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第八人民醫院院感科副主任唐豔琴在大年三十已進駐九院支援,她坦言,我們只能迎難而上解決問題,“培訓初期我們每天都去病房,盯着醫護人員穿防護服,觀察他們的工作流程,看看有沒有瑕疵紕漏,然後再根據現場情況一一進行優化調整。日前,市第九人民醫院院感科副主任張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確保醫務人員零感染仍是院感首要目標,“當前感控重點就是不斷查漏補缺,一旦發現執行中的隱患,及時滅火。

當一批批醫護人員衝鋒在戰疫一線,直面新冠肺炎病毒時,誰來守護他們的安全?是院感人,這個醫療戰線上最陌生的角色,擔負起了“逆行者守護人”的重任。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持續攀升的患者,大量醫務人員的進駐馳援,市第九人民醫院的院感防控壓力陡然劇增。作爲全市定點收治醫院,該如何保障前線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安全?

一時間來自東莞多家醫院的院感科專家火速馳援,在醫療、護理、院感等多個部門協同作戰下,他們在院內築起了一道隔離病毒的安全屏障。

日前,市第九人民醫院院感科副主任張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確保醫務人員零感染仍是院感首要目標,“當前感控重點就是不斷查漏補缺,一旦發現執行中的隱患,及時滅火。”

01人員湧入院感壓力巨大,全市抽調8名專家支援

“醫院被指定爲定點醫院的當天,就已經有患者住進來了,實際上院感組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充分的準備。”張雲回想起一個月前的情形時,眉宇間仍然不經意地皺了起來。她坦言,當時的壓力真的很大。

對於市民而言,院感是個非常陌生的領域,但它卻是臨牀上一條隱形的“戰線”。張雲解釋,“我們的工作就是通過最嚴密的防控措施,預防院內交叉感染,保障患者以及醫護人員的安全。”

1月23日,市第九人民醫院被指定爲全市定點收治醫院。次日,來自全市50多家醫院近200名醫護、行政後勤人員,以及臨時病房工程的大量施工人員,緊急馳援奔赴九院。張雲坦言,一個空間一下子湧入大量人員,院感風險很大,防控面臨非常大的挑戰。

如何在短時間制定感控制度及流程,並同質化操作落地?市衛生健康局對此也高度重視,先後抽調8名感控專家支援九院。“其中7人都是各個醫院的感控科主任,還有一名市疾控中心的消殺專家。”張雲說,在專家們的共同努力以及醫療、護理、總務等多部門通力協作下,醫院第一時間組建了各科室感染防控小組,包括臨牀、醫技及後勤部門,並聯合多部門進行現場察看,陸續建立了包括工作人員、患者院內行走路線、預檢分診流程、清潔消毒流程、轉運流程、標本運送路線、織物交接路線等各項流程指引。

02直入病區,26場專項培訓提升防護力

而這些制度流程指引的建立,也爲醫務人員的安全保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醫護人員每天都在一線與病毒交戰,面臨着較高的感染風險,院感人就要做好他們的‘守護人’。”張雲說,此次疫情,院感一個更重要的任務便是保護好醫務人員的安全,要在醫護與病源之間築起一道安全屏障。

感控制度流程就位後,院感科直接深入各大病區,現場對全體醫護人員及行政後勤人員開展了各類專項培訓,包括防護服穿戴、手衛生、消毒、隔離、醫療廢物管理等。

張雲還記得,剛開始很多醫務人員並不能準確穿脫防護服,院感科便將每一個步驟都手寫在A4紙上,發到每一個人手機上,貼到牆上,讓醫務人員對應着反覆練習。

“剛來醫院的時候什麼都沒有,連標語、指示牌都是手寫的。”市第八人民醫院院感科副主任唐豔琴在大年三十已進駐九院支援,她坦言,我們只能迎難而上解決問題,“培訓初期我們每天都去病房,盯着醫護人員穿防護服,觀察他們的工作流程,看看有沒有瑕疵紕漏,然後再根據現場情況一一進行優化調整。”

