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琴键扣动奋斗的琴弦,才奏出人生美妙的乐章。”居里夫人曾这样描述人生中的理想与奋斗。电视剧《奋进的旋律》摄制组正是将镜头聚焦新时代的追梦人,展现了他们的梦想与奋斗,勾勒出新时代奋进者敢想敢拼的精神风貌,奏响了中国发展的主旋律。怀着饱满的创作热情和务实的创作态度, 摄制组克服重重创作困难,将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故事搬上了荧屏,致敬梦想和拼搏,奏响了新时代的奋进旋律。

催人奋进的时代旋律:致敬梦想与拼搏,呈现今日之中国

在波澜不惊与万涓成河中讲述奋勇争先与气势磅礴的奋进故事,《奋进的旋律》自播出以来,凭借磅礴的大国工业题材、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与精良的剧集制作,不仅以超高收视席卷荧屏,还收获如潮好评引发强烈反响。回顾这部剧的创作始末,制片人李萧感触颇多。“总制片人王雁也是《希望的大地》的总制片人,当时那部剧也在创作的关键时期。总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领导要求《奋进的旋律》快速推进。”“到底写什么内容?最初确实有不少选题参考,比如‘大国重器’、‘自贸区发展’、‘互联网创业’等等,后来我们的总制片人、同时也是编剧之一的王雁,在研读了几十万字的政策汇编和素材后,创作方向开始渐渐清晰,最后明确了‘中国梦’、‘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四个创作关键词,这也是整部剧的灵魂所在。”

(图为总制片人王雁与编剧在舟山采访)

“为了这部剧能更接近现实、贴近生活、关照生活,总制片人王雁最后把目光投向了浙江温州的火热生活中。在此之前,他因为工作关系去过一次温州,那里的社会风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温州的民企非常活跃,民企和国企间的融合发展也走在了全国前列,温州商人更是遍布全球,他们的故事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王雁带着主创团队三下到浙江考察,走访了数十家企业,采访了众多企业家和科研人员,收集到了第一手的创作素材,也被这些企业家们的激情、梦想和火热奋斗的经历所感染”。李萧向我们详细介绍说,王雁和编剧吴子牛是78班同届同学,他们之间有着很好的默契和沟通,再加编剧吴俊,几个核心创作者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统一创作思路,决定选取潮流能发电和轴承制造来承载这个故事,采用全新的视野和角度来表现中国企业敢为天下先、转型发展的新时代蓬勃生命力与创新精神。

当被问及最初参与到《奋进的旋律》的感受时,李萧接连用了“不可能”、“挑战”、“压力大”等词语来形容。他回忆道,“去年四月份剧本还在大幅度紧张修改,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定稿,剧组还没筹备,但距离完成播出只有6、7个月的时间,内容体量、特技量都非常大,心里确实没什么底,现在回想起来都有些后怕。当时总制片人只给了我5分钟的考虑时间!但有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坚实的后盾在,更有中心领导的支持和总制片人的信任,用当时中心张晓海总裁话说,要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了,再大的困难也得去担当。”也正是这5分钟抉择,才有了后来李萧同创作团队一起争分夺秒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冲锋。

谈拍摄:辗转数千公里全力奏响奋进旋律

“不能将‘中国制造’放在办公室,不能将‘中国创造’放在电脑上。”自拍摄之初,总制片人王雁就提出了创作要求。他和同样是78班老同学的导演苏舟在很多创作方法上达成了共识,一定要以当下火热的生活和现状为背景。据李萧介绍,为了保证拍摄场景既能满足扎实厚重的工业基础,又能很好地展现新时代企业具有的朝气蓬勃,《奋进的旋律》剧组开始了数千公里的辗转拍摄。整整三个月的拍摄场景遍及浙江温州、杭州、千岛湖、湖州、舟山、福建福安、天津、山东青岛等四省(直辖市)八市(县),创作范围之广、规模之大、难度之高令人惊叹。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力争把《奋进的旋律》创作成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观众爱看的电视剧。”李萧介绍说,这是总制片人王雁对剧组的总体要求。他也反复强调创作细节, 要求主创秉持“工匠精神”在拍摄上,求“真”求“实”。为此,《奋进的旋律》剧组在拍摄中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亲赴舟山市岱山潮流能发电平台、深潜千岛湖水下古城、走进中铁装备(杭州)盾构制造车间及“杭州2022亚运会”钱塘江隧道开掘现场、打卡福安青拓集团钢铁厂和湖州人本集团轴承车间、(天津)国家海洋实验室等进行实地拍摄。

