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有之后为什么是谦卦。“地天泰”卦,“坤”在上“干”在下,正是“干”有“有其德而不居谓之谦”的“谦德”,所以才能够“顺遂通畅,非常和谐”。

谦德:宇宙特性,人类根本【易学文化研究】 我所认识的“易经”(三)

二、“谦德”,“易经”古经的内在本质精神

“易经”是宇宙自然规律模式,它所反映的本质精神“谦德”,是宇宙的本质特性。

宇宙包容世上所有生物,供给阳光、空气以及循环产生的水和食物。千年、万年、万万年,从不懈怠,不表功,不自满;无怨无悔,默默无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忠、孝、悌、节、让吗?是仁、义、礼、智、信吗?这些只是人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之上有一个更高的道德精神,这个精神就是“谦德”精神。“系辞”曰:“谦,德之柄也”。这个“谦”字,是宇宙精神,也就是“易经”古经的内在本质精神。这种精神在“易经”古经中有几处明显可见。

1、“易经”德之魂:第十五卦“谦”卦

“易经”“谦”卦原文:

: 亨,君子有终。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六二,鸣谦,贞吉。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六四,无不利,㧑谦。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谦”卦:上坤下艮,坤为地,艮为山。叫“地山谦”卦。

什么是谦?北宋理学家程颐说“有其德而不居谓之谦”,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谦者,有而不居之义”。(《周易全解》第130页)“谦”是人们能够以谦卑之道自我修养的高尚德行。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这就是崇高无比的“谦德”。谦的反面就是自大自夸,自吹自雷,骄傲自满。越是精神贫乏的人越骄矜,越是内心充实的人越谦巽(是巽,比逊更有深意。后同)。这是一个鲜明的比照。

“谦”卦组合来看,上体是坤,坤为地;下体是艮,艮为山。两者相比,山是高大的,地是卑下的。高大的东西却居于卑下的东西下面,这不是“有其德而不居”吗!(《周易全解》第130页)

古人极重视谦,谦最有益而无害。“易经”六十四卦中别的卦都有悔吝凶咎,唯独谦卦下三爻皆吉,上三爻皆利。而且就全卦看,谦则亨,不必更有别的条件,(《周易全解》第130页)就可知其谦德的尊贵了。

“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序上看,“谦”卦紧接在“大有”卦之后。“大有”卦辞曰“大有 元亨”,“大有”为“丰盛、众多、富有”的意思,“元亨”就是大亨,大亨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大有之后为什么是谦卦?作《易》者如此安排并非偶然,是有思想内容的。《序卦传》说:“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这是说事物发展有个限度,到了一定限度就要满盈,满盈就要发生变化,开始走向反面。在自然界“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在社会人事方面也是如此,治极则乱,盛极必衰。唯一避免衰乱的办法就是经常保持谦巽。作《易》者于大有之后继以谦卦,正反映他具有深刻的辩证法观点。他告诫人们,越是富有越是要谦。(《周易全解》第130页)

后世的解说中说: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这是用卦之上下体的特点解释卦辞“谦亨”的含义。天道是指下卦艮中的阳爻而言。艮中的阳爻必居二阴爻之上,所以艮有光明之象。现在,在谦卦中,艮居下体,本应在上的天道竟屈居于下,这便有谦义。艮虽居下,却不妨碍它有光明之象。光明便有亨义。谦之上体是坤,坤是地道,地道本是卑的,卑也有谦义。地道卑,却升至上体,所以叫做“上行”。“上行”也有亨的意思。(《周易全解》第131页)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这一段话详尽论证谦的好处。讲天地人鬼都尚谦而恶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盈必招损,谦必受益。盈满者往往得祸,谦损者往往得福。可见谦是至德,谦巽不自满的人有可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谦巽对于无论什么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位尊的人谦巽不自满,其德更加光大,令人尊重;位卑的人谦巽不自满,其德人们不能超越、企及。位尊也好,位卑也好,只有是道德高尚的人才能久于其道,保持终身谦巽。谦既是重要的,也是艰难的。(《周易全解》131页)

再来看看“谦”卦的卦辞和爻辞:

卦辞:“谦,亨,君子有终。”此意:无论什么人,能做到谦巽以自处,都将亨通。所以谦则必亨,这是没有条件的。一生自始至终做到谦巽,一定能够成为很有成就的人。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谦谦,是有谦而又谦,是说有谦谦之德的人,居后而不与人争先;遇到利益不与人争利;遇到名誉不与人争名。这样的人心中无忧无虑,心中无私天地宽,在人生的长河中天天都是快乐的感觉,一生都是幸福吉祥的。

“六二,鸣谦,贞吉。“鸣”指发出了声音,“贞”,正的意思。“鸣谦”,有了名气而谦。是说有了名气的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骄傲,不要得意忘形,最终的结局才能是好的。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劳”,功劳。人既有大功劳,又能谦卑自处是谓劳谦。谦已属不易,劳谦尤为难能。劳谦一时,勉而为之,或不为难;若持久不变,劳谦终身,此人一定是大德之人了。

后世的解说中说:“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万”,盈数,含有广大的意思。万民,即广大的老百姓。意即:有大功劳而又不居功自傲、不自高自夸、不以功劳压人的人,必然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六四,无不利,㧑谦。”“㧑”即挥。“㧑谦”,发挥谦德。使动息进退各方面都表现出谦德来。都有那些方面呢?看看“谦”的组成有多少:谦让谦虚谦和谦卑谦厚谦逊谦恭、谦下人在社会活动中:夫妻间、同事间要谦让;学习上要谦虚;讲话要谦和;位高的人要谦卑;富有的人要谦厚;对待名利要谦逊;行为上要谦恭等等。这些再进一步的发挥和延伸下去,忠、孝、悌、节、让;仁、义、礼、智、信等等。这些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最根本的道德基础。这是“谦德”意义的核心所在。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易经“卦”的第五爻,按位置而言为君位。“谦”卦五爻的爻辞,讲的是不能一味的愚谦,应当灵活而用。

富,富有。在《周易》里—(阳)被认为是实的,富的;- -(阴)被认为是虚的,贫的。以,能左右的意思。邻,亲近之人,引伸为臣下、群众。“以其邻”,能够左右臣下、得到臣下和百姓拥护和信赖。谦卦六五是阴爻居尊位而能“以其邻”,得到臣下、百姓的信赖和拥护,所以叫做“不富以其邻”。六五不富而能以其邻,属于非常情况。它以柔居君位,具有谦顺之德,能够接触臣下,臣下也乐归于它。但是六五毕竟是阴爻,属坤道;坤道不足而不富,很可能有不服它的。有不服,可以征伐,征伐无不利;若无不服,自然不必征伐。(《周易全解》第134页)

后世的解说中说:“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为什么“利用侵伐,无不利”呢?六五虽以柔居君位,有谦顺之德,但仍有不服的,谦德所不能服的,便用武力来解决。“利用侵伐,征不服也”,意思是说,人君应以文德治国,仍有不服,则可以诉诸武力。以武力征不服者,是正当的。“利用侵伐”并不妨碍统治者行谦之道。(《周易全解》第135页)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此意为,上六谦德发于外,处于卦之极处,以柔居柔,是顺之极。居谦之上,是谦之极。以至柔处极谦,谦而至于极,反为过甚。(《周易全解》第135页)利在使用刚武,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纠正过谦的倾向。也就是说谦虚过度,是不好的,应该及时纠正。

“谦”卦的六个爻位,分别阐述了“谦德”的方方面面,呈现了一个完整的社会道德模式。

再看后世对“谦德”更进一步的解释:

“系辞”曰: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辩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这段文字对如何修德,做了细致的阐述:

“履,德之基也”。修德的第一步要在践履即实际行动上下工夫,不搞高调的嘴上空谈,不搞装模作样的花架子。这是修德的根本基础。

“谦,德之柄也”。“谦”是道德的根本,修德要先从修“谦德”开始,谦让谦虚谦和谦卑谦厚谦逊谦恭、谦下修德就要抓住这些根本去修。

“复,德之本也”。“复”,返回的意思,“人之初,性本善”,修德就是要返回人固有的善性上去,返本归真。不作恶,不害人,要多存善心。

“恒,德之固也”。修德必须守常不变,有始有终,无论如何绝不动摇,一如既往,持之以恒。活到老,修到老,积德到老,守德到老。

“损,德之修也”。“损”即去掉,修德就要去掉自己的坏毛病,改正缺点,纠正错误。不要自私自利,更不要损害别人。要损己利人,不要损人利己。这是修德的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方面。

