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第八人民医院院感科副主任唐艳琴在大年三十已进驻九院支援,她坦言,我们只能迎难而上解决问题,“培训初期我们每天都去病房,盯着医护人员穿防护服,观察他们的工作流程,看看有没有瑕疵纰漏,然后再根据现场情况一一进行优化调整。日前,市第九人民医院院感科副主任张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仍是院感首要目标,“当前感控重点就是不断查漏补缺,一旦发现执行中的隐患,及时灭火。

当一批批医护人员冲锋在战疫一线,直面新冠肺炎病毒时,谁来守护他们的安全?是院感人,这个医疗战线上最陌生的角色,担负起了“逆行者守护人”的重任。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持续攀升的患者,大量医务人员的进驻驰援,市第九人民医院的院感防控压力陡然剧增。作为全市定点收治医院,该如何保障前线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一时间来自东莞多家医院的院感科专家火速驰援,在医疗、护理、院感等多个部门协同作战下,他们在院内筑起了一道隔离病毒的安全屏障。

日前,市第九人民医院院感科副主任张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仍是院感首要目标,“当前感控重点就是不断查漏补缺,一旦发现执行中的隐患,及时灭火。”

01人员涌入院感压力巨大,全市抽调8名专家支援

“医院被指定为定点医院的当天,就已经有患者住进来了,实际上院感组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充分的准备。”张云回想起一个月前的情形时,眉宇间仍然不经意地皱了起来。她坦言,当时的压力真的很大。

对于市民而言,院感是个非常陌生的领域,但它却是临床上一条隐形的“战线”。张云解释,“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最严密的防控措施,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保障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安全。”

1月23日,市第九人民医院被指定为全市定点收治医院。次日,来自全市50多家医院近200名医护、行政后勤人员,以及临时病房工程的大量施工人员,紧急驰援奔赴九院。张云坦言,一个空间一下子涌入大量人员,院感风险很大,防控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如何在短时间制定感控制度及流程,并同质化操作落地?市卫生健康局对此也高度重视,先后抽调8名感控专家支援九院。“其中7人都是各个医院的感控科主任,还有一名市疾控中心的消杀专家。”张云说,在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以及医疗、护理、总务等多部门通力协作下,医院第一时间组建了各科室感染防控小组,包括临床、医技及后勤部门,并联合多部门进行现场察看,陆续建立了包括工作人员、患者院内行走路线、预检分诊流程、清洁消毒流程、转运流程、标本运送路线、织物交接路线等各项流程指引。

02直入病区,26场专项培训提升防护力

而这些制度流程指引的建立,也为医务人员的安全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护人员每天都在一线与病毒交战,面临着较高的感染风险,院感人就要做好他们的‘守护人’。”张云说,此次疫情,院感一个更重要的任务便是保护好医务人员的安全,要在医护与病源之间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感控制度流程就位后,院感科直接深入各大病区,现场对全体医护人员及行政后勤人员开展了各类专项培训,包括防护服穿戴、手卫生、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等。

张云还记得,刚开始很多医务人员并不能准确穿脱防护服,院感科便将每一个步骤都手写在A4纸上,发到每一个人手机上,贴到墙上,让医务人员对应着反复练习。

“刚来医院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连标语、指示牌都是手写的。”市第八人民医院院感科副主任唐艳琴在大年三十已进驻九院支援,她坦言,我们只能迎难而上解决问题,“培训初期我们每天都去病房,盯着医护人员穿防护服,观察他们的工作流程,看看有没有瑕疵纰漏,然后再根据现场情况一一进行优化调整。”

截至2月26日,院感组相关理论和现场培训总计有26场,实际培训近700人次,培训覆盖率以及合格率均为100%。

“医护人员零感染”是疫情防控的战略目标之一,也是检验防控工作的金标准。张云比较欣慰,目前东莞暂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而这一成绩也得到了省级的认可。