因为剧中涉及到了潮流能发电领域的整体发展脉络,包括早期的艰难起步,后来的曲折前进,以及现在的世界领先,整个过程都要有所呈现,所以《奋进的旋律》剧组对拍摄场景要求特别高。“故事原型中的千岛湖户外试验基地已经废弃了很多年,为了呈现它当年的样子,我们不惜代价重新进行了修缮和搭建,硬是让它的电机重新运转,完成了拍摄。而且为了保障拍摄效果,我们还制作了各种专业道具模型,力求专业、准确。不仅如此,我们还邀请了很多专家到剧组来指导拍摄。比如在涉及到湖试、海试和平台下水模块安装场景的拍摄时,就有潮流能方面的专家陈振东博士全程跟组配合指导。”李萧对于当时的拍摄情形记忆深刻。

谈奋进:“这部戏的创作过程就是奋进的过程”

谈及当时拍摄的艰辛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坚持,李萧十分感慨:“因为这部剧高度还原现实环境,内容广,场景多,剧中人物多数在生产和科研一线的环境中,加上天气恶劣,酷暑难耐,又频繁转场,我们几乎把湖面、海上、水下、隧道、工厂、车间、大山等这些场景走了个遍,拍摄难度特别大,演员和工作人员都特别辛苦,但所有人都在咬牙坚持,特别难得”。

“这部剧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奋进的过程!”拍摄过程中的许多故事,至今让李萧记忆深刻。“当时为了满足剧情需要,我们通过层层审批程序向温州海警局借用了8套制服,协拍单位的温州市电视剧制作中心的黄老师从温州出发,先坐动车前往宁波,再坐汽车、渡轮,几经辗转,一天都不敢吃喝,终于在晚上十点多将满满一行李箱重达100多斤的制服稳妥地送到了岱山县拍摄现场;在去千岛湖拍摄前,主演李东学胳膊意外受伤,天天有他的戏,他忍着伤痛在40多度的高温下坚持拍摄,没耽误一天工作;包括导演苏舟,白天拍摄,回来后还要和编剧讨论调整剧本,特别在秀山岛拍摄时,在现场我看他累得话都说不出来了……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当时大家真的是和时间赛跑,迎难而上,特别让人感动!” “另外这部剧得以顺利拍摄,要特别感谢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广电集团和温州电视剧制作中心、林东新能源科技公司,他们的支持和作用无处不在,无法替代;还有自然资源部、中国中铁集团设备公司、杭州、舟山等地的市(县)委宣传部等各级单位、领导以及企业的支持,所到之处,有他们的协助,我们才能攻坚克难”。

6月连绵的梅雨天气,7月南方40度的高温,8、9月极端恶劣的两次台风天气,都没能阻挡《奋进的旋律》剧组主创的创作热情和奋进步伐。直到后期制作,也是争分夺秒,全剧仅特效就制作完成了1800 多个镜头,共计近120分钟,每个演员也都非常配合补配音,没有含糊,包括张丰毅、杨立新、巫刚、刘佳、张光北老师等艺术家。大家共同的努力才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有这部剧播出期间刚刚去世的杜雨露老师,我们也通过这部剧的播出向他表示怀念和致敬!戏里戏外的奋进氛围深深感染着李萧,“我觉得这次创作过程就是对’奋进’的最好诠释,我们优秀的主创团队把剧中想要表达的“奋进精神”与“奋斗的幸福”展现得淋漓尽致。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了今天播出后的收获,这是非常值得欣慰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