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們用兩篇文章分別說明了,哪些學校是招收外籍人員子女的(點擊閱讀),以及民辦學校如何區分的問題(點擊閱讀)。今天,我們《三篇文章搞懂2019擇校》系列文章的第三篇,就來說說擇校當中的另一個分支:公立校國際部。

隨着這兩年公立校國際部年年都有哈佛入賬,公立校國際部一下子成爲更多家長眼中的焦點。

怎樣才能上公立校國際部?

外地孩子可以上國際部嗎?

人大附中ICC是什麼?不是國際部嗎?

小學畢業可以上國際部嗎?

……

上面的問題,如果想要簡單回答,則只用下面這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公立校國際部需要中考成績”。

但如果想要詳細瞭解,卻不是一句兩句話就能說清的。因爲北京的公立校國際部,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也難怪很多家長都覺得霧裏看花,有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糊塗感。

今天,我們就來理一理公立校國際部的那些事兒。

01

複雜的國際部

爲什麼說公立校國際部複雜呢?因爲,這種就讀形式,其成立伊始就“糊里糊塗”,而且特殊情況太多,牽扯的面兒又非常多。

首先,我們來說歷史。北京的公立校國際部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所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北京的公立高中初設國際班,大約始於2003年左右。

在此之前,北京一些重點中學中出現了一些“特殊”的學生——他們明確表示不參加高考,要備考SAT和託福等。由於這些學生都是成績好、家境好的學生,學校既不能對他們撒手不管,又不能讓他們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於是就把他們組織起來,這就是“國際班”的雛形。

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國際部這幾年的申請情況令人稱羨。

到了2003年,國務院發佈《中外合作辦學條例》,明確中外合作辦學屬於公益性事業,是中國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學生有需求,政策也支持,在這種情況下,知名的公立學校開始正式出現國際班,並開始和一些熟悉國外教育的企業或組織合作。比如,人大附中自2004年起,就與狄邦教育合作舉辦A-Level劍橋國際高中。而這種情況非常常見,很多公立學校的國際部,都是由企業提供課程引進與設計、師資招聘與管理等服務的。甚至不同學校的國際部,其身後的合作方都是同一家公司。當然,也有一些學校的國際部是堅持自我運營。

公辦學校國際班的遍地開花,則要追溯到2010年發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推動。綱要“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中小學對外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培養大批國際化人才”。

一直到2013年,教育部對公立高中國際班的政策收緊。之後,教育部曾醞釀新的規範性文件,旨在將國際班與公立學校完全剝離。據媒體報道,2014年底,相關文件送審稿已完成,但最終並未成功。援引一句當時媒體的報道,用詞是“由於各方意見不一,仍在博弈中”。可見,公辦校國際部的剝離,根本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北京四中國際課程佳蓮校區

而說到公辦校國際部的改制,目前只有北京四中走出了嘗試性的一步。目前,北京四中國際課程佳蓮校區已遷至昌平,而四中仍保留了自己的國際課程。這種做法在目前在北京仍是唯一。

2017年10月,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財政局發佈的《2018年度北京市教育部門預算重點投入方向與項目指南》,提到了公立校國際部的相關內容,這是近年來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涉及到公辦校國際部,但後來,因爲各種原因,相關內容被刪除。

其次,公立校國際部不光歷史成因複雜,連“名稱”其實也都很複雜。

人大附中朝陽分校是民辦校。

很多家長都發現,各個學校對國際部的叫法不盡相同,而且很多媒體經常把他們混爲一談,讓很多家長造成混亂。比如,一些學校,比如人大附中、清華附中的國際部,指的是招收外籍孩子的。而招收中國學生的,被稱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比如人大附中ICC(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Centre )。而另一些學校,比如北師大實驗中學、十一學校的國際部,則招收中國學生。也就是說,在叫法上,官方並沒有對公辦校國際部進行統一。

還是沒明白?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北京這些設立了國際部的學校,哪些是招收中國籍的,哪些是招外籍的,以及他們分別的名稱:

通過上面這個表,我們就能清晰地看出,北京目前共有24所公立學校設有國際部。其中,有6所學校的“國際部”只招收外籍學生,包括人大附、清華附、北師大附、四中、育才和五十五中。

這6所學校中,有3所在“國際部”之外,另有招收中國學生的“國際班”。這些國際班因爲不能再使用“國際部”這個稱呼,所以分別各有名字,分別是:人大附中國際課程中心(ICC)、北京四中國際校區、北師大附中中美國際課程班。

這3個學校的“國際班”,加上其他18個學校的國際部,共有21所學校都是招中國籍的。

這回就簡單了,對吧?

