰藍的無比熱愛和拳拳匠心,我想它傳遞給我們的不僅是一種吉祥,更是一種精神!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羅伯健稱,收藏若無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景泰六福》以福爲名,採用景泰藍這一頂級皇家絕技完美打造,不愧景泰藍史上首屈一指的吉祥之作、尊貴之作、珍藏之作!

據悉,作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米振雄從藝60週年大成之作,《景泰六福》具有大師親自設計的專章專款。其中,“四方祥和”掐絲琺琅葫蘆瓶在活動現場入藏中國景泰藍藝術博物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