“益,德之裕也”。“益”,受益。修德要能帮助别人,助人为乐,对别人有爱心,为别人的利益着想。别人得到帮助受益了,同时也充裕了自己。

“困,德之辩也”。“困”,困难,困苦。困难和困苦是最能辨别、检验人的德性的时候。身困志不困,不怨天,不尤人,烈火炼真金。在逆境中磨练人的意志,成就人生的圆满。

“井,德之地也”。井的特点是养人利物,居而不改。能施德于人,又能保持自己德性不改移。施恩无所图,助人不计回报,是最高尚的德性。

“巽,德之制也”。巽为风为入,修德就要把“德”字深入到心中,成为制度,成为法律,时时警示自己,坚持不懈地遵守。

以上是“易经”的“谦德”精神。它是宇宙精神,更是人类的社会精神。

2、有德之成与无德之败;“泰”卦与“否”卦的警示

“谦”卦,上体是坤,坤为地;下体是艮,艮为山。两者相比,山是高大的,地是卑下的。高大的东西却居于卑下的东西下面,这不是“有其德而不居”吗!(《周易全解》第130页)

正是“有其德而不居谓之谦”,才有:“谦: 亨,君子有终”的卦辞定义。如果不是“有其德而不居”呢?谦的反面就是骄矜,就是自高、自大、自夸,还会自吹自雷,骄傲自满。这样的结果绝对不会是吉利的,请看“山地剥”卦正是。

“山地剥”卦,上“艮”下“坤”,与“谦”卦正是相反。艮为山,坤为地,艮卦一点也不谦虚,立居于坤卦之上。所以卦辞定义:“剥,不利有攸往”。注定它什么事都不能做,如果硬要做,必定是失败的。

“谦”与“剥”两卦,一个谦巽,一个骄矜。处事方式不同,得出的结果相反,一个吉利,一个不利。这两种态度反映在社会活动实践中的结果就是事业的成功和失败,这就是“谦”卦和“剥”卦的区别。

“易经”的“地天泰”卦与“天地否”卦,也正是由于卦体上下组合的不一样,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状态。一成一败,说明了“谦德”是何等的重要。

“易经”“泰”卦原文:

泰:小往大来,吉,亨。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六四,蝙蝠,不富以其邻,不戒有孚。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吉。

“易经”“否”卦原文: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三,包羞。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与包桑。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泰”卦,上坤下干,坤为地,干为天。叫“地天泰”卦。

“否”卦,上干下坤,干为天,坤为地。叫“天地否”卦。

“泰”,通,通泰。表示顺遂通畅,非常和谐。

“否”,闭塞,不通。表示天地闭塞不通,万物不生。

“地天泰”卦是反映事物处在非常良好状态之中的卦。它是怎么达到通泰和畅的呢?它是“天地相交,二气相通”的结果。这个结果只能是坤卦在上、乾卦在下的时候才能出现的。看它的反面卦“天地否”卦,正是因为“乾卦在上坤卦在下”才出现“否”,闭塞不通的状态。

“地山谦”卦之所以能够“谦,亨”,是由于“山本是高大的而不居上反而居下”这个“谦德”引出的结果。“地天泰”卦的“吉亨”与“地山谦”卦一样,同样也是得益于“谦德”。

在形象范围内:八卦“坤”“为地、为众、为母”。八卦“干”“为天、为君、为父”。两相对比,乾卦“天、君、父”为尊;坤卦“地、众、母”为卑。“天地否”卦“干”在上“坤”在下,形成了闭塞不通的状态,正是犯了“骄矜”的错误。

“地天泰”卦,“坤”在上“干”在下,正是“干”有“有其德而不居谓之谦”的“谦德”,所以才能够“顺遂通畅,非常和谐”。

这两卦说明了“谦德”的重要,给出的警示是很强烈的。

这个“谦德”精神,在《周易》中有着突出的重要论述,其实是《周易》作者周文王本人“谦德”精神思想的结晶。《周易》作者周文王率先身体力行,《封神演义》中周文王访姜子牙,谦恭求贤,聘请姜子牙为军师,独自拉车载姜子牙八百步。一代伟大的圣贤周文王亲自迈出了“谦德”精神的第一步。在周朝后来立朝建国时期的君王和臣子更是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请看这里收录的一篇“周朝为何能享国八百年”的文章:

周朝为何能享国八百年?