除了名稱讓人分不清,這些國際部在招生學段上,也不一樣。目前,在這21所招收中國籍孩子的公立校國際部中,除北京八十中從初中就有國際部外,其他20所都是通過中考招收學生的。

此外,還有一些從名稱上看着很像公立校國際部的,但其實是民辦學校。比如人大附中朝陽分校、清華附中國際學校等,這些都不是公立校,大家千萬別搞混了。

02

什麼人適合考?

對於大多數的公立高中國際部而言,都是要通過北京的中考才能錄取的。在中考這個門檻之下,公立校國際部就存在這樣一個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家長一定要想清楚,自家的孩子是不是適合中考。

那什麼樣的孩子可以通過中考進入公立校國際部呢?答案只有一個:至少得是考試成績好的學生。這幾年,北師大實驗、人大附、十一學校等幾所“頭部”學校,其國際部的錄取分數線,在官方宣傳上,至少和普通高中班是平齊的。也就是說,孩子的中考成績至少得達到這些學校普通版的錄取線。而另外十幾所學校的國際部,錄取線則比中招線稍微低那麼“一丟丟”。

如果您家的孩子在國內的考試中游刃有餘,總是能拔尖,那麼公立校國際部可以說是您的一個很好的選擇。

但如果您已經確定不想讓孩子繼續“考下去”,那麼就不要管公立校的外國大學申請情況有多輝煌。因爲很簡單,想要中考取得好成績,不光課內要下功夫,課外的補習肯定是少不了的。家長們千萬不要中了培訓機構的圈套,因爲應試教育並不一定適合您家的孩子。

其實很多家長希望選擇國際教育,就是想逃離中國的應試教育。不管孩子在小學階段如何減負、不上補習班,但到了初中,面對中考時,考試成績就成了唯一的競爭標準。這也是爲什麼那些培訓機構能夠全程參與公立校課外培訓,但卻無法參與國際學校校外培訓的一個原因。因爲國際學校的課程,並不是通過補課、刷題就能迅速提高的。

03

怎麼報考?

按照政策規定,北京公立高中的國際部都以中外合作辦學的形式開展的,招生規模由教委批准。招生對象爲具有本市中考報考資格的考生。各公立學校國際班都是提前錄取,不需要填報志願。報分確定錄取後,學校會讓學生來籤提前招生錄取表格,之後學校會提前提檔。

今年3月14日,北京市教育考試院發佈《關於做好2018年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考試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各區要加強對普通高中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體育藝術科技特長生招生項目、特色高中改革試驗項目的管理,不得隨意增加項目招生規模和變更項目招生方式。”

這意味着,如果往年公立校國際部招生中存在一些亂象,那麼今年這些情況會被更嚴格地限制。按照往年情況,公立校國際部的招生一般會從4月開始。而真正的“戰役”,則是在中考出分的當天。

51上私立統計了2017年北京多所公立校國際部的相關的錄取情況,供家長參考。

點擊查看清晰大圖。本數據根據不同渠道獲悉,如有不準確之處,以各學校公佈爲準。

總之一句話,想要上公立學校國際部,需要走“中考”這“華山一條路”。如果您的孩子對公立學校的考試形式非常在行,考試成績很好,那麼他(她)可以一試。如果您想讓孩子換一種學習環境,那麼公立校國際部基本上就不用考慮了。

擇校路上你不孤單

51上私立

家長添加微信號18611680182

加入學前羣 | 小學羣 | 初中羣 | 高中羣 

合作請添加

18611680182、18911331731

長按上方二維碼

和兩萬擇校家長一同關注

“51上私立”公衆號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啓,接受更多家長的吐槽和讚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