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 | 因果 | 人生智慧 | 命運 | 功德

佛學知識

至誠頂禮十方一切諸佛,

感恩一切善知識,

願一切衆生聽聞佛法,精進修行,

蒙佛光普照,福慧雙增,離苦得樂,往生西方。

寺廟裏的金剛爲何怒目?菩薩爲何低眉?

在佛教造像中,我們常常看到慈眉善目的菩薩像,讓人心生歡喜,也會看到面目猙獰的怒目金剛,爲啥同是菩薩,風格差異這麼大?背後可是有着深奧的密意。

鐘山開善寺,始建於梁武帝天監(502~519)年間。時鐘山多佛寺,開善寺以風景獨勝。

隋朝時,史部侍郎薛道衡於一日慕名前來參訪。

眼見左右羣山峻嶺,諸巒佈勢,寺院建制宏偉,道路開闊,古樹蒼天,一派恢弘氣象。踱步殿內,亦見碧殿映空,金像耀目,畫棟飛雲,意象空靈,巧幻不可臆度。

於大殿虔心參拜之際,見金剛多現怒目圓睜之威嚴忿怒相,而菩薩則多現溫婉低眉之慈悲寂靜相,心有疑惑。

路遇小沙彌,遂問道:“金剛爲何怒目?菩薩爲何低眉?”

小沙彌應答:“金剛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薛道衡聽聞,疑惑頓消,心下歎服。

通常,人們會躲避怒目金剛,喜歡低眉菩薩,其實這兩者都是救度我們的佛菩薩“因材施教”展現的不同外相。

每個人的根機不同,教化的方式也不同,二者的本質都是慈悲,都是爲了所教化的對象。

慈眉善目的菩薩是菩薩,怒目金剛何嘗不是是慈悲無量的菩薩?

我們要把自己作病人想,善知識作醫生想,既能接受低眉的菩薩,也不抗拒怒目的金剛。

本平臺的非原創內容均來自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及時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