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明隆武元年,鄭成功自烈嶼湖井頭登陸,奉明太祖靈位,自此以金門爲後勤基地,展開北伐南京,東征臺灣的事業。1915年金門設縣。

金門縣(英語:Kinmen County),古稱“浯洲”、“仙洲”等,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爲牧馬監地。

1915年1月正式設縣,以“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而稱“金門”。

金門縣位於福建省東南部海域泉州圍頭灣與廈門灣內,屹立於臺灣海峽西部,與大陸最近處僅2310米。

金門生產高粱、甘蔗、玉米、大小麥、花生、蔬菜等作物,居民多以捕魚爲業,兼營家畜(禽)飼養。

南明隆武元年,鄭成功自烈嶼湖井頭登陸,奉明太祖靈位,自此以金門爲後勤基地,展開北伐南京,東征臺灣的事業。

1661年(永曆十五年)陰曆二月,鄭成功率領衆將士在金門“祭天”“禮地”“祭江”,舉行隆重的誓師儀式。

鄭軍由金門料羅灣碼頭出發,從臺南鹿耳門登陸,僅十一個月就將據臺的荷蘭人驅逐回國了。

1680年清軍二度攻佔金門後,沿襲舊制隸屬於福建省同安縣。

1914年,清代地方區劃制度廢除;1915年金門設縣。1937年日軍佔有金門,直到1945年戰敗爲止。

金門·1958年8月(底)【攝影:John Domini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