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朋友,你曾經爲一件事、一個人使出過全力嗎?

“人這一生爲什麼要努力?”,手機屏幕上閃出這樣一條推送。

驚愕與惆悵就像打翻的五味瓶,瞬間充斥腦海,是呀,好像至今還沒有使出過哪怕一次的全力:

“這兩個方案都無法接受!”,巴黎和會上顧維鈞勃然大怒一躍而起,一個弱國能有什麼話語權,即使竭盡全力的雄辯受到各方代表的一致稱讚。《巴黎合約》簽署的當日,中方坐席空無一人,是他能夠做到最多的了,亦如無數持節者的忍辱負重、鞠躬盡瘁。當我們想起喬的笑時,也應該記住那些舌戰羣儒的國士,是他們爲我們爭取了時間與尊嚴。世人不知,來巴黎之前,他的妻子唐梅剛剛病逝。

“背後即是祖國,我們無路可退”,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的楊靖宇,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胃裏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日寇亦爲之震驚。當大多數人絕望時,他們在最黑暗的地方點燃星星之火。將軍出關時,兒子方纔一歲。川軍、抗日遊擊隊、中國遠征軍、......一個個番號見證了無數仁人志士用鮮血與生命付出的努力,爲了那一個幾乎渺茫的機會。

“清算血債——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官梅汝璈今飛東京”,梅汝璈沒有辜負國人的期許,歷時兩年半多達818次的開庭中,他始終堅持法律原則,有禮有節,在“法官席位之爭”、“起草判決書”和“堅持死刑處罰”等關鍵時刻維護了祖國的尊嚴和人民的利益。以6票對5票的微弱優勢,將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等七名罪惡累累的首犯送上了絞刑架,留下了代表4億多受害中國人民寫下的10多萬字血淚書,寶劍贈壯士,血債終得血償!

“中國人在稱原子的重量”,當20世紀帶着諸如相對論、量子論、信息論和基因論等物理學巨大成就被載入史冊之時,一定不會少了這樣一箇中國人的名字,中國核能之父盧鶴紱,被譽爲世上第一位公開揭露原子彈祕密的人,於1941年中國抗戰局勢最爲危險之時,以一身報國志,萬里歸國任教,先後爲中國培養出7位兩彈一星元勳!在他離開美國後,兩個之前和盧鶴紱研究同一課題的物理學家同時獲得了諾貝爾獎。沒有怨言,心裏藏着三國裏的忠義,錢三強、姚桐斌、趙九章、葉企孫......每一個名字都註定要載入史冊。

“上不告父母,下不傳兒女”,爲了獲取原子彈爆炸的第一手信息,有這樣一羣人,他們義無反顧地從地面、空中衝向核爆區,飛行員郭洪禮先後兩次穿越蘑菇雲後因癌症去世,只解沙場爲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他們大概認爲祖國的強大遠比個人的性命要重要,輻射何所懼,在乎的是從今以後的一百年、一千年,炎黃子孫都不必再捱打,胡楊於北風中屹立,多少人倒在新中國崛起的道路上,他們都無愧於兩個字的稱謂——烈士。

“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汶川地震被戰友死死拽住拖往安全地帶的消防戰士荊俐傑跪着大哭,坍塌時依舊不顧一切往廢墟里衝,只爲多救一個孩子,也多救了一個孩子。自然面前,我們是脆弱的,但再脆弱的身體,也能移山填海,化腐朽爲神奇,颱風、地震、洪水、火災、爆炸、危化、輻射以及戰爭,我們沒有援兵,只有自己。另外,還有最可愛的他們。

“我幹不動了……這是我最後一筆錢!”,年近期頤的白芳禮老人最後一次捐助,是到天津耀華中學,500多元零錢盛在飯盒子裏,沒有更多的話。三輪蹬了近20年,零零碎碎湊出35萬元,三百個孩子的人生因他而改變,如落葉飄零,芳香如故。

"醫院不缺院長,但孩子們缺我這樣一個校長",艾滋病始終是一項令人生畏的疾病。2004年臨汾傳染病醫院收治幾名艾滋病患兒,郭小平的人生軌跡從此改變。紅絲帶學校的成立讓這些本就沒有多少時間的艾滋病患兒得以體會人世間尚存的溫情與知識的廣博。2011年,紅絲帶學校經批准正式被納入國家義務教育行列,是郭小平的成功,也是社會的一大進步。醫者仁心、誨人不倦,醫生的德,教師的德,正是無數耕種於新中國最貧瘠土地上的醫生與教師,讓我們的孩子得以面對一個更友善的世界。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如果不是走上了這條路,我現在也過着簡單平靜的生活。但我是醫生,我在和生命打交道!我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10年打假,陳曉蘭花光了自己的積蓄,貼上了自己的健康,甚至被人污爲“精神有問題”,原本平靜的生活更是坎坷不斷。馬克思所著《資本論》上論述:“如果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的法律”,打假與報道歷來是諸多既得利益者的肉中刺,死亡的威脅不只來源於幾百上千萬的懸賞,中國需要更多這樣的勇士。

“奶奶的答案是我,爸媽的答案是我,我的答案是他們,以及把身家性命託付於我的媳婦和孩子”,一位知乎作者講述,身無分文、一無所長、年過半百纔到美國的老奶奶,直到半身不遂都鮮有走出唐人街,卻換來了四代八十口人的未來。他們替我喫完了所有的苦,幫我走了九十九步,我自己只需再走一步,哪敢遲疑?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曾如此感慨。爲了看更大的世界,知乎網友的回答代表普羅大衆的心聲,他們默默奮鬥着,分享日常的點滴,佛系與衰只是他們戲謔的自謙。他們相信,一步一個腳印,終會到那沒有到過的一角,嘗一嘗沒有喫過的美食,打開知識殿堂的大門,去探索未知的領域,遇見終將遇到的人。所以要去加倍努力,不是爲了去換取成功,不是爲了去超越別人,是一種想去體驗一個更大的世界的慾望。

人這一生爲什麼要這麼努力?每個人都會在特定的時候遇到那個答案,或偶然,或必然,區別只在於你是否使出全力,種樹的最好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努力,只爲下一刻的期許

全新衆泰T600

六年專注,五十萬消費者共同見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