我们研读历史,就能以史为鉴。周朝绵延八百五十六年,原因何在?孝和悌。在周朝,孝悌的概念就有了相当扎实的基础。周武王的父亲是周文王,周文王的父亲是王季,周文王对他的父亲非常孝顺,确实做到「晨则省,昏则定」。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他都一定三次前去问候他的父亲,看看父亲睡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假如父亲的胃口不太好,他知道了之后,内心就会很著急。等父亲的身体稍微舒适,吃得比较正常时,他才觉得宽慰。

由于周文王做出这样的榜样,所以周武王侍奉周文王也非常的孝顺。有一次周文王生病了,周武王服侍在侧十二天,没有宽衣解带,帽子都没有摘下来。时时刻刻都在照顾他的父亲。由于这份孝心,周文王的病很快就好转了,所谓「至诚感通」。试问,周文王喝的那杯汤药跟一般人喝的汤药是否一样?不一样。因为武王孝心的作用,水的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药喝下去就特别有效。所以,周朝以「孝」治天下。

周朝也以「悌」治天下。周文王的父亲是王季,王季有两位兄长,一位是泰伯,一位是仲雍。他们三兄弟都是太王所生,太王是周文王的爷爷。当他看到周文王出生的时候,非常欢喜,觉得这个孙子是圣主之相。而文王的大伯、二伯(就是泰伯跟仲雍)看到父亲如此疼爱孙子,两个人就相约,以父亲生病的名义上山采药。这样一上山,就再也没有回来,把天下让给了他的弟弟王季,进而传位给周文王。而泰伯和仲雍这种作法是尽到了孝心,因为他要让父亲放心做事,不希望父亲因为他们两兄弟而有所顾忌,而没有传位给他的弟弟王季。

所以,这一让成全了父亲的心意。这一让,也成全了兄弟的情义,连天下都可以让,还有什么事可以令兄弟不和?所以,让出了孝,让出了悌,还让出了忠,忠于天下百姓。因为让出了王位,可以让周文王领导全国人民,所以是尽孝、尽悌、又尽忠。上行下效,周朝人民就以这些圣贤人为榜样,所以朝代绵延八百多年。在周朝,因为人人都懂得礼让,所以成就了国家非常良好的风气,国运强盛久久不衰。

周武王去世之后,周成王年纪还小,由周公辅政,辅佐周成王治理天下。后来成王长大了,有些流言蜚语传到了朝廷,说周公可能有野心。周公不等周成王有什么想法,自己就放下权位,来到了他治理的鲁国。周公确实念念为君主,为他的姪子著想,不希望他难为做人。

后来成王出外的时候,看到天空有异象,大白天还打雷。古代人都了解「依报随著正报转」的道理,成王就开始反省,我是不是有哪些做法不顺天道?他就到了太庙前反省,刚好发现周公为兄长祈求延寿的祷告文。周成王一看完非常感动,也非常惭愧。他的叔叔这样辅佐他,又为了祈求他的父亲延寿而祷告。所以,周成王带著文武百官亲自去将周公迎请回来,让周公能完成制礼作乐之盛举,所以周朝能够长期兴盛。

这篇文章所反映的正是《周易》的“谦德”精神在周朝的实施,从周文王开始,上行下效,举国上下一片礼貌、和蔼、文明的景象。就是这个”谦德“精神,造就了周朝的和谐和稳定,成就了周朝立国八百多年的历史。

我们可以看看,周朝以后的各个历史朝代,皇家为太子位之争,发生宫廷大战,明争暗斗,甚至手足相残,引发朝政政局动荡,造成国运不昌,衰败早发。这就是没有注重“谦德”教化所致,与周朝王室成员的高尚品德完全相反,这大概就是立国年代不长的主要原因吧?

(待 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