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太宗李世民,歷史課本上給我們交代的非常清楚,他是我國唐代歷史上第二個皇帝,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在位期間唐朝上出現了一片繁榮盛世的景象,歷史上被稱爲“貞觀之治”。

關於李世民名字的由來,唐書上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唐高祖李淵第二個兒子即將誕生之時,李淵路上遇到一個看相的書生,書生爲其看相後驚呼:“李淵貴人也,其子也貴,有濟世安民之大任。”李淵聽到這話非常害怕,欲要殺掉此人,但該書生已經不知所蹤。到了家中,李淵的第二個兒子誕生,所以起名“世民”,取“濟世安民”之意。

李世民的一生,關於他身上的疑點有很多。後有考古學家根據《步輦圖》留下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最早的畫像推測,李世民竟是鮮卑族人的後裔。此言一出,在學術界也引起了一片譁然,史學界也紛紛議論,李世民到底是不是鮮卑族人的後裔呢?

說以李世民的身份之謎,我們不妨先從李世民的祖輩上說起,李世民一家的祖籍在今天的河北省趙縣,而李淵生於關隴(今陝西省關中地區),自稱是祖居關隴,是西涼王李皓的後代,有人說李淵是藉此來提高自己的地位,至於事實如何,現在也無法考證。

原山東太行山地區有五大望族形式------王、盧、崔、李、鄭,其中李姓又是鮮卑族中的一大姓氏。有人推測說李氏是一門破落貴族,也有人說李氏是鮮卑族大野部的姓氏。

唐朝的時候少數民族和漢族的界限劃分沒有那麼清楚。根據可考證的歷史資料證明,唐朝之前,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的現象廣泛存在,隋煬帝在之時,突厥人曾強制該穿漢裝。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祖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是隋文帝一名后妃的姐妹,屬於非漢族,而李世民的母親竇氏也是鮮卑族的人,而李淵的血統現在還沒有足夠的歷史證據去進行論證。但普遍的說法是,李世民是各個民族的混血兒,民族大融合的產物。

認爲李世民是鮮卑族人的觀點主要有以下論據:

其一、在鮮卑族人的風俗中,有父死子娶母爲妻的習俗,也有一家男人合用一個妻子的典故。昭君出塞的典故中,王昭君在死了丈夫之後就嫁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唐代帝王史中也有類似的尷尬關係。立武則天爲後印證了唐朝的胡人風俗,唐太宗李世民、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亂倫。歷史上,楊貴妃也是一例,楊貴妃本事唐玄宗之子壽王的妻子,卻被唐玄宗討來做了貴妃。這些爲李唐王朝大臣們所不齒的關係,到底是不是李氏家族身體裏流淌的粗獷的血液在作怪呢?這也難以定論。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那就是李唐王朝深受胡人風俗的浸染。

其二、從李世民的性格來判斷他的血統。李世民性格兇殘、野心勃勃,爲李唐打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貞觀年間,唐太宗平定東突厥,俘虜了頡利可汗,解除了北邊的威脅;5年後,平定土谷渾,俘其王慕容伏允;貞觀十四年,又平定了高昌氏,並在交河城置安西都護府。晚年的李世民征伐之心猶存,親征高句麗。一生過着不倦的戎馬生涯。這些都是作爲質疑他血統問題上的依據。

其三、考古學家通過對李世民昭陵的研究考察,找到了新的證據,昭陵作爲唐太宗李世民的墓陵,原有14個“番西”的石雕像現在已不知在何處,石雕像到底有什麼來歷呢?現在已經無人知曉。但是馳名中外的“昭陵六駿”浮雕還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石刻藝術陳列室裏。

中國所有的帝陵中,爲什麼只有在李世民的昭陵裏會有戰馬石刻?唐太宗獨特的墓葬形式是否真的顯示了鮮卑族的風俗?昭陵是李世民的墓陵,至今未被打開,或許在不久將來,人們可以從昭陵中找到最確切的答案了。

李世民的身世疑案也許永遠都無法解開了,但是無論他是漢族人還是鮮卑族人,李世民都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帝,他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爲後來實現“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