截至2月26日,院感組相關理論和現場培訓總計有26場,實際培訓近700人次,培訓覆蓋率以及合格率均爲100%。

“醫護人員零感染”是疫情防控的戰略目標之一,也是檢驗防控工作的金標準。張雲比較欣慰,目前東莞暫無一例醫護人員感染,而這一成績也得到了省級的認可。

03重視現場督導檢查,查漏補缺及時滅火

“上管天下管地,中間還管空氣。”一句行話形象地概括了院感的工作。

“感控流線很長,從患者進入醫院到患者出院甚至出院後觀察期,院感工作會貫穿全流程,不僅涉及醫療、護理,還包括保潔、後勤、醫療廢物等各環節,所有細節都不得馬虎。”張雲坦言,目前各項制度做得已經很充足,但執行過程中仍可能會有諸多問題。

張雲還記得,2月6日上午,三病區的護士長就反饋有通下水道的工人從隔離病房出來後,穿着防護服、拿着拖把等工具直接經過緩衝間,從清潔區出來,並且在脫防護服過程中被暴露。“接到消息後,我們立即組織人員對污染區域進行消毒處理,並建議該名工作人員醫學觀察,並就此對進入隔離病區的所有工作人員進行了嚴格出入管理。”

這樣的事情並非個例。在張雲的微信裏,經常會有護理、設備、後勤等各種微信羣發來的問題反饋,“有可能是一次違規操作,也可能是一張無人清運垃圾的圖片等等。”

張雲表示,當前院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一遍一遍去現場督導梳理,針對重點人羣、崗位、流程不斷優化,對細節查漏補缺,發現隱患及時消滅,更好地爲患者和醫務人員提供服務,保障安全。

釋疑

醫療垃圾如何處理?是否存在傳染風險?

戰疫期間,醫院每天會產生大量醫療廢物,這些具有高傳染性風險的污染物又是如何處理的呢,是否存在風險?

根據統計,市第九人民醫院每天產生的醫療垃圾大概是300-400公斤。張雲介紹,關於醫療垃圾的處理其實也是院感工作的一個小分支,從醫療垃圾的收集、包裝、內部運輸、儲存、外部交接都形成一條專門的閉環防控鏈條,有專人專車專路線管理。

“作爲一名醫者,除了救治之外,我們還要有社會責任感,因此,保障醫療污染物不會流到社會當中也是我們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張雲告訴記者,自己在給工地的工人做培訓的時候,他們也有提出這方面的擔憂,包括病房的空氣會不會吹過來?醫院的水排出後會不會把病毒也帶出來?

對此,張雲表示大家可以放心。因爲醫院的管理程序相關嚴密,管路也是逐級進行排查的,排出去的水在內部都有嚴密的監測系統,每天都會進行定期監測。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外部力量在做醫院污水處理這一方面的工作。

提醒

正確佩戴口罩比多戴一層更重要

除了醫療污染物以外,張雲還想特別提醒,日常防護中口罩佩戴的細節問題。“不少人實際存在過度穿戴口罩,我看到過很多人戴了一次性口罩之後,會在外面再戴一個紗布口罩。”張雲表示,按照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特點,其實日常戴一個外科口罩就能達到阻斷病菌傳播的效果。”

正確戴比多戴要好!張雲舉例,比如在脫戴口罩前後,特別要注意做好手部衛生,此外,戴口罩的過程中,手不要去接觸口罩的外表面,這可以降低30%的醫院感染率。

“我們的手就像是一座橋樑,病菌可以通過我們的手實現傳播,如果我們把關好自己的手部衛生,就能阻斷病菌的傳播。”張雲還提醒,如果條件允許,大家都可以用一些小噴壺分裝75%的酒精隨身攜帶,在觸碰一些公共場合的東西時,可以隨時噴殺病菌,保證手部衛生。

院感人寄語

院感學科已經到了非建設不可的時候

院感人每天都在發現、督促、解決醫院每一個可能發生感染的細節。抗擊疫情,他們不顯山露水,卻無處不在。

“幾乎每次重大的傳染病都會對感染控制和疾病預防起到巨大的推進。”張雲細數我國院感發展歷史。

院感工作從1986年起步到現在34年,經歷了幾次大的改革:第一次就是非典,這對整個國家公共衛生防控體系是一個很大的推動;接下來就是埃博拉和中東呼吸綜合徵。而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院感所體現的職能和價值就更明顯了。

不過,有院感專家在接受採訪時也坦言,院感面臨的現實環境卻並不理想,人才儲備不足、人員多爲兼職,很多醫院也並不重視,一旦面臨重大疫情便存在諸多短板。有專家認爲,院感這個學科現在已經到了非建設不可的時候了,不能再靠熱情、奉獻,或者靠出一些事情來推動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