03重视现场督导检查,查漏补缺及时灭火

“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管空气。”一句行话形象地概括了院感的工作。

“感控流线很长,从患者进入医院到患者出院甚至出院后观察期,院感工作会贯穿全流程,不仅涉及医疗、护理,还包括保洁、后勤、医疗废物等各环节,所有细节都不得马虎。”张云坦言,目前各项制度做得已经很充足,但执行过程中仍可能会有诸多问题。

张云还记得,2月6日上午,三病区的护士长就反馈有通下水道的工人从隔离病房出来后,穿着防护服、拿着拖把等工具直接经过缓冲间,从清洁区出来,并且在脱防护服过程中被暴露。“接到消息后,我们立即组织人员对污染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并建议该名工作人员医学观察,并就此对进入隔离病区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了严格出入管理。”

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在张云的微信里,经常会有护理、设备、后勤等各种微信群发来的问题反馈,“有可能是一次违规操作,也可能是一张无人清运垃圾的图片等等。”

张云表示,当前院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一遍一遍去现场督导梳理,针对重点人群、岗位、流程不断优化,对细节查漏补缺,发现隐患及时消灭,更好地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服务,保障安全。

释疑

医疗垃圾如何处理?是否存在传染风险?

战疫期间,医院每天会产生大量医疗废物,这些具有高传染性风险的污染物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是否存在风险?

根据统计,市第九人民医院每天产生的医疗垃圾大概是300-400公斤。张云介绍,关于医疗垃圾的处理其实也是院感工作的一个小分支,从医疗垃圾的收集、包装、内部运输、储存、外部交接都形成一条专门的闭环防控链条,有专人专车专路线管理。

“作为一名医者,除了救治之外,我们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因此,保障医疗污染物不会流到社会当中也是我们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张云告诉记者,自己在给工地的工人做培训的时候,他们也有提出这方面的担忧,包括病房的空气会不会吹过来?医院的水排出后会不会把病毒也带出来?

对此,张云表示大家可以放心。因为医院的管理程序相关严密,管路也是逐级进行排查的,排出去的水在内部都有严密的监测系统,每天都会进行定期监测。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外部力量在做医院污水处理这一方面的工作。

提醒

正确佩戴口罩比多戴一层更重要

除了医疗污染物以外,张云还想特别提醒,日常防护中口罩佩戴的细节问题。“不少人实际存在过度穿戴口罩,我看到过很多人戴了一次性口罩之后,会在外面再戴一个纱布口罩。”张云表示,按照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特点,其实日常戴一个外科口罩就能达到阻断病菌传播的效果。”

正确戴比多戴要好!张云举例,比如在脱戴口罩前后,特别要注意做好手部卫生,此外,戴口罩的过程中,手不要去接触口罩的外表面,这可以降低30%的医院感染率。

“我们的手就像是一座桥梁,病菌可以通过我们的手实现传播,如果我们把关好自己的手部卫生,就能阻断病菌的传播。”张云还提醒,如果条件允许,大家都可以用一些小喷壶分装75%的酒精随身携带,在触碰一些公共场合的东西时,可以随时喷杀病菌,保证手部卫生。

院感人寄语

院感学科已经到了非建设不可的时候

院感人每天都在发现、督促、解决医院每一个可能发生感染的细节。抗击疫情,他们不显山露水,却无处不在。

“几乎每次重大的传染病都会对感染控制和疾病预防起到巨大的推进。”张云细数我国院感发展历史。

院感工作从1986年起步到现在34年,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第一次就是非典,这对整个国家公共卫生防控体系是一个很大的推动;接下来就是埃博拉和中东呼吸综合征。而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院感所体现的职能和价值就更明显了。

不过,有院感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院感面临的现实环境却并不理想,人才储备不足、人员多为兼职,很多医院也并不重视,一旦面临重大疫情便存在诸多短板。有专家认为,院感这个学科现在已经到了非建设不可的时候了,不能再靠热情、奉献,或者靠出一些事情来推动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